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7KB ,
资源ID:3543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4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2.5《苏轼词两首》教案.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2.5《苏轼词两首》教案.doc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品位作者深沉的情感。3感受苏轼的旷达豪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比较阅读,认识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感受两种词风的不同魅力。【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词风的魅力。【教学难点】解读“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领会苏轼旷达的胸襟。【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设想】先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豪壮宏伟的景象,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地

2、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最后比较阅读,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不同词风,进而背诵全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词中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孤独。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雨霖铃风格迥然不同的词作,这就是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1出示投影(词作),教师范背。2学生齐读。(板书课题)三、鉴赏分析1由题材类别引出鉴赏思路。由题目“赤壁怀古”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通常怀古词的写法,都是作者因眼前的景物,进而联想到相关的历史人事,从而进一步抒发作者

3、的感慨。(出示投影)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2欣赏“观眼前之景”部分(1)速读上阕,讨论:上阕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眼前之景有什么特点?找出最能反映眼前之景特点的句子并加以鉴赏。(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明确:上阕的确写了眼前之景,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词中的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江山如画。最能反映眼前景物特点的句子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几句中的动词非常具有表现力。“穿”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态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雪浪的汹涌,形象真切。这几句中形容词用得也很好,“乱”

4、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惊”写巨浪声势。教师小结:同学们很好地把握了上阕写景的句子,在上阕中,作者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出示投影) 乱石穿空江山如画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惊涛拍岸”一句,在黄庭坚抄录的版本里,写成了“惊涛裂岸”,请问是用“拍”好还是用“裂”好?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有以下观点:“裂”显得更有气势,更具表现力。“拍”有拟人色彩,好像江水也富有感情,在拍打着江岸。“拍”使得画面活泼,具有动态美。“裂”与“惊”更能相配,是“惊涛”就应“裂岸”。“拍”有美感,而“裂”只能给人有恐怖感。教师小结:同学们有的从词语的表现力,有的从修

5、辞,有的从上下文关系,有的从美学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了“拍”与“裂”的不同。你们思考的每一个角度都是对的,都值得肯定。既然两种版本都能流传到今天,本身就说明了它们各有千秋。2019年3月11日,日本的地震引发海啸,掀起了巨浪。这能不能用“惊涛拍岸”来形容?讨论明确:海啸引发巨浪,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人类的灾难,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因此不能用“惊涛拍岸”来形容。(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问题。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应合理地加以引导,大家共同解决)(3)学生诵读这几句写景的句子,要求读出壮美之势。3欣赏“思历史人事”部分(1)下阕有没有对历史人事的联想?上阕哪一句话将眼前之景与历史人事串联起来

6、?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一时”指的是三国时期,“一时多少豪杰”,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个豪杰?(让学生一人回答一个)(3)三国豪杰层出不穷。那么,苏轼想到的又是谁?(明确:周瑜)讨论:作者苏轼联想到周瑜的哪些事情?分别写出了周瑜的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明确后,出示投影)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年轻有为三国周郎 羽扇纶巾 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4)齐读描写周瑜的部分,要求读出韵味。诵读指导:“遥想”一句,应读出穿越时空之感,“羽扇纶巾”一句,要读出周瑜的儒雅之势,“樯橹灰飞烟灭”一句,要突出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气概。4欣赏“抒一己之怀”部分(1)思考:三国那么多英雄,苏

7、轼为什么只想到周瑜,而不是其他人,比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学生思考、讨论后,出示有关写作背景的投影)教师小结:看看人家想想咱。作者想到周瑜实际上是将自己与周瑜进行比较,以周瑜的建功立业来衬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下面我们就来多方面地比较一下,体会作者的失意之情。(出示二者比较的投影)(2)齐读抒怀部分,看看苏轼是不是仅仅抒发了失意之情?找出表现苏轼失意情怀的词句。(学生讨论后,出示投影)人生如梦 多情、笑 一尊还酹江月讨论:除了失意之外,还有没有表现苏轼其他的什么情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怎么理解?(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以下观点供教师参考:观点一: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人生如

8、梦,自己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看到这千古不变的江月,不禁感慨月之永恒、生之短暂,然后他就把自己杯中的酒敬给这亘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的人生态度有些消极,充满了怅惘和伤感。观点二:我不认为作者是消极的。虽然在充满了怅惘和伤感,但他并没有想到隐退或表现及时行乐的情绪。诗人只是以“人生如梦”自慰,但并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正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精神。观点三:我觉得这正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在水调歌头里,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既然月亮都有阴晴圆缺,那么人的悲欢离合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教师小结: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在这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来敬给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够迅速地从怅惘失意中解脱出来,表现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5集体诵读全词,完成背诵。四、比较阅读,巩固提高(投影,学生讨论)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的不同风格。五、总结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写景 壮美 思人 风流 抒怀 旷达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