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2.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 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新课教学:一、区域整体性
2、师:我们在上节课讲了区域的概念,知道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当我们在认识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你会想到什么?以华北平原为例。生:以平原为主,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师:那同学们说的这些就是区域的要素,区域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熟知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生: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师: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区域要素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在创建文明城市,引导公民爱护环境,不破换公共环境,从而也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还有我们靠风能发电,这些说明了区域
3、各要素的什么关系呢?生: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师:那我们再说一说,浙江省青出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在稻鱼共生系统之中又有着区域各要素的什么关系呢?生: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师:在干旱地区的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条件。生: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教师总结:1.区域要素:分
4、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1)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2)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2.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过渡】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部分的学习。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师:我们在上一节课把区域分成了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区域之间是不是肯定存在着差异,那同一空间尺度的区域之间会有差异么?生: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师:
5、正因为每个区域之间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不同区域之间才会有联系,比如说,甲区域劳动力丰富,但是缺乏技术;乙区域有技术,但是劳动力缺乏。所以两区域就可以相互关联,共同发展。所以说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之间是什么关系?生: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师:区域之间的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那我们刚刚讲的甲乙之间的区域关联属于哪一类?生: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师:小组讨论一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都有哪些?生: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师:回答的很好,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
6、徙就是气候与生物的区域间的流动,文化交流就是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的流动。那我们说两个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之间发生碰撞和交流,它们是不是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呢?我们还可以拿甲乙两个区域来说,这两个区域要素的种类的变化,是不是推动了两个区域共同发展?生: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教师总结:1.区域差异的特点:普遍性。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的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3.区域关联的实现方式: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1)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2)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
7、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4.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师: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现在我们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来讲一下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1)区域要素之间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点:不同点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
8、3033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大致位于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耕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农业生产:区域特点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良好;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发展旱
9、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生长期也较短;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畜牧业。(3)工业生产:区域区位优势条件生产活动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2.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课堂小结:我们今天一共讲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其中我们要重点记忆的是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板书设计: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2.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