1、人的意识究竟从何而生国外有学者做了一个死亡后意识暂存的实验,考察心脏骤停的人当时是否有意识,发现不少人能够准确描述死亡时周围发生的事情。学者由此认为,死亡后意识暂存。意识如果是死不带去的,那么它生而带来吗?此前也有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婴儿的意识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当婴儿出生5个月后,才逐步增强对视觉反应的速度。意识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的假说多基于推断。研究意识为什么这么难?先要回答什么样的情况是有意识的。也就是说,有无意识的“边界”标记迄今还没有。“没有明确的标记,就不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实验研究。无法确定实验动物获得意识的边界,更不能知道它们在想什么。”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研究员黄志力说,动物实验无法进行,就无法从组织、细胞、分子的层面寻找到意识出现的前后,哪些物质层面的内容起了作用,因此目前的一些结论只能认为是预测、假说。更复杂的是,有科学家发现了“盲视”现象,表明无意识的大脑处理过程很可能被当作是有意识的行为:一个发生了视觉皮层损伤的人,虽然不能有意识地看见,但仍能够“猜”到视觉刺激的位置,甚至捕捉到向他们扔来的东西。这个现象使得有无意识在直观判断上,即便是基于人体自身的实验,也难以有说服力,因为无法判断意识的产生、工作与否,这个环节上的不确定性使得无法将实验现象与意识关联起来,基于人的有无意识的判断也就难以准确推论。黄志力说,随着脑电波的发现,脑电波监测广
3、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应用中,相关的脑科学研究才得以逐步推进。借助脑电图及事件相关电位,已发现了多种同人脑认知功能相关联的成分。借助脑电波,意识研究也进行了探索。脑电波大致分为波、波、波、波和波,不同的电波对应不同的大脑状态。脑电波的细分和精度的大大提高,使得人们在所有脑电波种类中,得以找到哪个与意识关系更加密切。“脑电波一直存在,但是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波将成为主体,例如打瞌睡的时候,波会马上活跃起来。”黄志力说。而当大脑充满波时,人的意识活动明显受到抑制,无法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活动。此时,大脑凭直觉、灵感、想象等接收和传递信息。科学家还发现,人们在觉醒并专注于某一事时,常可见一种频率较波更高的波,其频率为30Hz80Hz,波幅范围不定。有假说认为,波也许与建立统一的清晰认知有关源自丘脑、大脑的神经元电路,每秒40次扫描(40Hz,波特征)吸引不同的神经元电路的同步,进而增强意识、产生注意力。这一假说受丘脑受损的现象支持丘脑受损后,40Hz脑电波难以形成,意识则无法唤醒,病人也陷入深度的昏迷。因此,波被视为人脑意识活动的标志,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