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4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A(“滚瓜滥熟”应为“滚瓜烂熟”)2.C(绝:表示程度上。般配:结亲的双方相称;也指人的衣着、住所等与其身份相称。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3.B(第一处注意与前面“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第二处注意与后面的句式保持一致)4.A(难解难分(难分难解) :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分出胜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5.D(A.语序不当,应为“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B.成分残缺,可在公务员前加上“倡导”或“实施”。C.搭配不当
2、,“是否成功”与后面“观察细致深入”不搭配)二、(9分,每小题3分)6.B(本文主要表达了为什么把唐宋八大家视为一个整体)7.D(“西昆体”并非柳开、王禹偁等提倡)8.D(“唯一领袖”错,原文有苏轼“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一句)三、(24分,每小题3分)9.B(不是承接关系,而是修饰关系)10.C(“后赤壁赋全篇作幻境幻想”有误)11.B(“及城陷”是意义被动句,“巡就戮时”不是被动句)12.C(“誓天断发”:指将士们割发代首,向天发誓,表示以死相报)13.C(累:连累、牵累)14.A(都是副词,可译为“将要”。B.介词,替,给。动词,是。C.介词,比。介词,在。D.代词,他们。语气词,
3、一定,可要)15.B(是说朝廷当时的规定,是说赵公身上体现出的和乐平易的德行)16.C(“天子下令其他州县予以推广实施 ”有误)第卷(非选择题 102分)四、(16分)(5分)楚庄王攻打郑国,郑伯赤膊(表示谢罪)牵了羊来迎接。楚庄王说:“一个国君能委屈自己(对人谦让),他的百姓必定信服他并为他卖命。”(“伐”“肉袒”“逆”“下人”“信用”各1分)(5分)等到他无救兵而且处于困难的境地时,率领着他们那些因受伤而残废、因挨饿而瘦弱的余部,即便想撤离(睢阳),也肯定不可能了。(“救”“穷”“将”“去”“达”各1分)1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悟已
4、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每小空1分,每空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四句都写算前三句)五、(8分)19.(4分)(1)在学生乱糟糟的情况下,徐老先生能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师道尊严,维护国文的尊严。(2分)(2)许多教师敷衍,徐老先生为学生负责任,不敷衍学生,让学生多学点东西,体现了作者对徐老先生的赞同。(2分)20.(4分)(1)比较喜欢学习国文、能理解(尊重)国文教师的学生。(并不仇恨徐老先生,感念国文教师)(从“下午安分”可以看出)(2分)(2)敢于说话、也能审时度势,明事理(从“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可以看出)(2分)六、(18分)21.这是孩子们纯真个性与
5、应试病态心理的体现。(2分)他们骂老师并不是心口一致,而是反映了他们想知道考试成绩的急切、紧张与不安。(2分)22.(1)运用借代(细节描写)手法,侧面表现孩子们等待发榜时的紧张与焦急。(2分) (2)运用比喻,表现了作者对备受考试折磨、等待考取结果孩子们的同情。(2分)23.面对考得不好的孩子,作者想安慰他们,便编出话来骂学校,不料在言语上存在漏洞,无意中让考得好的人产生了怀疑,足见他们的心事多么的脆弱!(2分)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作者对他们感到好笑与同情。(2分)24.并非节外生枝。文章题为“送考”,作者却从牵牛花写起,赋予牵牛花以象征意义,暗示着当时读书人的普遍心态:以读书求“荣华富贵”“吃用不尽”的功利心态。(3分)如此结尾、开头相呼应,用牵牛花的“憔悴”来暗示作者同情他们(学生)的遭遇,在结尾处使读者内心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注和爱护,对世俗世界的鄙弃和不满。(3分)七、作文(60分)25.参照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评分标准。评分说明:评分以47分为基准分切入。好作文总分要打在54分以上乃至满分;差作文总分可打在30分以下直至0分。缺题目扣2分。每一病句扣1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字数不足,在结构完整时,每少20字扣1分。要写出自己的见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要让语言表达能力强、阅读知识面广的学生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