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01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 O16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

2、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 将鲜花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鲜花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C. 金属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色烟雾【答案】A【解析】【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盐酸可使石蕊变红,次氯酸可使石蕊褪色,因此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A正确;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故B错误;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C错误;D在点燃条件下,氢气能在

3、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遇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没有烟生成,故D错误;答案选A。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漂白粉B. 水玻璃C. 液氯D. 陶瓷【答案】C【解析】【详解】A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液氯是液态氯气,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D陶瓷是无机硅酸盐制品,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3.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硅酸盐中的阴离子都是SiO32-B. 单质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 二氧化硅既可以

4、与烧碱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故属于两性氧化物D. Na2SiO3是最简单的硅酸盐,其水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答案】D【解析】【详解】A只有最简单的硅酸盐中的阴离子才是SiO32-,复杂的硅酸盐不一定,如镁橄榄石中的阴离子是SiO44-,故A错误;B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单质硅用做太阳能电池、硅芯片材料,故B错误;C二氧化硅只能和HF反应,和其它酸不反应,和酸的反应没有普遍性,所以不能说明其具有两性,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硅酸钠不燃烧,受热也不分解,其水溶液能作木材防火剂,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金属元素 (主要是铝、铁、钙、

5、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基本结构是硅氧四面体,这些正四面体以链状、双链状、片状、三维架状等方式连结起来,一般结构较为复杂。4.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A. 氯气B. 氨气C. 氢气D. 二氧化氮【答案】B【解析】【分析】集气瓶口向上,气流短进长出,所以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和氧气不反应,尾气处理装置中用水吸收气体,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以此分析解答。【详解】Cl2、NO2的密度都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不适用于题中装置收集;NH3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法收集,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水吸收,符合装置特征;氢气

6、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法收集,但氢气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故选B。5.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的事实是A.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B. 在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能发生反应:SiO2Na2CO3Na2SiO3CO2C. 二氧化硅的熔点比二氧化碳的熔点高D. 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答案】D【解析】【详解】A溶解性与酸性强弱无关,不能通过溶解性判断酸性强弱,故A不符合题意;B特殊条件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不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故B不符合题意;C氧化物熔点高低与对应酸的酸性强弱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

7、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6.某同学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验证SO2的性质,通过分析实验,下列结论表达正确的是A. a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氧化性B. b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C. c棉球蓝色褪去,验证SO2漂白性D. 可以使用浓硫酸吸收尾气【答案】B【解析】【分析】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碘单质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a棉球中品红褪色,可以验证SO2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

8、;Bb棉球褪色,SO2与碱液反应,碱性减弱,溶液褪色,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B正确;C碘与SO2和水反应生成氢碘酸和硫酸,碘单质反应完全,c棉球蓝色褪去,可以验证SO2的还原性,故C错误;DSO2尽管有还原性,但不能被浓硫酸氧化,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吸收尾气,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可以用碱液吸收尾气,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区分二氧化硫能够使一些物质褪色的本质,如品红褪色漂白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还原性;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等。7.将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象正确的是A. B. C. D.

9、【答案】B【解析】【详解】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NO2与水反应可生成NO气体,3NO2+H2O=2HNO3+NO,一氧化氮不溶于水,所以试管中仍存在气体,根据方程式,液体大约会充满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二,约三分之一的部分被一氧化氮占有,故选B。8.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少量二氧化硫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 SO32H2OB. 用稀硝酸溶解硫化亚铁固体:FeS2H= Fe2H2SC. Cu与稀硝酸反应:Cu+4H+2NO3= Cu2+ + 2NO2+2H2O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Fe + Fe3+ = 2Fe2+【答案】A【解析】【详解】

10、A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故A正确; B硫化亚铁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S+4H+NO3-=Fe3+NO+S+2H2O,故B错误;C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C错误;D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如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

11、符合守恒关系等。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硝酸的强氧化性。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少量的Fe粉中加入足量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B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C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变白浓氨水呈碱性且有漂白性D浓HNO3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HNO3有强氧化性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少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生成硝酸铁,则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操作、现象和解释均合理,故A正确;B

12、氯气与NaBr、KI均反应,右边棉球变为蓝色,可能是多余的氯气的作用,不能说明Br2、I2的氧化性强弱,故B错误;C浓氨水电离显碱性,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纸不会变白,氨水没有漂白性,故C错误;D浓硝酸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不能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答案选A。10.向50 mL 14.0 molL1浓硝酸中加入足量铜,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L NO和NO2混合气体(不考虑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则参加反应铜的质量为A. 6.4gB. 12.8gC. 16.0gD. 19.2g【答案】C【解析】【分析】Cu足量,硝酸完全反应,生成Cu(NO3)2、NO和NO2、

13、H2O,则n(Cu)=nCu(NO3)2,硝酸完全反应,结合氮原子守恒分析解答。【详解】n(HNO3)=0.05L14.0mol/L=0.7mol,n(气体)=0.2 mol,Cu足量,硝酸完全反应,由N原子守恒可知,0.7mol=nCu(NO3)22+0.2 mol,解得nCu(NO3)2=0.25 mol,由Cu原子守恒可知n(Cu)=nCu(NO3)2,则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0.25 mol 64g/mol=16g,故选C。11.下列微粒半径最小的是A. O2B. FC. Na+D. Mg2+【答案】D【解析】4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是相同的,核外都有10个电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

14、以选D。点睛: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12.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 相同质量的16O2和18O2含有相同的质子数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和18O间的相互转化D. 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答案】A【解析】【详解】A16O和18O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16O2和18O2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相对分子质量不等,因此相同质量的16O2和18O2含有不同的质子数,故B错误;C化学变化时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因

15、此化学变化不能实现同位素间的相互转化,故C错误;D1.12L16O2和 1.12L18O2所处的状态不一定相同,故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则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答案选A13. 下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还原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熔点 D、原子半径【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递增趋势,而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1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 氢氧化铍Be(OH)2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B. 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C. 单质钾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

16、反应更剧烈D. 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答案】B【解析】【详解】A铍与镁是同主族元素,铍的金属性小于与镁,氢氧化铍Be(OH)2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弱,故A错误;B砹(At)属于卤素单质,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HAt不稳定;单质由气体过渡为固体,颜色逐渐加深,所以At为有色固体,故B正确;C钠、钾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和水反应越来越剧烈,则同样大小的金属钠、钾与水反应时,后者反应更剧烈,故C错误;D硒和硫为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硒化氢(H2Se)比硫化氢稳定性差,故D错误;答案选B。15.下列各组

17、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酸性:HIHBrHClB. 碱性:NaOHKOHCa(OH)2C. 热稳定性:H2OHFNH3D. 还原性:ClBrI【答案】A【解析】【详解】A卤素原子的原子序数越大,HX的酸性越强,则酸性强弱为:HIHBrHCl,故A正确;B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NaK,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NaOHKOH,故B错误; C非金属性NOF,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氢化物稳定性:NH3H2OHF,故C错误;D非金属性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还原性:Cl-Br-I-,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的

18、易错点和难点为A,要注意氢化物的酸性强弱不能用非金属性强弱解释。16.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B.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LQC. 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 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答案】C【解析】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T只有-2价,则T为O元素,可知R为S元素,L、M、Q只有正价,原子半径LQ,则L为Mg元素,Q为Be元素,原子半径M的介于L、Q之间,则M为Al元素。A、H2R为H2S,H2T为H2O,水中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熔沸点高H2OH2S,即H2RH2T,故A错误;B、金属性Mg比Be强,则Mg与酸反应越

19、剧烈,则相同条件下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为LQ,故B错误;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故C正确;D、L2+的核外电子数为12-2=10,Q2-的核外电子数为16-(-2)=18,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17.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ZYX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比W强C. 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D.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答案】D【解析】【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原子

20、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Y为氧元素;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A一般而言,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ZWXY,故A错误;B非金属性WZ,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故B错误;C非金属性YZ,故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强,故C错误;D四元素单质中,硫常温下为固体,其它三种为气体,故硫的熔、沸点最高,故D正确;答案选D。18.若能发现第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

21、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此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在常温下很稳定B. 其单质带有金属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C. 其单质的分子式为X2,易溶于有机溶剂D. AgX是一种有色的易溶于水的化合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该元素处于处于A族。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117号元素非金属性比At弱,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氢化物稳定性比HAt差,故该氢化物HX不稳定,故A错误;B、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其单

22、质带有金属光泽,氧化性比碘的弱,不能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故B错误;C、处于A族,与氯气、溴、碘的结构与性质相似,其单质的分子式为X2,易溶于有机溶剂,故C正确;D、处于A族,AgCl、AgBr、AgI溶解性依次减小,颜色加深,AgX是一种有色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应用,注意理解同主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相似性与递变性,注意掌握卤素单质化合物性质,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该元素处于处于A族。19.X、Y、W、Z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

23、图所示,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B. W、X、Y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D. 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答案】A【解析】【分析】由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处于第三周期,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则W为Al,可推知X为C、Y为N、Z为S,据此分析解答。【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W为Al、X为C、Y为N、Z为S。A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多数为有机物,有机物的种类繁多,C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

24、最多的元素,故A正确;B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W、X、Y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B错误;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碳酸,氢氧化铝与碳酸不反应,故C错误;D非金属性N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错误;答案选A。20.W、X、Y、Z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已知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XWB. 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

25、的稳定性:YZC. 元素X、Z分别与W能形成多种化合物D.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酸性【答案】B【解析】【分析】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已知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故W为O元素;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X为Na或F,X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故X为Na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故Y为Si元素;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故Z为C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W为O元素,X为Na元素,Y为Si元素,Z为Cl元素。AW为O元素,X为Na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

26、-Na+,故A正确;BY为Si元素,Z为Cl元素,非金属性ClSi,故氢化物稳定性Y(Si)Z(Cl),故B错误;CX为Na元素,Z为Cl元素,W为O元素,能够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有氧化钠、过氧化钠,二氧化氯,七氧化二氯等,故C正确;D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高氯酸,是强酸,故D正确;答案选B。第卷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回答有关问题:(1)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最不活泼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2)号元素和号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填化学式)_。(3)号元素和号元素的离子半径较大的是(填离

27、子符号)_。(4)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非金属最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5)的氢化物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6)写出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 Al (2). (3). H2O (4). F (5). NaF (6). 4NH3+5O2 4NO +6H2O (7). H+ + OH = H2O【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为N、为O、为F、为Na、为Al、为Si、为S、为Ar。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为N、

28、为O、为F、为Na、为Al、为Si、为S、为Ar。(1)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对应的元素为Al;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性质最不活泼,因此Ar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Al;(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故号元素和号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H2O,故答案为:H2O;(3)电子层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号元素和号元素的离子都是2个电子层,因此离子半径较大的是F,故答案为:F;(4)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钠,非金属最强的元素为氟,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故答案为:NaF;(5)元素的氢化物为氨气

29、,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6)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NaOH属于强碱,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硫酸,硫酸属于强酸,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 OH = H2O,故答案为:H+ + OH = H2O。【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正确判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3)中离子半径的比较,要注意离子半径比较的一般方法。22.A、B、C、D、E都为短周期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的+1价阳离子和C的-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在C的下一周期,可与B形成

30、BD型离子化合物;E和C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一种强酸。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画出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3)与E的氢化物分子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是_(举一例,填化学式,下同)、离子是_(4)D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写出A元素与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6)下列可以判断C和D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a单质的熔点C比D低 b单质与氢气反应C比D剧烈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比D稳定 d单质的密度C比D小【答案】 (1). 第二周期VIIA族 (2). (3). CH4(H2O HF

31、Ne) (4). OH(NH4+ H3O+ NH2) (5). Cl2 + 2 OH = Cl + ClO + H2O (6). NaH (7). bc【解析】【分析】A、B、C、D、E都为短周期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则A为H元素;B的+1价阳离子和C的-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为Na元素,C为F元素;D在C的下一周期,可与B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则D为Cl元素;E和C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则E为N元素,据此进行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为H元素,B为Na元素,C为F元素,D为Cl元素,E为N元素。(1)C为F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

32、于第二周期VI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IA族;(2)B为Na元素,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3)E为N元素,E的氢化物为氨气,与氨气分子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有CH4、H2O、HF、Ne等,离子有OH、NH4+、H3O+、NH2、Mg2+、Al3+、Na+等,故答案为:CH4(H2O、HF、Ne);OH(NH4+、H3O+、NH2、Mg2+、Al3+、Na+);(4)D的单质为氯气,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故答案为:Cl2+2OH-=ClO-+Cl-+

33、H2O;(5)A元素与B元素形成化合物为氢化钠,化学式为NaH,故答案为:NaH;(6)a单质的熔点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因此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说明非金属性:CD,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D,说明非金属性:CD,故c正确;d单质的密度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b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6),要注意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主要有: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等。23.高纯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光纤。某稻壳灰的

34、成分为通过如下流程可由稻壳灰制备较纯净的二氧化硅。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氧化物的性质进行分类,稻壳灰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_。(2)步骤中涉及Si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3)滤渣A的成分有_和_(填化学式)。(4)滤渣B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5)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答案】 (1). Al2O3 (2). SiO2 + 2 OH = SiO32+ H2O (3). C (4). Fe2O3 (5). H2SiO3 (6). 漏斗【解析】【分析】稻壳灰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浸泡,稻壳灰中的C和Fe2O3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因此过滤得滤液A主要为硅酸钠溶液,含有少量

35、的氢氧化钾和偏铝酸钠,滤渣A含有C以及氧化铁;滤液A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硅酸沉淀,过滤、洗涤得滤渣B为硅酸,煅烧硅酸可得二氧化硅,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故答案为:Al2O3;(2)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故答案为:SiO2+2OH-SiO32-+H2O;(3)氧化钠、氧化钾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能够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偏铝酸盐,二氧化硅 为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硅酸钠,三氧化二铁、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36、,所以过滤剩余的滤渣A的成分为C和Fe2O3,故答案为:C和Fe2O3。(4)滤液A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硅酸沉淀,过滤、洗涤得滤渣B为硅酸,故答案为:H2SiO3;(5)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漏斗,故答案为:漏斗。三、实验题:本题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4.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并进行氯气性质的研究。(1)该小组同学欲用下图所示仪器及试剂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用不到的仪器是_(填大写字母)。将各仪器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应该是:_(用导管口处的字母表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C的作用_,D的作用_,E中倒置漏斗的作用

37、是_。(2)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所示装置探究氯气的氧化性。 通少量Cl2时,G中的现象是_,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H中的现象是_。 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答案】 (1). F (2). adefgbch (3). MnO2 + 4H+ + 2Cl Mn2+ + Cl2+ 2H2O (4). 除去Cl2中的HCl (5). 干燥氯气 (6). 防止倒吸 (7). 溶液变蓝色 (8). Cl2 + 2KI = 2KCl + I2 (9). 出现白色沉淀 (10). 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应该选用装置A

38、;反应制得的氯气中会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等杂质,在收集前需要除杂,可以选择C除去氯化氢,选择D除去水蒸气;装置B可以收集氯气;装置E可以吸收尾气中氯气,防止污染,结合氯气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装置A为制备氯气的装置,装置C除去氯化氢,装置D除去水蒸气;装置B收集氯气;装置E吸收尾气中氯气,防止污染,用不到的仪器是装置F,故答案为:F;根据上述分析,各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为adefgbch,故答案为:adefgbch;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 + 4H+ + 2Cl Mn2+ + Cl2+ 2H2O,故答案为:MnO2 + 4H+ + 2Cl Mn2+ + Cl2+ 2H2O; 根据上述分析,C的作用为除去Cl2中的HCl,D的作用为干燥氯气,E中倒置漏斗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干燥氯气;防止倒吸;(2) 通少量Cl2时,氯气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Cl2 + 2KI = 2KCl + I2,碘遇到淀粉变蓝色,故答案为:溶液变蓝色;Cl2 + 2KI = 2KCl + I2;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SO2氧化生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出现白色沉淀;氯气有毒,烧杯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故答案为: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