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90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作业(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秦攻赵于长平 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攻,倦而归。

2、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诚不知秦力之所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诚听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楼缓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王以楼缓之言告虞卿,虞卿曰:“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愈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固不止矣。王必勿予。”王曰:“诺。”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 (选自战国策)【注】秦

3、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大战,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40多万人。引兵而归:秦相范雎嫉妒白起的功劳,下令召他回秦。楼缓:赵人,仕于秦,此时为秦作说客。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兵而归引:率领 B楼缓辞让曰 让:责备C虞卿曰:“此饰说也。” 饰:骗人,虚假 D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任:担保【解析】让:辞拒。【答案】B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楼缓“予秦城”的理由的一组是()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ABCD【解析】是楼缓以退为进的说辞,还没有

4、说是否“予秦城”;是表明楼缓“予秦城”的态度,不是理由。【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提出用赵国六城来换取秦、赵讲和的条件,当赵王问计于楼缓时,楼缓先说自己不适合说,说了怕引起猜忌,但在赵王的一再追问下,只好敷衍说可以予之。B虞卿认为秦国没有继续攻赵,是因为长平之战后士兵疲惫不堪,根本没有力量再战,所以不应予秦城。C楼缓狡辩说虞卿根本不了解秦国的实力,此时如果拒绝了秦的要求,来年秦攻赵,还是要割地求和,不如予之。D虞卿认为即使是现在答应了秦的要求,来年秦一样会攻赵、要地。到了那时,给,已无地可给,不给,秦继续攻赵,还不如现在就不给,以免秦更强、赵更弱。【解

5、析】错在最后一句“只好敷衍说可以予之”,楼缓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要赵国“予秦城”,之前的说辞只是以退为进的一种策略罢了。【答案】A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试言公之私。【答案】话虽如此,你还是谈谈你个人的看法吧。(2)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答案】假如秦国明年再来攻打大王,大王能够不割内地去求和吗?(3)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答案】如今束手听任秦国的摆布,秦兵不受损耗就得到大量土地,这是增强秦国而削弱赵国啊。【参考译文】秦国在长平和赵国决战,大败赵军,随即撤军。接着派使者到赵国索要六座城邑作为讲和条件。赵国还未拿定主意,楼缓刚

6、从秦国前来,赵王和楼缓商量道:“把城割给秦国会怎样?不割会怎样?”楼缓推辞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赵王说:“话虽如此,你还是谈谈你个人的看法吧。”楼缓说:“如今我刚从秦国来,要是说不割城,那不是好办法;要是说割城,恐怕大王又认为我是在替秦国说话。所以不敢回答。如果我可以为大王考虑的话,不如把城割给秦国。”赵王说:“好。”虞卿听说了这件事,上朝去见赵王,赵王把楼缓的话告诉虞卿。虞卿说:“这是骗人的话啊。”赵王说:“怎么见得呢?”虞卿说:“秦国这次攻打赵国,是因为疲惫而退兵吗?大王认为他们还有力量进攻,只是因为怜恤大王才停止进攻吗?”赵王说:“秦国攻打我们,已经不遗余力了,一定是因为疲惫不堪才

7、撤军的。”虞卿说:“秦国用他们的兵力攻打他们得不到的地方,因疲惫而撤军。大王却拿他们用兵力攻不下来的地方去资助他们,这是帮助秦国攻打我们自己啊。明年秦国再进攻大王,大王就没有办法自救了。”赵王又把虞卿的话告诉楼缓,楼缓说:“虞卿了解秦国兵力能打到哪里吗?如果他确实不知道秦军能打到哪里,这点弹丸之地也不肯给,假如秦国明年再来攻打大王,大王能够不割内地去求和吗?”赵王说:“假如听了你的意见割地,你能保证明年秦国不再来攻打我国吗?”楼缓说;“这就是我所不敢担保的了。”赵王又把楼缓的话告诉虞卿,虞卿说:“明年秦国再要求割地,大王割还是不割呢?不给吧,就会前功尽弃而挑起秦国进攻的祸端;给吧,已经无地可割

8、了。如今束手听任秦国的摆布,秦兵不受损耗就得到大量土地,这是增强秦国而削弱赵国啊。以更加强大的秦国,来宰割愈加弱小的赵国,他们的要求一定是没有止境的。大王一定不要割地给秦。”赵王说:“好。”于是派虞卿到东方去见齐王,和他商量对付秦国的策略。虞卿还没有从齐国返回,秦国派来议和的使者就已到了赵国。楼缓听到这个消息,就连忙逃走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拟论姚莹功罪状清鲁一同守边之士,皆威信千里,坐摧强寇。用之则边境安,舍之则戎心启。故延寿不赏,汉臣寒心;道济见杀,宋疆日蹙。何者?忠孝勇猛之士,敌人所构忌,谗间所由横生,徒以纤芥之间,卒絓吏议,使折冲奇士旋踵及身,为世深戒,诚可痛也!窃见前

9、台湾道姚莹,忠勤文武,守边数年,横塞夷虏之冲。虏尝三犯之,摧败夺气以去。军兴以来,南接广闽,北连江浙,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台湾地广不过一大郡,卒不过千人,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往者和议初成,佥谓可恃。厦门旋覆,浙东再躏。准今视昔,和之不可信可见于此矣。今信逆虏反复之说,轻折捐命之臣,摧败士气,为夷复仇。夷自定海以来,小入覆军,大入夺城,焚杀淫掠,动以万计。就如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亦足以雪数年之深耻,偿士卒之冤痛。奉命守土,惟敌是求。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诸臣守义,死节于下。以守则固,以和则久。国体事机,亦无损缺。臣见其功,未见其罪。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

10、,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亦当相较,或未易量。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莹等一去,海外孤危。后有来者,避畏吏议,孰敢击贼?边吏解体,辱军之将有所饰其耻,率相委而去。东南之祸未有艾也。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进退之义,臣未得其中。谓宜湔雪莹罪,激励有功,以劝来者。谨状。【注】姚莹,台湾兵备道,曾带兵击败入侵的英军。事后,英政府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严惩姚莹。朝廷迫于压力将姚莹革职。延寿,是甘延寿,他是西汉末年的将军。道济,是檀道济,他是南朝名将。絓:触犯,影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敌人所构忌构:构造B

11、轻折捐命之臣 捐:捐助C东南之祸未有艾也 艾:停止D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劝:劝说【解析】A项,构:设计陷害;B项,捐:舍弃,抛弃;D项,劝:勉励。【答案】A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是表现姚莹“功绩”的一组是()横塞夷虏之冲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谓宜湔雪莹罪A BC D【解析】是正面写姚莹战场上的功绩,是从敌人的失败来写姚莹的功绩,是评价姚莹的功绩;是讲其他的地方军队,是讲皇帝,是作者对姚莹一事的意见。【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得力的守边大臣往往会受到敌人的陷害,朝廷要保持清醒的

12、头脑,不要因敌人的离间,轻易惩罚他们。B作者认为姚莹凭借台湾的狭小地方、弱小的军事力量,在对抗敌人的侵略中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值得敬佩。C从历史上看来,外来侵略者提出的和谈都是不可相信的,那些和谈不过是为了进行更大侵略的缓兵之计而已。D作者在文中替因抗敌被治罪的姚莹进行申诉,指出朝廷赏罚失宜,建议应洗雪功臣的冤屈,激励有功之人。【解析】“和谈不过是为了进行更大侵略的缓兵之计”,文中没有写。【答案】C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答案】他们摧毁陷没敌人的功绩,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了。(2)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答案】现在恐惧敌人不符合事实

13、的话,将有功之臣说成有罪之臣。(3)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答案】如果国家因抛弃城池而处罚众将,(却)又以敢于作战(为由)而降罪姚莹。【参考译文】(善于)守边的将领,都是威严信义传播到千里之外,坐着就能摧毁强寇的。重用他们,边境就安定;舍弃他们,敌人的侵略野心就会产生。所以甘延寿没有受赏,汉朝的大臣心寒;檀道济被杀,南朝宋的疆土一天天减少。什么原因呢?因为忠孝勇猛的将领,是敌人忌惮而欲设计陷害的,诬陷和离间就由此凭空产生了,如果只是因为一些细小的离间之言,最终影响了主管官吏的评判,使克敌制胜的将领灾祸迅速降临到身上,成为世人深以为诫的事情,真是令人痛惜啊!我看前台湾兵备道姚莹,忠诚

14、勤奋,文武双全,守卫边疆数年,阻挡敌人海军的战舰。敌人曾经三次侵犯台湾,都被打得灰溜溜逃走。自从外国入侵我国以来,南到广东、福建,北到江苏、浙江,丢失土地、丧失军队的肩并肩挨着排满道路。台湾土地幅员不超过一个大郡,士兵不超过千人,他们摧毁陷没敌人的功绩,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了。以往和议刚刚签订,大家都认为可以依靠。可是厦门很快沦陷,浙东两次遭受蹂躏。比照以前看现在,和谈不可相信可以在这里看出来。现在却相信敌人出尔反尔的说辞,轻易地折损奋不顾身的大臣,摧毁我们的士气,替敌人复仇。敌人自攻陷定海以来,小的侵略就击败我们的军队,大的侵略就掠夺我们的城池,焚杀淫掠的人,动辄数以万计。至于此次敌人船只因风搁

15、浅被我军剿灭,在东部边境送死,也足以雪几年来的巨大耻辱,偿还士卒的冤痛。大将奉命守卫国土,只希望尽量歼灭敌人。皇上胸怀宽广,在上普降天恩;诸臣坚守正义,在下面为节而死。凭此防守就能牢固,凭此和议就能长久。对于国家的利益和战争的局势,也没有损害。我看见了他的功劳,没有看见他的罪过。我料想敌人逞其凶暴,咆哮于中国,深入腹地,攻陷了却不长期占领,不是有余力而不肯使出,而是本领就这样罢了。假如守边将领都像姚莹等一样拿出万死不回头的打算,纵使不全部保全,胜负的道理,也是可以相互较量,或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现在恐惧敌人不符合事实的话,将有功之臣说成有罪之臣。姚莹等一离开,海外就孤立危险。以后镇守台湾的人,躲避畏惧主管官吏的评判,谁敢抗击贼寇?守卫边疆的将领人心涣散,打败仗的将领就有掩饰其耻辱的托词,都相互推卸责任离开。东南的灾祸就不会停止了。如果国家因抛弃城池而处罚众将,(却)又以敢于作战(为由)而降罪姚莹。那么应该前进还是后退的道理,我不能得到它的正理。我认为应该洗雪姚莹的罪过,激励有功的人,来勉励后来者。恭敬地呈上奏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