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第二章 直线运动第一讲、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归纳分析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包括平动、转动。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作为参考事先认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描述可能不同,理论上参考系选取是任意的,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只考虑物体的平动,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的情况下,才可把物体看成质点。4、路程和位移: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实际轨迹的长度,是标量。5、速度和速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变速运动中,不同时间不同位移的平均速度通常不同,故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3、,其大小通常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当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瞬时速度与一个时刻或一个位置相对应,比平均速度更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6、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的运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是指在测量精度允许的范围内的时间。匀速运动的特点:a=0,v=定值。运动规律:S=Vt。位移图象:反映了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的斜率等于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速度图象:反映了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图中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
4、于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重难点突破一、质点的理解质点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而无大小的点,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而实际物体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为质点。其本质要看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运动情况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小到可以忽略的地步。在分析问题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做平动的火车是否都有可以看成质点呢?不一定。假如我们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到九龙的运动过程,由于火车的长度远小于北京到九龙的距离,也就是说火车本身的长度对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火车可以视为质点来处理。而假如我们研究火车经过一根电线杆所用时间的问题。显然火车的长度成了主要影响研究结果的因
5、素,不可忽略,火车不能视为质点。反过来说是否转动的物体都不能视为质点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地球本身在自转,可是我们研究地球队围绕太阳公转的问题时,其自转对研究问题影响较小可以忽略,能视为质点,但当我们研究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时,很显然不能把地球看为一个点来处理了。二、对位移、路程的理解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是运动物体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大小只跟运动起点、终点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所经历的实际路径无关。路程是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径长度,是标量,大小跟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径有关。位移和路程都属于过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都需要经历一
6、段时间。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考点归纳分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和初速度V0方向相同为匀加速,加速度a和初速度V0方向相反的为匀减速。2、速度的变化量V:又叫速度增量,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当初速度和末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使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3、加速度a: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国际单位是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4、基本规
7、律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5、推论: 平均速度公式: 6、运动图象速度图象Vt:描述匀变速度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一条直线,过原点表示初速度为0,斜率大小等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位移图象St:描述匀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是一条抛物线。7、匀变速直线运动重要结论(1)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at2=恒量。(2)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3) 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8、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具备的特点(1) 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S1S2S3=1222
8、32。(2) 1t末、2t末、3t末速度之比V1V2V3=123(3)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SS=135(4)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1(-1)(-)。重难点突破一、加速度a、速度v、速度变化v三者的关系加速度a与速度v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没有直接联系。物体运动速度很大(或很小)时,其加速度可以很大、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很大(或很小)时,其速度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和速度方向相同,也可以不同。加速度增大(或减小)时,速度可以增大,也可以减小;速度增大(或减小)时,加速度可以增大,也可
9、以减小。加速度a和速度的变化V在量值上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不是增加的速度(减小的速度),物体增加(或减小)的速度是速度的变化V。加速度a是速度的变化V与所时间t的比值,即a=,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不但与速度的变化量V有关,而且与所用时间t有关,由这两个物理量共同来决定。所以综上所述,加速度即不是速度V,也不是速度的变化V,而是速度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选择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的最大特点是一题多解,原因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较多,几个公式组合联立可以求某一物理,因此分析物理过程、选择合适的公式解题有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如何选择公式呢?这要从匀变速运动的公式的特点分
10、析。匀变速运动的基本规律即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两个公式各自独立,含有五个量(V0、a、t、Vt、S),因而只要知道三个量,就可以解出另外两个未知量。除了基本公式外还有: 这些推论是由基本公式联立推出来的(请自己推导一遍).选公式的原则是:题中已知量加上待求量,如果五个量中有一个未采用,则选不含有该物理量的公式,如已知V0、a、t求a,不含Vt则选用位移公式;如已知V0、V、S求a,不含t则选用公式。例:有质点在连续1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4s内的位移为24m,在最后4s内的位移为56m,求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各物理量的符号意义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11、时,经常用到的几个公式如 其中V、S、a都是矢量,公式都是矢量式。应用时确定各矢量的正、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只有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时,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是同向的,a应为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是反向的,a应取负值。(2)从加速度的角度来看,只要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即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往返的直线运动。对后者如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的小球,减速后又反向加速运动;竖直上抛一个球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抛出点,甚至落到抛出点以下。以上两种运动都是往返的匀就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一般习惯),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单
12、向或往返),Vt、S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Vt为正值说明物体正在向正方向减速运动,Vt为负值则向负方向上匀加速运动(也可理解为向正方向上做匀减速度运动)。S为正值,说明物体处于正方向的某位置;S为负值说明物体已经返回到参考点后,继续运动到负方向上的某点。(4)综上所述,上述几个公式并不只适用于单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可将运动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从而避免了分段计算带来的麻烦,但要对V、S、a正、负值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点是应用时的关键。例:一物体在与初速度V0方向相反的恒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0=20m/s,加速度大小a=5m/s2,求:(1)
13、物体经多长时间回到出发点?(2)开始运动后6s末物体的速度?(3)10s末物体的位置?四、巧选参考系一个物体的运动,相对不同参考系,运动性质一般不同,通过变换参考系,可以将问题简化。不过要注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都是相对于同一参考系而言,需要同时进行转换。例:站台上有一观察者,在火车开动时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附近,第一节车厢在5s内驶过此人,设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第十节车厢驶过此人需要多少时间?五、逆向转换法逆向转换法是把物体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来研究的一种方法,如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可以看成是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如果是匀减速到停止,则可以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规律都可
14、以适用,可以把问题化简。例: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经4s后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内的位移是多少?第三讲、自由落体 竖直上抛运动考点归纳分析一、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且a=g,vt=gt;h=;。从运动开始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增加量相等s=gt2。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3、处理自由落体运动问题常常用到下列推论:(5) (1)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S1S2S3=122232。(6) 1t末、
15、2t末、3t末速度之比V1V2V3=123(7)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SS=135(8)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1(-1)(-)。二、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而做的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取向上为正方向有: 2、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1) 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2) 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等;3、竖直上抛运动的几个特征量(1) 上升的最大高度;(2) 上升到最大高度处所用时间t上和从最高点处落回原抛出点所用时
16、间t下相等,即t上= t下=(3) 物体落回到抛出点时速度V与初速度等大反向。重难点突破一、处理竖直上抛运动的方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时,分段法和整体法都可以使用1、分段法:把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两段:上升阶段可以看成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2、整体法:从整体来看,运动全过程中加速度与初速度V0方向始终相反,大小不变,因此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看做是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不过是整体运动的两过程,可以直接应用公式, 等进行计算。注意正方向的选取,以及各量的正负号。如取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为正值,重加速度g为负值,物
17、体位于抛出点上方则位移S为正值,位于抛出点下方则为负值。例:气球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150m时,气球下面绳子吊的重物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回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取10m/s2)二、运用对称性解竖直上抛问题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包括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等。例:以V0=20m/s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2s后以相同初速度在同一位置上抛另一小球,g=10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多少?三、自由落体运动,充分利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自由落体
18、运动,本质上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如时间之比、速度之比、位移之比都可以运用,从而使问题简化。例:一个从塔顶自由释放的小球,已知小球落地之前的最后一秒经过的位移是全程的,则塔高为多少?(g=10m/s2)第四讲、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考点归纳分析一、位移时间图象:1、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置,即从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间内,物体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2、匀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则为曲线。3、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如果图象是曲线则其某点切线的斜率表
19、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曲线的斜率将随时间而变化,表示物体的速度时刻在变化。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4、图象的交点的意义是表示两物体在此时到达了同一位置即两物体“相遇”。5、静止的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不是一点。6、图象纵轴的截距表示的是物体的初始位置,而横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或物体回到原点时所用的时间。7、图象并非物体的运动轨迹。二、速度时间图象:1、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物体的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
20、象则为倾斜的直线,非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线的曲线。3、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如果图象是曲线,则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曲线的斜率随时间而变化表示物体加速度在变化。4、图象交点意义表示两物体在此时刻速度相等,而不是两物体在此时相遇。5、静止物体的速度图象是时间轴本身,而不是坐标原点这一点。6、图象下的面积表示位移,且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7、图象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而横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或物体的速度减小到零所用时间。8、速度图象也并非物体的运动轨迹。三、追及问题分析1、根据追
21、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2、通过对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体运动位移的关系式,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等。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解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求解等。四、相遇问题分析1、列出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方程,注意两个物体运动时间关系。2、利用两物体相遇时必处在同一位置,寻找两物体位移间关系。3、寻
22、找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求解。重难点突破一、运动图象中V和a的计算在直线运动图象中,利用斜率计算v、a时,要用和进行计算,不要利用或,通过量角度,查表方式进行计算,因为不同的坐标系,选取标度不同,则即使同一问题,量出的角度一般不同,造成结果不同。二、注意图象和物理情景相结合用图象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要和物体的运动情景结合起来,才能对各量的意义有更为明确的理解,看到一个运动图象就要想到其运动情景;反之看到文字描述的情景也要能反应出其对应的图象。三、追及和相遇问题多种解法1、数学公式法:追及和相遇问题,可以根据两物体运动性质,(如果追上或相遇则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从而列出位移关系
23、方程,并建立时间关系,列式求解。2、物理分析法:追及和相遇问题除了列方程,用公式的方法解决外,也可以用物理逻辑推理分析的方法求解,就是结合物理情景,结合科学的推理得到结论。3、图象法:图象法解追及相遇问题,一般画出其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利用图象的下面的面积即为物体的运动位移大小的特点,解决物理问题,该方法往往较为直观方便。例:火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1V2)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立即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机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四、寻找追及和相遇问题中的隐含条件解决追及和相遇问题时,应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24、例如追及问题中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等。相遇问题中相遇必是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等。例:物体A、B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A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B以2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铸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B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五、巧选参考系为了使问题简化,在分析追信和相遇问题时,可以不选地面为参考系,而选两物体中某一个物体为参考系,要注意的是,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都应是相对于该参考系的。例:离地20m高处有一小球A做自由落体运动,此时其正下方地面有一小球B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求:(1)经过多长时间两球在空中相遇?(2)若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B球上抛的速度最小满足什么条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