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5KB ,
资源ID:35942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94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于洋:“翱翔计划”至今滋养着我.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于洋:“翱翔计划”至今滋养着我.doc

1、于洋:“翱翔计划”至今滋养着我一于洋皮肤黝黑,戴着眼镜,有些内向。当本刊记者向他要一张近照时,他显得很惊讶他没有拍照的习惯,他能想到的最近的影像记录,还是2009年参加首届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化学学科分论坛时拍摄的答辩视频。视频中,于洋举着用铁丝和乒乓球亲手制作的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Sc3NC80结构模型,汇报他的科研成果多功能富勒烯纳米材料的研发,与会专家莫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首都师范大学的曹居东教授甚至说:“于洋,你将来可以做科研,就学化学,就研究富勒烯!”于洋对着镜头露出憨憨又自信的笑容。就在一年前,于洋对科研还是两眼一抹黑。因中考成绩突出、学校面试时表现优异,在北京市通州区潞

2、河中学读高一的他被顺利推荐为首批“翱翔计划”的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他和同伴们参观了几所高校、科技院所的实验室,最终由于对中科院的向往和对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富勒烯感兴趣,经过双向选择,他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一进实验室真刀真枪地开练,他傻了:“最基础的实验操作不会,满眼的高级仪器不识,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最关键的是,在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富勒烯中,我能做点什么?”那时的于洋还有些孩子气的腼腆、自尊,他说:“不敢说话,怕一开口,问的都是无厘头的问题,被导师、师兄师姐们笑,后来才知道,导师就怕我们不问。”等到导师递给他几厘米厚的文献,他感到“头都大了”,查字典、翻译、消化

3、、主动求教终于弄清楚富勒烯这一具有多项优异性能的新型纳米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后,他和同伴大胆向导师提出各种想法,“有的想法很不实际,根本无法实现”。直至他提出将两种功能原子Lu、Gd同时装入空心富勒烯中,合成可作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受体、X射线对比剂和核磁共振造影剂的新型多功能纳米材料,导师眼前一亮Lu、Gd曾分别装入富勒烯中,但两种功能原子同时装入,是于洋和同伴们的创新。对此,于洋充满感激,他说:“我有一些想法,老师和科学家们都积极鼓励我,我才敢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就像开采煤矿一样,首先需要地下有煤,然后要人来挖。我们就是煤矿,翱翔计划的老师们把我们开采出来了。”在首届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化学学

4、科分论坛上,他们的创新被专家们交口称赞。专家们一再追问于洋:“加入这两种金属是中科院的老师们想出来的,还是你和你的同伴想出来的?这项实验还有人做过吗?”于洋胸有成竹,却态度谦逊:“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就已掌握的文献来看,我们是第一次做。”这项科技成果让于洋荣获了“第30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二今天,于洋已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名大三学生。正如曹居东教授当初对他的判断“将来可以做科研,就学化学”,他专攻药物化学方向,打算六年制本硕连读的学业结束后继续深造,将科研作为终身事业。回忆多年前参加的“翱翔计划”,于洋表示:“现在一闭上眼,想到翱翔计划,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幅画面,就是在实验室里守着仪

5、器等结果时的样子。”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每个周六和假期的大部分日子,于洋都泡在实验室里。原以为科研就是创新,在第一流的专业实验室里亲眼见识、亲身参与,于洋认识到:“科研更多的是重复。先做体力活,积累够了,才是脑力活。”他举例:“我们最常做的就是一遍遍将液体浓缩后,用注射器(进样器)打进高效液相色谱,用电脑接结果”“每一次实验就要做350分钟”“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产物绝大多数是不要的,要的很少”时至今日,于洋描述参加“翱翔计划”前的自己:“根本不知道科学的本质。”“以前的想法太幼稚、太理想化,不能规规矩矩坐下来学习,但经过一次次熬人的实验和等待结果的过程,现在的我可以静下来把自己一些新的想法付

6、诸实践。”于洋的实验室导师徐玮对他一年半来的成长也是赞赏有加:“他很有想法,想到就动手去做,从一开始的急于求成到后来的不怕失败,他已经有了务实而非功利的态度,很适合搞科研。”于洋对于学业的态度,也因参加“翱翔计划”发生变化。由于一部分精力分出给“翱翔计划”,“别人周末有两天来复习,我只有一天,因此我被逼着提高效率,比过去反倒更专注”。了解、思考、重复、创新。这些并未因“翱翔计划”的结束而结束。“翱翔计划是我的科研初体验,也可以说是提前操练。”于洋说,“几年前在中科院的实验室所做的,都是我今天大学生活的初级版、简化版。之前在翱翔计划中所得到的培训,也让我进入实验室后,适应得更快。”三与其他学员不

7、同,于洋至今仍是“翱翔计划”的一员。他是“翱翔计划”的志愿者,经历过“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激情生活,他怀念并发自内心地需要那种氛围,他说:“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和各领域的科学家交流,接触到各学科的学术前沿,这对于一个越学到高精尖越感到专业范围窄的理科生来说很难得。我借之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翱翔计划至今仍滋养着我。”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上午理论课,下午实验课,连周末的晚上都要进行课题组的讨论会。4年前,于洋在翱翔论坛做成果展示时,曾用王选的话做结束语:“献身于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现在的他显然已经享受到了这种乐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