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3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考考点解析 易错易混点拨高考真题集训演练巩固提升(见艺考教辅)高考考点解析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由此形成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归纳如下图: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考点解析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3.思维
2、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决定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考点解析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基本形态 区别联系基本观点优点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他
3、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考点解析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
4、主义区别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黑格尔: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朱熹:理在先,气在后;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原联系二者在根本观点上
5、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易错易混点拨点拨1: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命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点拨2:注意哲学上的“两个基本”和“两个分歧”。“两个基本”是指: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关系: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谁为第一性)。“两个分歧”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
6、主义的分歧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二者的关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真题集训一、选择题1(2015浙江卷)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B.C.D.【答案】A【解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不同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同,说明唯物主
7、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说明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没有渉及真理价值的实现和改造世界,故排除。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真题集训一、选择题2(2014江苏卷)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A.胸有成竹 一叶障目 B.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C.盲人摸象 唇亡齿寒 D.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观点”。A项中胸有成竹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一叶障目体现的是孤立、片面看问题的观点,A项排除。C项盲人摸象反映的是片面看问题的观点,唇亡齿寒体现的是联系的普遍性,
8、故也排除。B项中两个成语蕴含的均为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拔苗助长违背了客观规律,刻舟求剑否认了绝对运动,排除D项。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真题集训一、选择题3.(2014山东卷)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朱熹认为“理”决定事物,属于客观
9、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不符。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真题集训一、选择题4.(2013福建卷)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B.C.D.【答案】C【解析】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人是机器,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说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按照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的先后顺序排
10、列就应该是。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真题集训一、选择题5.(2013天津卷)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答案】A【解析】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如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证明了客观世界是可知
11、的,A正确;B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选;D选项错误,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选;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 A。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真题集训二、非选择题(2008广东卷)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真题集训【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为教材基础知识。解答时注意运用教材的相关基础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