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8.50KB ,
资源ID:35641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64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第十三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射礼”最早是从狩猎、战争中剥离的巫术,后来“射”被礼仪化为选拔性赛会,至周代被赋予“君子之争”的文化意义,发展出“以射育人”“射以观德”的内涵。这一变化()A强化了血缘纽带关系B瓦解了礼乐的文化传统C孕育了儒学教育思想 D使祭祀礼仪走向制度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射礼”后来被礼仪化为选拔性赛会,周代发展出“以射育人”“射以观德”的育人功能,结合所学儒家“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可知在周代,这一变化孕育了儒学教育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也未体现出儒家的血缘伦理方面的主张,故A项错误;礼乐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2、B项“瓦解”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2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把“朋友有信”纳入“五伦”之中;荀子认为讲诚信则政治公正清明。这表明当时儒家()A顺应自然追求个性B重视塑造忠君思想C力图维护伦理秩序 D积极建构文化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儒家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不仅提倡、维护和构建“诚信”的价值体系,而且孟子、荀子还将“诚信”与“五伦”、政治秩序相联系,这表明当时儒家提倡“信”的本质目的是维护伦理秩序,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儒家思想特征,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先秦儒家对文化认同观念的构建,排除D项。3

3、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是人的天赋本能,是人人皆有的良心的本然,非后天所强加的。正是这“四端”从根本上区分人与禽兽,也是人类中“人”与“非人”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孟子这一主张()A认为三纲五常符合人的善良本性 B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道德沦丧C政治目的是劝诫统治者实行仁政 D强调君主要用礼乐制度教化臣民 【答案】C【解析】材料说的是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生而善良,只要统治者能实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们的善良本性便能保留,故C项正确。4秦朝的法家思想仅局限于官方的刚性实施,尚未在民间真正得到推广和自觉的认同。但汉代的儒家思想则深深嵌入到传统社会的母体之中,渗透到了传统社

4、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法家思想的实施缺乏社会基础B儒法兼施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C儒学符合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 D法家学说并未植根于历史传统【答案】C【解析】儒学在汉代得到官方推行,成为官方主流思想,渗透到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期盼,社会基础广泛,故C项正确。5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把儒家思想变成国家意识形态,通过制度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以行政系统为中介,把儒家思想落到了实处,使先秦儒家孔、孟、荀的理想在汉代变成了现实。这反映出汉代()A完整继承了先秦儒学思想 B注重发挥儒学的政治价值C排除了其他诸子百家学说 D文化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答案】B

5、【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制度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以行政系统为中介,把儒家思想落到了实处,使先秦儒家孔、孟、荀的理想在汉代变成了现实”可知,汉代通过对儒学的改造,把儒学变成了更加适应当前政治发展需要的思想体系,反映出汉代注重发挥儒学的政治价值,故B项正确。6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政权多是胡人建立的。胡人与佛教都是由外面进入的北方的知识分子转化为据守坞堡的地方大族,儒家已失去“官学”的政治支持。这说明()A佛教东传日渐兴盛 B儒学地位遭到挑战C儒学佛教融为一体 D社会思想较为自由 【答案】B【解析】材料“北方的知识分子转化为据守坞堡的地方大族,儒家已失去官学的政治支持”说明儒学在北方的地位受到了

6、冲击,故B项正确。7下面为新唐书中孔子称号的变化情况统计表(部分)。该表反映了唐朝()时间皇帝称号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先圣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宣父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太师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隆道公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文宣王A佛道思想兴盛 B君主专制强化C儒学地位稳固 D中外交流频繁 【答案】C【解析】从表中的先圣、宣父、太师、隆道公、文宣王的称号可知,唐朝统治者对孔子都较为尊崇,这反映出唐朝儒学地位的稳固,故C项正确。8北宋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很多士大夫耽于享乐,但仍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如范仲淹、欧阳修等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

7、,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影响广泛。由此可见,这些知识分子()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否定了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C践行了“致良知”理念D完成了儒家社会信仰的重建【答案】A【解析】材料“范仲淹、欧阳修等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反映出这些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9南宋中后期,私人讲学的书院发达,许多书院的建立带有供祀目的,如范文正公书院、胡忠简书院等供祀朱熹,濂溪书院供祀周敦颐等,它们建立的模式和官方学校相似。这说明当时()A理学日益受到社会的推崇B书院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C书院的办学体制十分僵化D理学兴起提高了书院办学水平【答案】A【解析】材料中私人书院祭祀的朱

8、熹、周敦颐等都是理学家,且书院在南宋主要进行的就是理学教育,这说明理学受到社会的推崇,故A项正确;书院仍以培养科考人才为目标,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0朱熹的学生曾问朱熹:“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熹回答:“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熹意在表达()A天理人欲是不可共存的 B应压制人的正当需求C存天理灭人欲的合理性 D合理的需求符合天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熹强调正常的饮食符合天理,而追求美味则是人欲,即合理的需求符合天理,故D项正确。11朱熹在编著资治通鉴纲目时,改变了资治通鉴中魏国正统的形象,进而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这表明朱熹()A认为

9、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 B鼓励世人批判怀疑精神C宣扬理学,倡导儒家思想复兴 D注重对历史问题的考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儒家道义观,认为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正统”政权的不同观点,无法体现鼓励世人批判怀疑精神,排除B项;材料与倡导儒学思想复兴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历史问题的考证,排除D项。12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明朝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蕴含近代民主启蒙思想C凸显“家

10、国一体”观念D顺应工商市民利益要求【答案】D【解析】王艮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认为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体现了民众的利益,顺应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工商市民利益要求,故D项正确;泰州学派属于儒家思想,明朝儒学仍然占正统地位,排除A项;泰州学派属于儒家思想,与近代民主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家国一体”是把家与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材料“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可知,这一思想淡化了“家国一体”观念,排除C项。 13程朱以“天理”作为宇宙本体和生发万物的根源,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提出:“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可见,理学和心学的相通之处

11、是()A对天命理性的获取途径 B个性自主探寻天理C以道德理性为核心目标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眼中的“天理”即代表纲常伦理,它是道德理性的天理,王阳明也将道德天理置于“吾心”之上,他们都将道德理性视为核心目标,C项正确;理学和心学在对天理的获取途径上是不同的,排除A项;B、D两项属于心学主张,不属于两者的相通之处,排除。14明代徽州商人张洲早年为科考而潜心习读朱熹等人的理学著述,其在后来的经商活动中坚持“以忠诚立质,长厚摄心,以礼接人,以义应事”。这说明()A朱熹著述成为当时的科考教科书B理学对社会价值取向有重要影响C程朱理学能够保证商人诚信经营D明代徽商群体文化修养水平

12、较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洲在后来的经商中注重诚信是受到理学的影响,这说明程朱理学对社会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朱熹的著述成为当时科考的教科书,排除A项;程朱理学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但并不能保证商人的诚信经营,排除C项;从张洲个人不能推断徽商群体的文化修养水平,排除D项。15黄宗羲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认为章奏应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做到宰相“凡事无不得达”。他意在()A恢复与健全丞相制度 B推行虚君共和制政体C完善分权与制衡机制 D限制过分膨胀的君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

13、现了早期启蒙思想,黄宗羲认识到了君主专制的危害性,强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通过恢复宰相制度等来分散君权,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他提不出“理性王国”的蓝图,其思想本质仍是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B项错误;恢复丞相制是限制君权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分权制衡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16在出土的明清瓷器的图案中,常见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卧冰求鲤、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题材。据此可知()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儒家传统思想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D手工业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答案】A【解析】明清瓷器绘画中出

14、现了大量与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有关的题材,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所涉及的瓷器绘画中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政府的行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价值,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不是瓷器的价值,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在历史学上被称为“文化转变期”。一方旧观念、旧习惯、旧制度失去权威,他方新观念、新习惯、新制度尚未确定。人们解放于传统之外,个性就有自由发展的机会,而得自由思考、自由立论。而社会之纷乱又使人们不能不设法应付学者遂变更研究的方向,由自然现象的研究变为社会现象的研究,尤其是政治的研究。摘编自萨孟武中国政

15、治思想史材料二在天人关系上,儒家以“仁”为学说核心,主张天命与人德相配合,但又淡化神灵崇拜,对鬼神敬而远之,所以天人和谐还是要归结为人际协调。道家则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把复归自然当作是寄托身心的不二法门,这就是天人协调从人际协调的从属地位独立出来而成为第一义。道家的这些主张恰好可以补救儒家的缺陷,给局限于人伦世界的儒家学说打开新天地。儒和道,就这样由对立走向互补,相反而又相承。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文化转变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说明儒道两派在天人关系主张上的不同之处。【答案】(1)特点:新的思想观念纷纷涌现;

16、研究方向由自然现象转变为人类社会,以服务现实政治为主。背景:社会大变革时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各国纷争局面形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私学的兴起;士阶层的活跃。(2)不同:儒家主张人际和谐,注重人伦世界;道家主张天人和谐,注重超脱世俗。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先秦时代的经典中,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内容无不关注于讲究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研讨学问、如何治国理政以达于济世安民等。如果我们说,广义的先秦诸子之学,是我们传统学术的基石与经典,那么,我们就应该同时承认,“经世致用”既是构建传统学术体系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也

17、是学术精髓与学术宗旨之所在。摘编自孙家洲、高宏达“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定位与诠释材料二这些学者(顾炎武、王船山、黄宗羲、朱舜水等人)虽生长在阳明学派空气之下,因为时务突变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学问,是为政治而学问,他们许多人都是把大半生葬送在悲惨困苦的政治活动中,所做学问原想用来做新政治建设的准备,结果对政治完全绝望,不得已才做学者生活他们的学风都在这种环境中间发生出来。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孟子“济世安民”的政治主张。(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

18、末清初经世致用学风兴起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黄宗羲、顾炎武“为政治而学问”的具体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世致用”历史地位的认识。【答案】(1)主要内容:为人处世,研讨学问;治国理政。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2)背景:阳明学派的影响(或心学传播,学界崇尚空谈);时务突变(或明朝的灭亡,反清斗争的失败)。表现: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历史地位:传统学术的核心价值;传统知识分子的重要处世原则。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化自觉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

19、、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强调对自己“文化有自知之明”,就是了解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与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世界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取得“自主地位”就是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多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适应时代的发展,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对自己文化进行嫁接和改造,使之能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摘编自史云峰全球化视角:文化自觉与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

20、,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应有自知之明。评析:孔子创立儒学,经后世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成了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民族精神,出现了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以及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但儒学中也存在着漠视个人的主观情绪要求,压抑个体创造性的缺陷,又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费孝通强调对本国、本民族文化应有自知之明,是为了汲取民族文化中的营养,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结论:对待传统文化应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示例二观点:应对文化加以改造使其适应时代需要。评析:汉代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明末清初之际,一些士大夫批判宋明理学,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进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前进。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家提出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思想,创造了一整套近代社会的法则,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费孝通强调文化应适应时代需要,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结论:应对文化适时改造,与时代同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