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97KB ,
资源ID:35841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841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11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岳麓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11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岳麓版.doc

1、单元过关测试(十一)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大庆二模)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甲骨文金文篆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B材料反映的是甲骨文与后来的汉字之间的传承性和连续性,体现的是甲骨文对中国汉字的影响,故选B项; A项只体现出了甲骨文出现的时间最早,不能

2、体现出材料涉及的与后来汉字的关系,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书写系统基本沿袭了甲骨文, 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时期的文字,故不能作为研究整个先秦时期的主要历史的重要资料,排除D项。2(2020蚌埠一模)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于统一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D老子谴责“圣人不仁”、墨子怒斥“王公大人”、孟子主张“推翻暴君”等现象反映出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学派

3、对君主的不仁、不道等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据此可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绝对权威还没有真正确立下来,故选D项;题干中的各家学派都是针对君主不仁、不道等行为的观点或主张,未涉及民众问题,排除A项;虽然题干中的各家学派对君主的不仁、不道等行为进行抨击,但不能说各家学派的思想趋于统一,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和韩非子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不能说他们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排除C项。3(2020洛阳高三统考)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

4、想受到极大冲击C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D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D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反映在意识领域体现了对人世的关注,说明了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故选D项;视线的转移不代表抛弃迷信思想,排除A项;思想家关注社会不代表冲击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B项;文化观念的更替转变不是并存的“多元性”,排除C项。4随着经学的发展,太学中的各家各派争立博士。建初四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综合各家学说,编订统一教材白虎通义,以避免经师衍生发挥产生争论。白虎通义的编订()A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制度化B巩固了政治大一统局面C结束了诸子百家平等竞争的局面

5、D有利于太学生科举应试B白虎通义是政府所统一编订的太学教材,其目的在于结束太学中各家各派的争论,其作用是统一了太学中的思想纷争,这对于政治上“大一统”的局面具有一定的巩固作用,故选B项;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排除A项;汉章帝之所以在太学中编订统一的教材,其目的在于结束太学中各家各派的争论,排除C项;科举是隋唐时期才开始出现的,排除D项。520世纪70年代曾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与山东临沂金雀山墓先后出土西汉帛画,两地的帛画都描绘了人的灵魂升天的内容,风格也极为接近。这表明()A秦汉绘画形成了统一风格B大统一推动了文化的交融C山东代表了最先进的文化D独尊儒术促进了绘画发展

6、B题干材料说明湖南长沙与山东临沂距离较远,但是文化风格有一致性,这说明大统一推动了文化的交融,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西汉而不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 C项说法太绝对化,排除;材料体现不出独尊儒术与绘画的关系,排除D项。6(2020天一大联考)有学者说:“魏晋南北朝之士大夫尤多儒道兼综者,则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无妨于自我之逍遥,或重个体之自由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也。”这一论述说明魏晋南北朝()A儒学独尊地位未丧失B统治意识出现宗教化C儒学受道教冲击剧烈 D社会上流行崇尚道教A根据材料“士大夫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然受到冲击,但是主流地位仍在,故

7、选A项; 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C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D项忽视了题干中儒道的联系和以儒为主流的主旨,排除。7(2020蚌埠质检)李白有诗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杜甫亦言:“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相传为古时民众起义领袖)俱尘埃。”这反映了唐代()A浪漫主义文学颇受推崇B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C儒道释三教已逐渐融合D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B根据材料“凤歌笑孔丘”“儒术于我何有哉”并结合所学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可知,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故选B项;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杜甫是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并

8、没有儒道释三教已逐渐融合的信息,排除C项;浪漫主义诗歌并不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排除D项。8(2020临沂质检)朱熹和陆九渊自鹅湖之会后,直到陆九渊去世,中间十七年,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两家的门人,亦常彼此往来问学,有的先朱而后陆,有的先陆而后朱,有的可立于两家的门墙。这说明朱陆两派()A思想内容相同B修养方法相同C思想本质相同 D哲学思想相同C根据材料“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封建的伦理纲常是天理,都维护封建统治,故选C项;朱熹是理学思想,陆九渊是心学思想,思想内容不相同,排除A项;朱熹修养方法是格物致

9、知,陆九渊主张内心反省,修养方法不相同,排除B项;朱熹是理学思想,陆九渊是心学思想,哲学思想不相同,排除D项。9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据此可知,当时()A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B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控制舆论C士大夫认同朱熹的“正君心”D儒学复兴运动遭受巨大挫折A题干述及了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并且当时的士大夫都赞扬他的做法,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这反映出北宋初年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故选A项;题干没有论及专制集权,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现象发生在北宋初年,朱熹主要生活在

10、南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北宋时期,出现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即儒学运动没有遭受巨大挫折,排除D项。10(2020济南模拟)据载,在我国元代即出现了一种水转大纺车并在一定地域内大量使用;四百年后的1769年在英国具有实用价值的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才定型并得到推广。但前者在中国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而后者却开启了英国的大工业时代。这说明()A元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经济结构影响生产进步C政治制度决定科技创新D科技发展具有可传承性B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经济地位,市场狭小,新技术很难推广,而英国当时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技术革新,故选B项;单凭个别科技成果不能得出科技水平领

11、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政治制度影响科技创新,但不能“决定”,排除C项;元代水转大纺车与英国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没有传承关系,排除D项。11明朝中后期,很多商贾明确提出,因生活所迫“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在他们看来,所谓名和利都是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文化的功利化倾向B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C知识分子人生理想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A由材料“因生活所迫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名和利都是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可知,当时对儒家思想的价值追求是“报答父母”,只不过具体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这是一种功利化倾向,故选A项;明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

12、位,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知识分子人生理想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12(2020桂林一模)水浒传被一些官员咒为“诲盗之书”;清代俞万春作荡寇志,以108好汉都被杀死来作结;清政府曾三禁水浒传。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A受到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B启蒙思想借助艺术方式传播C传统文化渗入民众的日常生活D政治立场影响人们解读文学D不同的人或不同的阶级,出于其不同的政治立场,对同一种文学作品,会出现不同的解读,故选D项;题干中的人物或阶级都主张维持封建礼教制度,排除A项;水浒传所宣扬的是一种“官逼民反”的造反精神,其本身不是启蒙思想,排除B项;题干中所述及的“一些

13、官员”“清代俞万春”“清政府”的一些行为不归属民众生活,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形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材料二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

14、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为流行。(西夏)已是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分析唐宋文化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13分)(2)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呈现出何种差异?原因何在?(12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唐型文化,是一种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可知其特点,从材料二对宋文化的特点成因分析可以折射出唐文化的特点成因。第

15、(2)问,主要结合当时宋朝南迁,少数民族控制北方的现实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思考。答案(1)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声名远播,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两宋积贫积弱,而周边少数民族勃兴,民族政权对峙,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总之,唐宋文化的差异是由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2)差异:北方文化表现为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先进文化的碰撞、融合,少数民族呈现封建化趋势。南方文化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原因:少

16、数民族在同两宋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受到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年)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中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

17、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根据三教图,“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可以提取: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进行论述。如: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通过佛道思想寻求精神寄托等。最后,对这一现象作简要总结。如:三教在相互辩驳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答案示例一:信息: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或明朝时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谐共处)说明: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佛、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寻求精神寄托。示例二:信息: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考生如选取其他信息,如:表达了作者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明代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