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学习小结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历史渊源(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最终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2)中世纪发生的宗教“异端”运动,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阻碍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宗教“异端”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2现实动力(1)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2)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特权,要求结束分裂割据。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权。这些都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3)
2、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4)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二、哪些因素促进了1416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11416世纪,资产阶级兴起,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参与海外竞争。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
3、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他们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三、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1相同之处:都坚持圣经的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2不同之处(1)在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通过个人的虔诚信仰与上帝直接沟通,而恢复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则通过上帝的先定,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献给了上帝。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人是为了上帝而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荣耀上帝。(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把人的职业工作、日常生活以及一切世俗劳动,都看作是为
4、了荣耀上帝,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从而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根据和宗教动力。(3)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已,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1内容(1)各国改革主张的相同点反对教皇的权威,坚持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强调国家权力,认为世俗权力应当高于教权。主张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马丁路德、加尔文还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等。(2)加尔文改革和亨利八世改革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加尔文改革的思
5、想核心是“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并建立政教合一的日内瓦共和国等。亨利八世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通过“至尊法案”,强调英国国王在教会中的权力与地位,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等。2历史作用(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宗教改革运动中,资产阶级获得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很大一部分财产,加尔文派又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尔文派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
6、命的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一、选择题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2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马丁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这表明了他()A与教皇决裂的决心B建立新的基督教派的决心C坚持改革和斗争的坚强决心D反对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的决心3加尔文宗教观的实质是()A否定教皇、封建主的特权B否认先定论就
7、是否认上帝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D依靠上帝4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5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依据是()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得到了加强改革中,圣经被译成当地文字,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改革中出现了多种派别改革中都主张“先定论”A B C D题号12345答案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
8、材料:材料一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二托马斯闵采尔说:“直到现在,城市和乡村里贫苦的、平凡的人们,都处于与上帝的意旨和任何正义相违背的境地,承担着宗教贵族、世袭贵族和政府的沉重负担。所以,基督联盟的纲领和计划是这样的:托庇上帝的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围内,毋须武装斗争和流血来获得自由。”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材料三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
9、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担子。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有的贵族堡垒,所有修道院,都是欺骗和压迫的渊源,必须立刻摧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神权应当是什么关系?这一主张会得到哪个阶层的支持?(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材料二、三与材料一表达的相似观点是什么?(3)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产生这种分岐的原因是什么?7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
10、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2)以加尔文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3)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请从这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答案解析】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B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权,故选B项。2C宗教改革的目的是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其目标是罗马教廷;路德教派是经过长期斗争,在德国社会较普遍接受(包括世俗封建势力)的基础上形成的;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采用的是学术讨论的方式,主要针对的是推销赎罪券,并没有提出与教皇决裂。3A加尔文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
11、能得救,这实际上是否定天主教的“因行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4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宗教改革前,“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意即教权大于皇权;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即皇权不再从属于教权,地位上升。5B与题干要求不符合,不能体现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6(1)关系:世俗权力应高于神权。阶层: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2)代表农民利益。观点:主张反对天主教神权统治。(3)不同之处:材料一仅反对教会特权,材料二、三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而且还反对世俗封建主的压迫,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原因:两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主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闵采
12、尔代表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7(1)民族主义: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人文主义: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个人的作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2)“先定论”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对社会生活的严格限制和规定,有利于早期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等。(3)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早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规划了蓝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垄断,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解析第(1)问应紧扣民族主义,强调个人主义;第(2)问要围绕“先定论”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进行分析;第(3)问是开放性设问,要注意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