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纲要求】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农村、城市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2)实施“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基本任务、主要成就、历史意义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知识体系】 (3)进行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过
2、程、评价(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2)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内容、意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1966年)(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原因、概况、特点、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5)八字方针的提出与实施:内容、作用(6)主要成就: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破坏整顿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1)(2)(3)(4)(5)(6)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时间、内容、意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农村改革:原因、过程、形式、特点、意义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原因、要求
3、、标志、国企改革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含义、根本目的、形成过程、格局、特点、意义背景:国际、国内(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南巡讲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内容、意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 (3)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内容、意义(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内容、意义(5)中共十
4、五大指出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内容、意义意义:(1)(2)(3)【重点阐释】1、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演变时间措施原因核心内容影响19501952土地改革新解放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19521956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81978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的影响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社规模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1978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坚持土地公有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
5、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2、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1)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原因:a.照搬苏联模式。b.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c.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
6、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
7、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有何不同?(1)前提不同:旧中国的开放式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今天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国力增强的前提下主动进行的。(2)内容:鸦片战争后,又经过多次侵华战争,清政府以领土、主权破坏为代价,逐步被迫全境开放。三中全会后,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原则,为了扩大外贸,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及经营管理,我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开放的格局。(3)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
8、掠夺原料而提出的;今天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结果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民族经济。(5)影响:随着列强侵略深入,中国逐渐成为外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随着对外开放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专题演练】1.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9、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1.【解析】选D。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在经济建设中照搬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行政命令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忽视了市场的作用,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广告就消失了。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 ()A.大幅度增长 B.下降 C.增长乏力 D.不增不降2.【解析】选B。材料中的“第二个10亿
10、人口”发生在1930年,“第三个10亿人口”发生在1960年。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沉重灾难。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导致中国人口大幅下降。3(2013重庆高考9)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表1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
11、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A.4.(2013亳州模拟)下表反映了1953-200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B.最低点的出现与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C.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明显变化 D.最高点的出现体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最低点出现于1958-1963年之间。当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左”倾错误泛滥,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A、C、
12、D材料无法体现。5.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 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经济困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1961年时由于“左”倾错误,我国经济困难、粮食供应紧张,因而出现了减少城镇人口的政策,D项正确。答案D6.(2013江南十校模拟)1979年9月24日英国卫报刊文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该文中“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有 ()思想路线未变人口基数过大 经
13、济模式单一中美关系紧张A.B.C.D.6.【解析】选A。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很多,所给的四个选项只有“人口基数过大”和“经济模式单一”符合要求,其他两项都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早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而1979年元旦中美已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都应排除。故选A。7.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在改革中实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 ()A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大力推行联产承包 D限制农民进城打工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理解材料信息、分析历史
14、事实的能力,切入点是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解答本题主要抓住“农民”“改革时间”和“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分析,符合这一特点的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答案B8.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 B“闭关自守”不利于经济发展C必须坚决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 D必须长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因而,要想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A、B两项未能反映材料的实
15、质含义,C项结论不符合题意。答案D9.(2013福建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二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
16、,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外商控制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2
1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3分)(3)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节拍。(6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3分)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市场”的发展及演变。第(1)题考查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侵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提炼关键信息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注意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后的对比。第(3)题,由材料三总结邓小平的
18、认识。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节拍,要归纳改革开放及其以后的重大事件,按要求提炼答案。第(4)题,“市场”退出乃至消失,容易联系到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要结合所学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答案:(1)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手段:利用不平等条约享有的贸易特权把价廉物美的商品倾销到中国,利用华商转销内地占据中国市场。(2分) (2)特点: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允许商品贸易,允许存在剥削。(3分)(3)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只是经济调节的手段。(2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4)主要原因:计划经济。(2分)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时间措施原因核心内容影响19501952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