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_ 班级:_ 学号:_难点聚焦练6生物与环境的综合应用1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即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1)甲图模型属于_(选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机制。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进化逐步形成的。(2)乙图中OA时间段,蝗虫每天增加3.5%,并呈“J”型曲
2、线增长,假设最初有3 000只,则15天后种群的数量为N15_(只)。(只写出表达式)(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属于第_营养级,鸭是_消费者。(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2如图为某海底世界几种生物的食物网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填“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缺乏生物成分_和非生物成分。如果利用图中的生物制作一个小生态缸,观察群落的演替,自变量是_。要维持较长时间,注意事项:装置置于散射光下,生态缸必须透明,原因是: _。(2)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是_。若由于某种原
3、因螺蛳全部死亡,鲫鱼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_。水温、盐度等信息影响鱼类的生殖性洄游,体现了生态系统中_的功能。若鲫鱼的食物有2/5来自水草,1/5来自绿藻,1/5来自螺蛳(其食物来源的比例相等),1/5来自轮虫。假如调整鲫鱼的食物,鲫鱼的食物1/5来自水草,2/5来自螺蛳(其食物来源的比例相等),其他比例不变,若消耗相同的植物,鲫鱼同化的能量至少是原来的_。3(2014山东,27)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
4、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4如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
5、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单位:102 kJm2a1)PgPnRX870.7369.4501.3Y211.520.1191.4Z141.061.979.1乙(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过程表示的是_。(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2 kJ。(4)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关系
6、。答案精析难点聚焦练6生物与环境的综合应用1(1)数学负反馈共同(2)3 0001.03515(3)二次级(4)生物防治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解析(1)甲图是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所构建的捕食者猎物的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2)应用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将具体数值带入即可。(3)蝗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鸭是次级消费者。(4)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因为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2(1)不能分解者时间为植物进行光合
7、作用提供光能;同时便于观察(2)捕食与竞争增加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13/17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乏生物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制作一个小生态缸,观察群落的演替,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生态缸必须透明,主要是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光能;同时便于观察。(2)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是既有捕食又有竞争。螺蛳全部死亡,鲫鱼全处于第二营养级,能量损失少,获得能量多。生殖性洄游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的功能
8、。关于食物网中的能量计算问题,首先分析计算的起点,然后考虑传递效率。本题起点是鲫鱼,食物比例不同,传递效率按20%计算,注意关键词:螺蛳(其食物来源的比例相等)。假设鲫鱼增加1 kg,则调整前消耗植物13 kg,调整后消耗植物17 kg,若消耗相同的植物,鲫鱼同化的能量至少是原来的13/17。3(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解析(1)根据图甲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可知,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b点。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NMn/m(种群数量为N,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为M,
9、第二次捕获个体数为n,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m),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会导致m比实际值偏小,所以N会偏大,即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原先没有生物生长,从细菌开始,随后依次出现了硅藻、藤壶、牡蛎等生物,该演替的类型属于初生演替。(3)分析图乙可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故图中A和B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5106)/(7.5106)100%20%。(4)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污染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4(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2)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光合作用(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870.7(4)能量流动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直接利用二氧化碳的只有生产者;各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总能量除了在自身体内储存外,还用于呼吸作用、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但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