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仙般的茶花记得小时候,善于种花的舅公带来种在方形紫砂盆内、正在开花的粉红复瓣山茶一株,从那时起,茶花美丽的风姿,就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舅公爱花,但他似乎更爱与人分享赏花的快乐,常常把自己种的含苞欲放的盆花送来,给我爱花但不会种花的祖父欣赏。茶花谢后,祖父出于好意,想给它施些肥那时刚有化肥,而且效用被吹得很神奇,祖父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小袋尿素,就兑了一些在一只小塑料杯中,给这盆茶花灌了下去。没想到,他把尿素兑得太浓了,害怕重肥的茶花不久就给“烧”死了。惋惜之余,山茶也给我留下了“难种”的印象。所以,在我自己开始种花之后,有好几年我都不敢种茶花。后来有一次路过花鸟市场,看见一株山茶
2、开出了一朵惊人的大白花;还有一株,开出的是淡黄色托桂型的花,周围是一圈大花瓣,中间是一簇细细的小花瓣,花形奇丽可爱。我不禁为它们的美丽所打动,终于鼓起勇气把它们买回家。有一年冬天,我注意到那株淡黄色茶花的花苞长得特别慢,心里有些急,就给它施肥施多了点。没多久,这株茶花就显出萎靡不振的样子叶片扭曲下垂,我赶快停了手。幸运的是它没死。但等到它开出花来,许多花的花瓣都枯焦了给肥烧坏了。这就是心急的结果。因此,山茶所要求种花人的,是要掌握好“度”与有耐心。而度与耐心,几乎是做好任何事都需要的。所以,养山茶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训练,或者可以称之为养心。明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写道:“山茶,一名曼陀罗树。”而在阿弥
3、陀经中,世尊在说到西方极乐世界时,有“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的描述。于是,山茶就与佛教发生了关系。茶花是否即为佛经中所说的曼陀罗花,实在无从考证,但这种说法肯定起源很早。苏轼在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一诗中就有“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之句,用的就是阿弥陀经里的这个典故,可见宋时就有茶花即为曼陀罗花的说法了。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到山茶花时又说:“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李渔说得确实不错。山茶终年常绿,经冬不凋,而且又特别长寿,中国的道家又以之为长生的象征,道教的宫观中自古即喜植山茶花。崂山太清宫中至今仍有六株山茶古树,其中树龄最长的一株据说为张三丰手植。明崇祯年间御史黄宗昌所撰崂山志载:“永乐年间张三丰者,尝自青州云门来于崂山下居之。邑中初无耐冬花,三丰自海岛携出一本,植于庭前。虽隆冬严寒,叶色愈翠。正月即花,蕃艳可爱。”这里所说的耐冬,即为山茶的别名。也许,经常与花而神仙者相对,自己也能悟到长生之理吧?爱花的舅公,以九十八高龄而终。爱花、种花,焉知不是他长寿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