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过关测试(五)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佛山一模)1945年11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顾问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这反映了()A苏联在二战的贡献影响大B英美的遏制政策失败C美苏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 D冷战遭到美国人反对A艾奇逊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丘吉尔“铁幕”演说遭到群众抗议示威,说明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反映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影响大,得到了民众的认
2、可,故选A项。21947年2月,英国政府给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电报,声称:“从4月起,英国不能再承受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负担。”这实际上等于向美国说,英国正准备撤离地中海,如果他们不去填补这个缺口,它就要被俄国人填补。据此可知()A英国挑唆是美苏关系破裂的根源B英国撤离地中海维护了地区和平C美国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请求D希土危机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D材料“实际上等于向美国说如果他们不去填补这个缺口,它就要被俄国人填补”说明美国的介入导致了两极的直接对峙,也即希土危机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有推动作用,故选D项;美苏关系破裂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和平没有关系,排除B项;英国
3、的电报无法体现对美国的压力,美国政府在这个事情上完全可以选择不介入欧洲,排除C项。3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A冷战态势尚未形成 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 D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C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苏联一直开放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体现双方保持理性,没有使局势进一步恶化,故选C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排除A项;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确
4、立,排除B项;柏林危机双方都保持克制,不能体现美国占优势,排除D项。4下图为中国著名漫画家江敉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杜鲁门的群众。该漫画反映()A美苏两国的直接对抗B日本积极响应杜鲁门主义C亚太地区局势的紧张D美国对法西斯主义的纵容C漫画讽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积极扶持日本,把其作为对抗社会主义的堡垒,使日本法西斯势力有所复活,从而造成了亚太地区局势紧张,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美苏两国的直接对抗,排除A项;漫画中的“侵略计划”并不一定是杜鲁门主义,排除B项;从漫画中无法断言美国纵容法西斯主义,排除D项。5(2020晋城一模)1958年7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巴黎。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
5、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A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B欧洲已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D法国利用强大的欧盟作后盾A由“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可知,1958年戴高乐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这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故选A项;美苏争霸的重点始终在欧洲,排除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排除C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6“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
6、响的桥头堡,得到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A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B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C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附庸D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A由“冷战”时期,“抵御苏联”“朝鲜战争”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可知,日本经济深受美苏对峙形势的影响,故选A项;二战后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排除B项;日本经济受到美国经济的扶持但并不是美国经济的附庸,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排除D项。7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
7、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表明()A联邦德国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各国追求和平与发展C实现国家的发展是最终目的D欧洲实现了一体化C联邦德国与邻国维持友好关系的举动,有利于欧洲的团结稳定,根本目的是为本国的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故选C项;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是日本,排除A项; B、D两项说法均与实际不符,排除。81969年冬,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主动提出“新东方政策”,主要包括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8、,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反映出()A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B德国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C冷战的中心将发生转移D东西欧间的矛盾得到化解A勃兰特“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说明联邦德国在积极改善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关系,以扩大政治影响力,故选A项;“德国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是在1949年,排除B项;冷战的中心仍然在欧洲没有转移,排除C项; 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9(2020汕头模拟)20世纪80年代,苏联人发明的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在苏联及多国流行起来。美国评论家警告说:“这是苏联人分散美国青少年注意
9、力,以此颠覆政权的手段。”这反映了()A各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B科技成为政治渗透的手段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美苏有严重意识形态分歧D由材料可知,两极格局下,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反映在对待电子游戏的态度上,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人认为苏联发明的电子游戏产生了对美国不利的影响,而非国家间科技的竞争,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科技成为政治渗透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10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在世界各国中,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也具有维持这一声望的手段,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
10、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反映了美国()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B帮助欧洲发展经济C谋求建立单极世界 D军事实力世界领先C由“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可知,当时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美国认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与其匹敌,它试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而不是要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排除A项;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发展经济,而该计划开始于1947年,当时早已终止,排除B项;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不仅仅是军事方面,排除D项。11司徒雷登回忆录中写道:“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给取消了。燕京大
11、学最近也给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了。”这体现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材料表明是清除帝国主义残余,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故选D项;“一边倒”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排除B项;“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主要涉及亚非国家,跟西方无关,排除C项。1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一带一路”倡议问世至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
12、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这说明()A安全先行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的显著特点B“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C中国积极开展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上海合作组织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力量B“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并得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大力支持的发展地区经济的方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这反映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故选B项;“一带一路”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方案,而不是安全方面的合作,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
13、知,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而不是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心,排除C项;“一带一路”并没有涉及上海合作组织全部的成员国,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7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
14、马歇尔计划。赵平安、张仲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而起,谋求
15、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王斯德大学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力量对比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目的”可根据材料一“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并结合
16、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欧日经济复兴以及战后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应从对两极格局的冲击、多极化趋势的角度回答。第(3)问,应从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联合国的作用等方面回答。答案(1)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目的: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对抗苏联。(2)原因: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实力的削弱。影响: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3)积极影响:新兴民族国家和地区力量的兴起,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
17、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电视剧外交风云再现了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和辉煌成就。下面是该电视剧第2集的部分剧情梗概: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口岸南京防区的江面上突然发现了一艘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前线指挥部下令鸣炮警告,可紫石英号还是继续向我军防区靠拢,指挥员一声令下,炮轰紫石英号军舰,英国舰长被迫挂三面白旗求饶。毛泽东电告渡江总前委,凡是擅自进入我军战区,并妨碍我军渡江作战的军舰均可炮击,而且不用另行请示,随后人民解放军对前来增援的英国军舰伴侣号展开猛烈炮击,英舰共伤亡十七人。针对英国政府的蛮横威胁,毛泽东写了一封对外公开
18、声明,要求美国、法国和英国的武装力量全部撤出中国的领海和领空,外国政府如果想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必须断绝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解析答题之前需先明确材料所述事件的时间范围,仔细阅读材料可知,该剧情发生在渡江战役前夕,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当时中国共产党已推出新的外交政策和措施,材料中所述的一些情节均能印证这一历史现象。比如,材料中“毛泽东写了一封对外公开声明,要求美国、法
19、国和英国的武装力量全部撤出中国的领海和领空”这一情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确立了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外交政策;再比如,材料“外国政府如果想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必须断绝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这一情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确立了与各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政策。论述时,注意从所反映的政策提出的背景、政策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对其他现象的论述也需包含背景、影响等方面。答案示例一:情节:毛泽东要求美国、法国和英国的武装力量全部撤出中国的领海和领空。 历史现象: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确立了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外交政策。 概述和评价: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炮艇和不平等条约,获取
20、了在中国领海、内河和领空的自行航行或飞行权,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一改以往政府对外软弱的屈辱局面,新中国成立前夕就确立了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材料中要求“美国、法国和英国的武装力量全部撤出中国的领海和领空”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这一政策使中国完全摆脱了近代以来被奴役的地位,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示例二:情节:毛泽东要求外国政府如果想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必须断绝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 历史现象: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确立了与各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政策。 概述和评价:近代以来的各个政府都采取了屈辱的对外政策,承认列强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为了使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政权不再受西方列强的压迫,中国共产党宣布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为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政权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这一“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使后来的新中国政权完全处于独立自主的外交下,从而维护了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