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生物周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 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植物激素有的促进植物生长,如低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有的抑制生长,如高浓度生长素、脱落酸等。【详解】A、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的本质是有机物,是一类化学物质,A正确; B、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2、,B正确;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D、植物激素有多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不同,所以并不都是促进植物生长,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概念、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2.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B.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 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浆细胞可识别结核杆菌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 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1、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
3、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2、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浆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详解】A、注射疫苗是免疫预防的一种措施,注射“甲流”疫苗是预防
4、甲型流感的有效手段,并不是治疗H1N1禽流感的有效手段,A错误;B、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正确;C、浆细胞不能识别结核杆菌,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C错误;D、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使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D错误。故选 B。3. 生长素是发现最早和应用最广的一类植物激素,植物根的向水性也是由生长素引起的。引起植物向水性现象产生的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向、运输方式及作用部位分别是()A. 根尖成熟区、向下运输、自由扩散、伸长区B. 根尖伸长区、向下运输、自由扩散、分生区C. 根冠、向上运输、
5、主动运输、分生区D. 根尖分生区、向上运输、主动运输、伸长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所以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部分。在根尖的分生区产生的生长素,以主动运输方式,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向上运输到伸长区,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故选D。4. 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B. 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C.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 Ach受体具有特
6、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由图可知,Ach与其受体结合,导致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不需要穿过膜结构,B错误;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属于细胞分泌物,而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参与分泌物的形成,C正确;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蛋白质组成,D正确。【点睛】关键点:只需将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7、看做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进行分析即可。5. 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C. 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诱导-淀粉酶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喷洒脱落酸会促进果实的脱落,A项错误;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B项错误;辣椒开花后,就可能进行传粉,这样再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获得的是有子果实,正确做法是:花蕾期去雄,在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套袋隔离,
8、C项错误;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诱导-淀粉酶产生,D项正确。6. 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则除b点以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的B.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C.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受突触限制D. 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传导媒介【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共含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从左向右。【详解】A、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即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A错误;B、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神
9、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B正确;C、在突触部位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也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D、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为传导媒介,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A。【点睛】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7. 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 a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C. b分泌的激素增多对a、c分泌激素都有抑制作用D. c分泌的激素对a分泌激素有促进作
10、用【答案】A【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图中,c是下丘脑,a是垂体,b是甲状腺。【详解】分析可知,a、b、c分别表示垂体、甲状腺、下丘脑,A错误;a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甲状腺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B正确;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对a垂体、c下丘脑分泌激素都有抑制作用,C正确;c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对a垂体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D正确。故选A。【点
11、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题关键是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图解获取信息的能力。8. 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B.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无关D. 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答案】B【解析】【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血糖平
12、衡调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二是神经-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A错误;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都与神经调节有关,C错误;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进而导致血糖水平过高,D错误。9. 艾滋病
13、(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 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D. 曲线EF段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是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快速分裂分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逐渐减少,并伴有一些症状出现,如淋巴结肿大,T细胞数
14、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详解】A、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A错误;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C、曲线CD段的初期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C错误;D、曲线EF段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是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快速分裂分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学生对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会识图辨图,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判断。10. -氨基丁酸和某种
15、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Na+通过Na+通道进入神经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氨基丁酸和该局部麻醉药(有辣椒素存在)都能抑制神经元的兴奋B.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结合后,膜外电位由负变为正C. 该局部麻醉药需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D. 图中-氨基丁酸的释放需要消耗能量,而Na+的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2可知,局麻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根据图1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内外
16、的电位变化过程是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但作用效果相同。【详解】A.由图一可知,-氨基丁酸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抑制神经元的兴奋过程,局部麻醉药在有辣椒素存在时可使钠离子通道关闭,抑制钠离子进入细胞,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兴奋,A正确;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进入细胞,膜外电位仍为原来的正电位,只是增大了静息电位的差值,B错误;C.由图可知,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进入细胞,在有辣椒素存在时,该局部麻醉药进入细胞内使钠离子通道关闭,使钠离子内流受抑制,该细胞不
17、能兴奋,即该局部麻醉药需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D.图中-氨基丁酸的释放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而Na+的内流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1. 下列有关物质在生物体内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物内不存在O2从细胞扩散到内环境的过程B. 人体内存在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的情况C. 动物体细胞只能吸收葡萄糖,不能释放葡萄糖D. 生长素只能从高浓度一端向低浓度一端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红细胞运输的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血
18、浆进入到组织液中,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同时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之分泌的激素减少,B正确;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肝细胞中的肝糖原能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含量,C错误;生长素可以发生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D错误。12.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19、【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20、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 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毛细胞血管壁破损 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喝水过多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21、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破损,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正确;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代谢废物无法运输
22、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正确;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正确;喝水过多,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不会组织水肿,错误。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14. 若某幼儿垂体因故受到损伤,不会引起( )A. 抗寒能力减弱B. 血糖升高C. 生长发育迟缓D. 尿量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垂体的作用是分泌生长激素和促激素,另外抗利尿激素也是垂体释放的。【详解】A、垂体功能受损,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影响甲状腺
23、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则新陈代谢速率缓慢,抗寒能力减弱,A正确;B、血糖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相关激素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与垂体无关,B错误;C、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垂体受损,生长发育迟缓,C正确;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存储在垂体中,能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垂体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B。15. 图1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表示)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具有最小值B. 图1实验可
24、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C.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不能向左侧弯曲D.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亦可能形成相同的【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越小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应设计空白对照组 图2中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详解】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度最大,所以具有最小值,A正确;B、图1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B错误;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抑制胚
25、芽鞘生长,但右侧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能向左侧弯曲,C正确;D、根据图2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程度可能相同,形成相同的,D正确故选B16. 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B. 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 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D. 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拜尔的实验过程:把胚芽鞘的尖端切下,然后将其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都弯曲生长
26、,且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详解】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A错误;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该实验能说明生长素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但不能说明生长素不能反过来运输,因此不能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17.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到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
27、变化,结果如图。推测图中激素a、b依次为A. 细胞分裂素、脱落酸B.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 赤霉素、脱落酸D. 赤霉素、乙烯【答案】C【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28、促进果实成熟【详解】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的含量。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功能,明确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其次根据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
29、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曲线图,推断a和b的激素名称。18. 一种捕食鱼类的芋螺向水中释放芋螺毒液,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芋螺毒液中除了神经毒素外,还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芋螺毒素既影响鱼类的神经调节,又影响鱼类的激素调节B. 芋螺毒素作用使鱼出现低血糖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C. 芋螺的神经毒素可能影响Na+、K+等离子在神经细胞上的跨膜运输D. 芋螺神经毒素与鱼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毒素又称神经毒,对神经组织有毒性或破坏性的内毒素,可使周围神经有髓鞘、脑和脊髓及其他组织产生脂肪性变,可
30、以作为抗原,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芋螺向水中释放芋螺毒液,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可见芋螺毒素影响鱼类的神经调节;芋螺毒液中除了神经毒素外,还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可见芋螺毒素还影响鱼类的激素调节,A正确;B、芋螺毒液中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可见芋螺毒素能使鱼出现低血糖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B正确;C、芋螺向水中释放芋螺毒液,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可见芋螺毒液影响鱼类兴奋的传导,推知芋螺的神经毒素可能影响Na+、K+等离子在神经细胞上的跨膜运输,C正确;D、根据B选项的解释,
31、芋螺毒素能使鱼出现低血糖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D错误。故选D。19. 某科研小组在研究植物顶端优势现象时,将大小相近的 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摘除 顶芽;保留顶芽,用2mg/L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 保留顶芽。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曲线可以得到 的结论是 ( ) A. 细胞分裂素只作用于侧芽B. 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C. 细胞分裂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D.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实验,主要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理解和能力层次的考查。【详解】由实验结果可知细胞分裂素可以作用于侧芽,A错误. 细胞
32、分裂素促进了侧芽的发育,缓解了顶端优势,B正确、C错误.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而实验结果也无法说明二者的生理作用机理,D错误.【点睛】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实验的自变量是对植物的处理方法。20.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A. 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B.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下丘脑和垂体C. 寒冷环境中除体液调节外还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方式为非条件反射D. 食物过咸,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大量饮水后会抑制下丘脑的调节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
33、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同时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所以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详解】A、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则会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反馈作用弱,结果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A正确;B、垂体分泌的
34、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B错误;C、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是非条件反射,C正确;D、食物过咸,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大量饮水后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活动,D正确。故选B。21. 12岁的小明被诊断为下丘脑发生病变,下列生命活动中可能受到影响的是睾丸生长发育受影响 血糖调节受影响 血浆pH剧烈变化 言语功能障碍 细胞外液渗透压不稳定A. B. C. D. 【答案】B【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作用于性腺,影响睾丸的生长发育,正确;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正确;血浆的pH与酸碱缓冲物
35、质有关,与下丘脑无关,错误;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错误;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水盐平衡的中枢,正确。22. 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B.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C. 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A、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A正确;B、
3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在膜内外相同,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B正确;C、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往往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C错误;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D正确。故选C。23. 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甲丁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快递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实验甲、乙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在单一方向的刺激下,生长素会发生定向分布,图影响生长素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重力、离心力等,进而生长素的分布会影响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详解】甲图中胚芽鞘旋转均匀受光,但
37、由于离心力作用使外侧生长素多,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乙图中胚芽鞘旋转均匀受光,直立生长;丙图中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浓度BA,故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丁图中由于旋转,A、B生长素浓度相等,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即D正确。故选D。24.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 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 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 未放过尖端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 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答案】C【解析】【分析】对照实
38、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要把尖端离体进行实验。注意实验的单因子变量为:有无胚芽鞘。故应用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发现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25.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
39、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B. 刺激X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位于垂体C. 刺激X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位于大脑皮层D. 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刺激X作用于下丘脑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因此图中表示传入神经,表示下丘脑,表示传出神经;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血糖。【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A错误;B.刺激X胰岛A细胞神经调节,位于下丘脑,B错误;C.刺激X胰岛
40、A细胞是神经调节,位于下丘脑,C错误;D.靶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提高血糖浓度,D正确。故选D。26. 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的动物往往血糖浓度过高,给老鼠注入胰岛素后,发现血糖浓度并未下降有人推测阿司匹林可能对降低肥胖动物血糖有效果,他们用肥胖老鼠做实验,方法如下:先给老鼠服用三周的阿司匹林后,再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该实验的设计还缺少一个对照组,你认为以下设置对照组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 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B. 既不服用阿司匹林,也不注射胰岛素,三周后测试血糖浓度C. 给老鼠在服
41、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注射胰岛素,三周后测试血糖浓度D. 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在停药 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A、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空白对照原则,该实验组注射了胰岛素,对照组应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A正确。B、既不服
42、用阿司匹林,也不注射胰岛素,违反了单一变量原则,B错误。C、给老鼠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注射胰岛素,也违反了单一变量原则,C错误。D、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在停药 一段时间后,变量也是两个,D错误。故选A。27. 垂体主要由前叶和后叶两部分组成,其中垂体后叶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它所释放的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表示结构,af表示激素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中属于垂体后叶的是B. 血糖浓度高时,f的分泌会减少C.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可作为感受器D. 若给动物饲喂含有大量c的食物,下丘脑合成并分泌a的量将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分
43、析题图可知,垂体的产生的物质b作用于卵巢,卵巢产生的物质c雌性激素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属于垂体前叶,产生的物质b是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后叶,A错误;B、图中f是胰岛素,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B错误;C、是胰岛,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可作为效应器的组成部分,C错误;D、若给动物饲喂含有大量c雌性激素的食物,由于性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合成并分泌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将减少,D正确。故选D【点睛】28.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B.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C.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D.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答案】C【
44、解析】【分析】据图分析,LCM病毒感染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分离出淋巴细胞,加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能检测到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说明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详解】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9. 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夏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
45、促进植物生长B. 秋末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 越冬休眠过程中,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D. 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详解】A、夏季过程中促进过程,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植物的生长,A正确;B、秋末促进胡萝卜素的合成,胡萝卜素进一步形成脱落酸,使叶片脱落,
46、降低光合速率,B错误;C、越冬休眠过程中,促进过程,夏季促进过程,所以越冬时脱落酸增多,C错误;D、各种植物激素不直接参加到细胞代谢的过程中,而是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从而起到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A。考点:植物激素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及其植物激素的作用。【点睛】该题中主要强调在不同的季节,植物激素合成的种类不一样,在冬秋季节,主要是脱落酸的合成,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在夏季主要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的衰老,还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30.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
47、误的是 ( )A.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B.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C.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D.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A、乙烯利具有与乙烯同样的功能,即具有催熟功能,所以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A错误;B、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B正确;C、赤霉素可以促进(加速)淀粉酶的合成,C正确;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D正确。故选A。31.
48、高等动物心肌细胞从外界获得葡萄糖的途径是( )A.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内环境B.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内环境循环系统细胞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体内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以内环境为媒介的,并且需要多个器官、系统协助完成。【详解】高等动物体内心肌细胞从外界获得葡萄糖的途径是:外界食物中的淀粉、蔗糖等糖类经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后,葡萄糖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心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2.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
49、的是( )A. 除去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减少B. 完成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神经中枢不包括大脑皮层C. 一个健康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泌量会明显增加,此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 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的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左侧照光,则燕麦向左侧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除去垂体后,生长激素减少,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所以A错;B、完成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所以B错;C、一个健康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泌量会明显增加,此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50、D、生长素不会在琼脂块里横向运输,也不会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横向运输,故应向右侧弯曲;所以D错。故选C【点睛】33. 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B. 胰岛素作用的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 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D. 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饮食后,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一方面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另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得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下降。【详解】A、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和下丘脑发出
51、的信号,A正确;B、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而胰岛素对垂体和下丘脑不发挥作用,C错误;D、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相关激素有胰岛素,D正确。故选C。3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只参与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B. 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C.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D. 只需神经系统调节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就能维持体温恒定【答案】B【
52、解析】【分析】【详解】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不仅只参与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还能吞噬抗原抗体的复合物,A错误。B、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然后作用于靶细胞或靶细胞的信息分子,B正确。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内环境,C错误。D、体温调节需要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的,D错误。故选B【点睛】35. 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A. 根产生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 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 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
53、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详解】A、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A错误;B、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B错误;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C正确;D、赤霉素促进雄株形成,而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二者对性别分化的作用相反,D错误。故选C。36.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
54、生冷觉和热觉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正确;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促甲状腺激素,进而调节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和热觉,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
55、恒定,正确。因此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故选D。37. 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B. 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被人体吸入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C. 污染物中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机体需依靠细胞免疫才能将其清除D. 污染物中含有的病原体可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答案】D【解析】【详解】A、人体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A正确;B、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被人体吸入后,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B正确;C、细胞免疫
56、作用的对象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C正确;D、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因此病原体不能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D。38.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B. 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C. 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产量D. 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的合成受自身基因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A、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是光照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生长快,未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A错误;B、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即只能有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
57、关,B正确;C、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生长,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产量,C正确;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的合成受自身基因组控制,D正确。故选A。39. 下图甲是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示意图,图乙是水平放置幼苗的生长情况,图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某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B. 图乙1、2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应于图丙的C点之前和之后C. 图乙中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D. 由图丙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生理作用不同
58、【答案】B【解析】【分析】单侧光作用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布较多。图丙表明,生长素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在高浓度下抑制生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详解】A、图甲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首先是由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造成的,A项错误;B. 根的靠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靠地一侧的生长,图乙1、2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应于图丙的C点之前和之后,B项正确;C. 茎的靠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靠地一侧的生长,图乙中茎的背地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C项错误;D.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生理作用可能相同,D项错误。故选B。【点睛】体现
59、了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和除草剂的使用。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40. 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B. 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是因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 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D.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直接感受体温的变化【答案】B【解析】炎热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皮肤排汗来增加散热量,而排尿量会减少,A错误;任何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机理都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线粒体,C错误;
60、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够感受体温的变化,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41. 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调节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均存在分级调节B. 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应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D【解析】【分析】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
61、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作用于细胞。【详解】A、皮质醇释放的过程与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存在分级调节,但分泌后的激素对图示过程存在反馈调节,A错误;BC、据图可知,皮质醇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皮质醇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使其含量维持一定水平,BC正确;D、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AD。42. 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食用糖后的时间/分03060
62、90120150180糖的浓度/10-2毫克毫升-17512511090757575A. 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10-2毫克/毫升B. 食用糖后120分钟,血糖浓度降至7510-2毫克/毫升,这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的结果C. 食用糖后180分钟,血糖浓度依然维持在7510-2毫克/毫升,这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的结果D. 该动物血糖浓度的变化过程是激素调节的结果【答案】ABC【解析】【分析】1.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
63、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为了避免饮食对血糖测定的影响,测定血糖含量时需要空腹进行,因此空腹时血糖的含量属于正常变动范围内,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1-2毫克/毫升,A正确;B、饲喂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因糖类的吸收导致属于动物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所以食用糖后120分钟,血糖浓度降至7510-2毫克/毫升,这主要是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64、的结果,B正确;C、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因此食用糖后180分钟,血糖浓度依然维持在7510-2毫克/毫升,这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的结果,C正确;D、血糖浓度的变化还可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因此该动物血糖浓度的变化过程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D错误。故选ABC。43. 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
65、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C. d组和e组对照可说明细胞分裂素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了顶端优势D. 本实验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节侧芽生长方面存在拮抗效应【答案】AD【解析】【分析】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的现象。【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去除顶芽、及去除顶芽后的处理情况,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正确;
66、B、要证实内源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组,即A组;实验组去除顶芽,之后在切口添加生长素进行验证,即BC组,B错误;C、生长素运输抑制剂抑制生长素的运输,细胞分裂素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二者作用不同,C错误;D、通过实验的结果,可得知: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抑制侧芽的萌发。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细胞伸长。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导致顶端优势的产生。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分布在尖端,促进侧芽的生长,因此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中的相互关系为拮抗关系,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植物激素的生
67、理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44. 如果下图中方框表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图中细胞为胰岛 B 细胞,则可能为神经递质,为胰岛素B. 若图中细胞为体细胞,为胰岛素,则其会抑制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C. 若为胰岛素,则过程需要依赖结构的流动性D. 若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答案】AC【解析】【分析】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神经调节就是指副交感神经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
68、,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多,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胰岛B细胞也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变化,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降低。【详解】A、胰岛素的分泌不仅受血糖浓度的影响,还受来自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若图中细胞为胰岛 B 细胞,则可能为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为胰岛素,A正确;B、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其 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
69、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但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AC。45.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 乙图曲线处于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C. 乙图曲线处于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点D. 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答案】ACD【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
70、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A、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B、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C、乙图曲线处于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点,C正确;D、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正确。故选
71、ACD。【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6.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_系统和_(器官名称)。(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4)红细胞中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_ 层
72、生物膜。(5)图乙中,B液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等离子有关。(6)图甲表明内环境的功能是:_。【答案】 (1). 泌尿系统 (2). 皮肤 (3). 降低 (4). NaHCO3 (5). 神经-体液-免疫 (6). 5 (7). HCO3、 HPO42- (8).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皮肤。分析图乙: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详解】(1)据图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 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
73、系统、皮肤,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的乳酸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进而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进行;(4) 外界中O2要经过肺泡壁(进和出,一层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进和出, 一层细胞2层膜)、红细胞膜(1层膜)才能进入红细胞内,所以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5层
74、膜;(5)图乙中,B液为存在于血管中的血浆,其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 HPO42-等离子有关;(6)图甲表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内环境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可以牢记并熟练使用内环境稳态调节,能够正常识图。47. 回答下列问题:(1)将3根枪乌贼粗大的离体神经纤维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对离体神经纤维给予适宜的刺激,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2)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
75、()表示神经元的细胞体,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导致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填编号)。肌肉受到刺激传导到大脑产生感觉,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填编号)。(3)重症肌无力是_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使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上图中免疫细胞C1的名称为_细胞。【答案】 (1). A (2). (答不全不给分,顺序不能颠倒) (3). (答不全不给分,顺序不能颠倒) (4). 自身免疫 (5). B细胞或记忆(答不全不给分,
76、顺序可以颠倒)【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1)
77、将3根枪乌贼粗大的离体神经纤维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对离体神经纤维给予适宜的刺激,只有A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因为A培养皿中存在钠离子浓度差,使得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通过进行传导,最后导致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肌肉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通过进行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产生感觉。(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使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
78、能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的可以是B细胞或者记忆B细胞,故上图中免疫细胞C1的名称为B细胞或记忆B细胞。【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48. 如图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1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物质是_,该物质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的原因是_。(2)碘是合成图1中的原料,缺碘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请结合图示分析原因:_。这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调节,也存在着_机制。(3)图2中,乙是_细胞,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使_(填字母)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79、当血糖含量降低时,除了图2涉及的激素发挥作用外,还参与的激素是_,他们和胰岛素在在调节血糖平衡中表现为_作用。【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只有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3). 缺碘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持续增加会导致甲状腺增生 (4). 分级 (5). (负)反馈调节 (6). 肝脏 (7). b (8). 肾上腺素 (9). 拮抗【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为激素的分解调节过程,若其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图2为血糖平衡的调节,其中乙是肝脏细胞
80、。【详解】(1)若图1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物质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该激素只作用于垂体细胞是由于只有垂体细胞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2)碘是合成图1中的原料,缺碘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为缺碘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持续增加会导致甲状腺增生;这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和(负)反馈调节机制。(3)图2中,乙是肝脏细胞;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使b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含量降低时,机体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来升血糖,它们和胰岛素在调
81、节血糖平衡中表现为拮抗作用。【点睛】本题结合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49. 如图所示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免疫方式是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的细胞_,其名称是_。(2)人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患麻疹。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主要过程是_(用序号表示)。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细胞_,其名称是_,可以分泌产生_。(3)据图所示,细胞D是由图中的细胞_
82、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A通常包括_、_和_等三种。(4)如图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图中表示_,与相比,抗体浓度的变化特点是_。【答案】 (1). 体液免疫 (2). D (3). 浆细胞 (4). (5). B (6). 辅助性T细胞 (7). 细胞因子 (8). C和E (9). 巨噬细胞 (10). 树突状细胞 (11). B细胞 (12). 初次感染 (13). 快速、大量地增加【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表示T细胞,细胞C表示B细胞,细胞D表示浆细胞,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83、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详解】(1)图1中抗体与抗原形成沉淀或凝集反应,属于体液免疫;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细胞D浆细胞,其他细胞都能识别抗原。(2)
84、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引起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细胞 B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产生细胞因子。(3)据图所示,浆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吞噬细胞通常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B细胞等三种。(4)图中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图中表示初次感染病原体,与相比作用后抗体的变化特点是快速、大量的增加。【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要熟记各种免疫
85、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难度不大。50.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图是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已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要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_,其促进细胞生长具有_特点。(2) 结合c、d两过程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生长受到抑制可能原因是_。(3)赤霉素能够促进茎杆伸长的原因可能是_。(4)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
86、节机制属于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答案】 (1). 吲哚乙酸 (2). 两重性 (3). 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 (4). 促进了生长素的产生,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 (5). 正反馈【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生长素、赤霉素、乙烯三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关系,图中赤霉素可以通过促进生长素合成、抑制生长素氧化分解而使细胞内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而促进植物生长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生长素、赤霉素表现为协同关系;生长素在高浓度条件下,促进乙烯合成而抑制细胞纵向伸长而抑制植物生长,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生长素和乙烯是拮抗关系。【详解】(1)生长素
87、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其促进细胞生长具有两重性特点,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结合c、d两过程分析: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3)由图可知,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秆伸长,是因为赤霉素促进了生长素的产生和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使得生长素含量增多,从而促进茎秆伸长,两者都起到促进生长作用,因此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为协同作用。(4)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关系及机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进推理解答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