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B. 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D. 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答案】C【解析】【详解】A、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
2、中,其蛋白质是在宿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项错误;B、该病毒为RNA病毒,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B项错误;C、该病毒含有蛋白质和RNA,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这C项正确;D、高温等常规方法可以杀灭该病毒,D项错误。故选C。2. 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有关B. 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D. 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B【解析】【分析】
3、1、生物有机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3、DNA分子以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为基本骨架。【详解】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有关,A正确;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错误;C、所有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该骨架具有流动性,C正确;D、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基本骨架为例,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膜的成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 下图甲表
4、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A. d、NB. b、MC. c、ND. c、M【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特点:物质从高能度流向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特点: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详解】由图分析甲,a需要蛋白质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d不需要载体协助,属于自由扩散,c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图乙
5、中,物质M的运输速度与细胞外浓度成正比,不受其它因素影响,属于自由扩散;物质N的运输速度一开始是大于M的运输速度,可能有载体蛋白协助,后运输速度不变,说明载体蛋白饱和。图丙中,当细胞中的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是仍然往细胞里运输,是从低浓度运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所以对应甲图中c和乙图中N。故选C。4. 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B. 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
6、化C. 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D. 实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1、原生质层:指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其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2、由图可知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甲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在乙溶液中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在丙中无变化。【详解】A、根据图示,实验开始时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在慢慢加大,细胞在失水,故甲、乙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A正确。B、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放入乙溶液中时,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在外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之前表现为质壁分离,后来随着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
7、,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时,表现为质壁分离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由于有乙溶液溶质分子进入,浓度增大,B错误。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水分子进出平衡,故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C正确。D、实验结束时,细胞液中的水进入甲、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故二者的浓度有所下降,D正确。故选B。5. 下列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
8、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A. 1项B. 2项C. 3项D. 4项【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详解】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催化性,错误;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正确;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
9、、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正确;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错误;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正确;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人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物中没有CO2,因此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线粒体中产生,正确。错误。故选B。6. 下图表示细胞凋亡的部分原理,其中DNase为脱氧核糖核酸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s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类似结构的蛋白酶,负责选择性切割某些蛋白质。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示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 DNase能够破坏细胞的
10、生命控制系统,从而影响细胞代谢C. 在凋亡诱导因子的诱导下,相关凋亡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凋亡D. 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蛋白质的合成,也有蛋白质的降解【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与凋亡相关的基因会被激活,引起细胞凋亡。【详解】A、根据凋亡诱导因子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可知,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B、DNase能切割DNA,破坏DNA,进而影响代谢,B正确;C、凋亡诱导因子会激活凋亡相关的基因,没有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D、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凋亡相关的基因会表达出相关的蛋白质,某些蛋白质会被降解,D正确。故选C。7. 下图甲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11、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A. 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B. 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1 = n1= m4= n4C. 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D. 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 n10,m2=n20【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曲线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中,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氧气。当只进行呼吸作用时,图
12、中只有n2和m2;当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图中只有m1、n1、m4、n4;当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图中没有n2和m2。【详解】A、据图分析,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3,A错误;B甲图中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供叶绿体运用,叶绿体产生的氧气给线粒体用刚好,因此乙图中有m1=n1=m4=n4,B正确;C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3值太低,或温度的限制,C错误;D当只进行呼吸作用时,图中只有n2和m2;当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图中只有m1、n1、m4、n4;当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图中没有n2和
13、m2,D错误。故选B。8. 叶绿体内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少数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其合成、加工与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乙蛋白通过类似胞吞过程从细胞质进入叶绿体B. 甲蛋白可能和碳(暗)反应有关,乙蛋白可能和光反应有关C. 类囊体蛋白质由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合成D. 运至叶绿体不同部位的甲、乙蛋白都需经过加工【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DNA主要存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3、叶绿体具有双膜结构,内有少量的
14、DNA、RNA和核糖体。【详解】A、甲、乙蛋白进入叶绿体没有形成囊泡,不属于胞吞作用,A错误;B、甲蛋白在叶绿体基质中,可能和碳(暗)反应有关,乙蛋白在类囊体中,可能和光反应有关,B正确;C、分析示意图,类囊体蛋白质由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合成,C正确;D、运至叶绿体不同部位的甲、乙蛋白都是核基因编码的,都需经过加工,D正确。故选A。9.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将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及蛋白质等通过溶酶体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能通过激活原癌基因过度表达和抑制P53基因表达来促发肝癌。下图中的甲、乙、丙过程分别对应细胞自噬中的微自噬、巨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型自噬三种类型,且研究发现丙过程的活性与溶酶体膜上
15、可利用的受体蛋白LAMP2a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自噬会导致肝癌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P53基因发生突变B. 自吞小泡是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的双层膜脱落后形成的C. 丙过程中待清除的蛋白质需要经过受体蛋白LAMP2a介导才能进入溶酶体内D. 细胞自噬与细胞坏死不存在本质区别【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其中方式甲是溶酶体直接胞吞颗粒物;方式乙是先形成自吞小泡,自吞小泡再与溶酶体融合;方式丙为蛋白质水解后通过溶酶体上的膜蛋白进入溶酶体。【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自噬能通过激活原癌基因过度表达和抑制P53基因表达来促发肝癌,基因没有
16、发生突变,A错误;B、自吞小泡是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的单层膜脱落后形成的,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丙过程的活性与溶酶体膜上可利用的受体蛋白LAMP-2a的数量呈正相关“可知丙过程中待清除的蛋白质需要经过受体蛋白LAMP-2a介导才能进入溶酶体,C正确;D、细胞坏死是被动的病理性死亡,对机体是有害的;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将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及蛋白质等通过溶酶体降解的过程,对机体是有利的,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D错误。故选C。10. 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下列有关核膜、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17、( )A. 都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中B. 都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C. 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D. 都含有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核膜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端粒是真核生物的特有结构;端粒酶酶是逆转录酶,存在于某些细胞中。【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核膜是真核生物特有结构,A错误;B.核膜是膜结构,含有磷脂、蛋白质等成分,端粒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都具有C、H、O、N、P等化学元素,B正确;C.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其上有DNA序列;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核膜上有核孔,是RNA的通道,三者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
18、关,C错误;D.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膜不含有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充分把握题干中对于端粒及端粒酶的描述,明确其成分,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11.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二倍体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B. 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断裂C. 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
19、联会并产生四分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同时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的平面,实际中不存在,故A错误;B、由于乙图中含有染色单体,因此乙图不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故B错误;C、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故C正确;D、根据丙图可知,C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四分体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结构,故D错误。故选C。12. 已知基因型为Aa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现有一个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若干代,Fn的花瓣表
20、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是显性B. 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 Fn中A的基因频率为1/3D.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2、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大花瓣花,Aa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的显隐性,A错误;B、本题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Fn中各种表
21、现型的出现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C、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A的基因频率4/91/2+4/9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A的基因频率1/9+4/91/21/3,由此可知,Fn中A的基因频率为1/3或2/3,C错误;D、由于随机传粉后
22、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此Fn+1中A的基因频率也为1/3或2/3,故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D正确。故选D。13. 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B.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
23、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
24、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题意作答。14. 某植物子叶的黄色(R)对绿色(r)为显性,圆粒种子(Y)对皱粒种子(y)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
25、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 )A. 24831B. 25551C. 15531D. 9331【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知,该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因此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_R_,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二者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相当于测交交实验,亲本相关的基因型是Yyyy,圆粒皱粒=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实验,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因此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其中YyRR占1/3,YyRr占2/3。【详解】子一代黄色圆粒植株去掉花瓣相互授粉,相
26、当于自由交配,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两个分离定律问题:YyYy黄色Y_=3/4、绿色yy=1/4,R_R_皱粒rr=2/32/31/41/9,圆粒R_=8/9,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48/9)(1/48/9)(3/41/9)(1/41/9)=24831。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5. 下图是以390mol/mol的大气CO2浓度和自然降水条件为对照组(即C390+W0组),分别研究CO
27、2浓度升高至550mol/mol(即C550+W0组)和降水增加15%(即C390+W15组)对大豆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其中P为C390+W0组曲线上的点,此时的光照强度为600lx。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用大豆的CO2固定量、O2释放量等来表示图中大豆的净光合速率B. 光照强度为1400lx时,C390+W15组大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强于C390+W0组C. 分析C390+W15组和C550+W0组数据表明适当增加降水可提高气孔的开放度,增加大豆CO2的摄入量,可促进大豆光合作用D. P点时,仅增加15%的降水量对大豆净光合速率的提升作用比仅升高CO2浓度到550
28、mol/mol的作用明显【答案】ABC【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在三个组中,一定范围内,净光合速率均随光照强度上升而上升,超过一定范围不再上升。C550+W0组与对照组(C390+W0组)比较,净光合速率始终较高,C390+W15组则更高于C550+W0组,可能与水分充足时,植物气孔开放,更有利于植物吸收大气中CO2有关。【详解】A、可以用大豆的CO2吸收量、O2释放量等来表示图中大豆的净光合速率,A错误;B、据图分析,三条曲线与Y轴的交点在一起,说明三组大豆的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光照强度为1400lx时,C390+W15组大豆的净光合作用大于C390+W0组,说明C390+W15组光合作用强度
29、强于C390+W0组,但呼吸作用并不强于C390+W0组,B错误;C、分析C390+W15组和C390+W0组数据对照,表明适当增加降水可提高气孔的开放度,增加大豆CO2的摄入量,可促进大豆光合作用,C错误;D、P点时,仅增加15%的降水量对大豆净光合速率的提升作用比仅升高CO2浓度到550mol/mol的作用明显,D正确。故选AB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6.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B. 在
30、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答案】B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都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而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在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C.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两极都含有与亲本
31、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两极都含有基因cn、cl、v、w,C正确;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可以同时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因此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两种定律发生的条件,并结合图示四个基因的物质判断各自遵循的遗传规律。17. 将一个没有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下图I、II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
32、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 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两种类型,比例为13B. 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 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a)05D. 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答案】ABC【解析】【分析】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拟核DNA中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
33、,则A=T=a,G=C=(m-2a)/2。图类型的DNA表明一条链含32P标记,一条链不含;而两种类型的DNA表明两条链都含32p标记。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共4个,有、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属于着丝点分裂,其上的基因是经过复制形成的,B错误;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2a)/2,C错误;D、DNA分子是双链结构,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共2条
34、链,所以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1-2,D正确。故选ABC。18. 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 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 32P 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 近 10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 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 DNAC. 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D. 并非所有病毒都像噬菌体一样只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答案】ABD【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
35、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由于大肠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A正确;B、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所以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B正确;C、由于32P标记是噬菌体的DNA,且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主
36、要来自未完成入侵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DNA,C错误;D、艾滋病毒还可以将自身的部分蛋白质(逆转录酶)注入宿主细胞,D正确。故选ABD。【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注入了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能结合题干信息“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19. 某科研小组观察牵牛花的阔叶、窄叶(由基因R、r控制)和红花、蓝花(由基因M、m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用纯合牵牛花做了如下实验:亲本组合F1F2阔叶红花阔叶红花阔叶蓝花窄叶红花窄叶
37、蓝花阔叶红花()窄叶蓝花()16272103111阔叶红花()窄叶蓝花()15870112910分析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R、r和基因M、m都位于常染色体上B. 可能基因型RM的花粉不育C. 可能基因型RrMM和Rrmm的个体死亡D. 若基因型RrMM和Rrmm的个体致死,将F2阔叶红花自交,后代窄叶蓝花个体占124【答案】ACD【解析】【分析】通过表格分析,阔叶红花和窄叶蓝花进行正反交,子一代都是阔叶红花,说明阔叶和红花都是显性性状。亲的基因型为RRMMrrmm,子一代基因型为RrMm,子二代中性状比例为7:1:3:1,不符合9:3:3:1,说明其中有死亡个体。【详解】A、后代
38、中性状比例与性别没有联系,可推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第二组实验中,由于双亲纯合:阔叶红花(RRMM)()窄叶蓝花(rrmm)()结合后代F1为阔叶红花(RrMm),说明亲本后代产生精子RM,B错误;C、根据数据,F2中红花:蓝花=5:1,正常情况下F2中基因型比例为MM:Mm:mm=1:2:1,红花:蓝花=3:1;若RrMM和Rrmm的个体死亡,则F2中MM有一半死亡,mm中有一半死亡,所以F2中基因型比例变为MM:Mm:mm=1:5:1,红花:蓝花=5:1,符合数据,C正确;D、F2阔叶红花自交,F2阔叶红花为1/16RRMM、2/16RRMm、2/16RrMM、4/16RrMm
39、,其中RrMM个体死亡,所以F2阔叶红花RRMM:RRMm:RrMm=1:2:4,F2阔叶红花自交过程:1/7RRMM1/7RRMM(不存在死亡个体);2/7RRMm1/14RRMM、1/7RRMm、1/14RRmm(不存在死亡个体);4/7RrMm自交后代中,窄叶蓝花rrmm=4/71/41/4=1/28;由于基因型RrMM和Rrmm的个体致死,RrMM概率为4/71/21/4=1/14;Rrmm概率为4/71/21/4=1/14,所以死亡比例为4/28,将F2阔叶红花自交,后代窄叶蓝花个体,1/28(1-4/28)=1/24,D正确。故选ACD。【点睛】在C选中分析中,若RrMM和Rrmm
40、的个体死亡,则F2中MM有一半死亡,mm中有一半死亡原因:由于MM基因型有(RRMM:RrMM:rrMM=1:2:1),RrMM死亡个体占据1/2,所以MM有一半死亡。20. 果蝇有突变型和野生型,纯合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红眼。现有甲(黑体)、乙(残翅)、丙(白眼雄果蝇)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体果蝇,这3种隐性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甲、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将乙、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可用于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 将甲、丙杂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体红眼的基因型有6种
41、D. 将甲与野生型杂交,某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相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纯合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红眼,基因型可表示为BBVGVGXWY、BBVGVGXWXW,甲基因型为bbVGVG(黑体)、乙BBvgvg(残翅)、丙BBVGVGXwY(白眼雄果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将甲bbVGVG、乙BBvgvg杂交得F1(BbVGvg),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无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为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用乙(XWXW)、丙(XwY)杂交得F1(XWXw、XWY),F1雌雄相互交配
42、,若子代只有雄性中出现白眼,即可得证,B正确;C、将甲(bbVGVGXWXW)、丙(BBVGVGXwY)杂交得F1(BbVGVGXWXw、BbVGVGXWY),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体(B)红眼(XW)的基因型有23=6种,C正确;D、将甲与野生型杂交,某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相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如甲XWXW野生型XWY,子代全为显性性状,但基因位于X染色体,D错误。故选B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方法,并能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各种个体的基因型,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三、非选择题(共本题共4小题,共54分。)21. 甲图是大麦幼
43、根的呼吸作用图,乙图为大麦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图。请回答:(1)甲图中E表示_,阴影部分表示_,若AB=BC,则A点大麦幼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2)如果把甲图中大麦幼根换成小鼠,请在图中画出小鼠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 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_。(请标出横纵坐标的生物学意义等关键信息)(3)乙图中A表示_,乙图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约为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倍的点是_,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_。(4)某同学以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帮助他提出一个探究课题_。需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必
44、须在_条件下进行。【答案】 (1). 在此氧气浓度下,大麦幼根只进行需氧呼吸 (2). 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3). 13 (4). (5). 在此温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 积累的有机物为0) (6). 10 (7). C和E (8). 60 (9). 探究温度(O2 浓度 CO2浓度 )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10). 遮光(黑暗)【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植物)(动物)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
45、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详解】(1)甲图中E为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的点,此时意味着只有有氧呼吸,即E点为无氧呼吸消失点,由于氧气吸收量曲线可以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因此两条曲线的差值,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若AB=BC,则表示在该氧气浓度条件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此时A点大麦幼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13。(2)如果把甲图中大麦幼根换成小鼠,由于小鼠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即无二氧化碳生成,因此,若将材料改为小鼠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 与O2浓度之间的
46、关系曲线,则只能表示出氧气浓度的变化对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影响曲线,即为下图结果:(3)乙图中A表示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为0,说明A点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即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乙图中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的变化曲线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图中D点时,植物有机物积累量达到最大,而且该点对应的温度最低,约10,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指的是总光合速率,由于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之和,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倍的点即为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的交点,即图中的C和E两点,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即为总光合速
47、率的最大量,即图中的E点,此时总光合速率为30+30=60。(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显然实验的自变量是环境条件的变化,这里的环境条件可以是氧气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是温度的变化等,因此选择的课题可以是探究温度(O2 浓度 CO2浓度 )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变量是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由于本实验的材料选择的是绿叶,为了避免光合作用对呼吸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必须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为,在黑暗(遮光)条件下,改变环境条件(O2 浓度 CO2浓度),然后分别测得细胞呼吸速率,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点睛】熟知细胞呼吸的反应式以及相关曲线的变化是解答本题
48、的关键,掌握总光合作用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也是本题的考查点。22. 如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传递基因的情况;图2、图3分别表示该动物的性原细胞在正常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和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_。(2)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_。图3中,与图2中BC段对应的区段最可能是_。(3)只考虑染色体变异,与形成图1中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是_,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4)图3中,与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相
49、同的区段是_。(5)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_。【答案】 (1). 图2、3 (2). (3). FG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 ABb、a、a (6). GH (7). 1或2【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生殖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B和b,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等位基因B和b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图2中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
50、末期。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其中FG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GJ表示后期,KL表示末期。【详解】(1)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图2、3,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图1、2。(2)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初级性母细胞。图2中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图3中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为有丝分裂前、中期的细胞,即对应的区段是FG段。(3)图中异常配子含有同源染色体,若只考虑染色体变异,则该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b、a、a。(4)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点
51、分裂导致的,图3中GH段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因此,在图3中,与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相同的区段是GH,即着丝点分裂。(5)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或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点睛】熟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染色体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是解答本题的前提。23. 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
52、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F1减数分裂时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最终导致了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_。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设计:_。预期结果:_。(4)上述假说中,发生交叉互换初级精母细胞占全部初级精母细胞的百分比是
53、_。【答案】 (1). 遵循 (2). 不遵循 (3). 4114 (4). 实验设计: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5). 预期结果: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 (6). 40【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由题意知,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
54、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不是9331的分离比,因此2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能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出现4种表现型的原因是发生了交叉互换。【详解】(1)F2中高杆矮杆=(66+9)(9+16)=31,抗病易感病=(66+9)(9+16)=3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S是: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不是9331的分离比,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能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出现4种表现型的原因是发生了交叉互换。(3)
55、如果是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一代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aabb占16/100,ab配子占4/10,AB与ab的配子比例相同,新产生的两种配子Ab、aB的比例相同,因此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4114。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aabb)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假设正确,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4114,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4)由于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4
56、11a4,产生的配子新类型占20%,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精细胞,新类型的配子只占交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因此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比例是40%。【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条件,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推测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并进行交换率的计算。24. 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灰身棒眼灰身
57、红眼黒身棒眼黒身红眼雌蝇1560500雄蝇70822623(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_。(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1915年,遗传学家Bridges发现用红眼雌果蝇与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l中发现红眼雌果蝇。该种红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父本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已知没有B或b基因的受精卵是不能发育成新个体的。请你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检测F1中红眼雌果蝇的出现的原因。实验设计:_。【答案】 (1). 常
58、(2). X (3). AaXBXb (4). AaXBY (5). 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6). 让Fl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子代中黑身和灰身的比例与性别无关,因此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而子代中棒眼和红眼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性染色体遗传。由此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表分析:两只果蝇杂交的后代中灰身(156+70+82):黑身(50+26+23)308:993:1,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且雌性与雄性的比例大体相当,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亲
59、本的基因型是Aa、Aa;棒眼(156+70+50+26):红眼(82+23)302:1053:1,说明棒眼对红眼是显性,但由于红眼中只有雄性个体而无雌性个体,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与性别有关,也即是伴性遗传,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XBY。【详解】(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3)F1中黑身棒眼雌果蝇有aaXBXb(1/2)和aaXBXB(1/2),黑身棒眼雌雄蝇有aaXBY;故有2种杂交组合:1、aaXBXbaaXBY,子代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4黑身棒眼
60、雄蝇:1/4黑身红眼雄蝇);2、aaXBXBaaXBY,子代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2黑身棒眼雄蝇),故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1/4+1/4):(1/8+1/4):1/8=4:3:1。(4)依题意可知:若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B变成b),则它与母本红眼(XbXb)杂交得到了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若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基因B,则它与母本红眼(XbXb)杂交得到了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0,因此如果用简单的杂交实验检测F1中红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可用该变异的红眼雌果蝇与正常棒(XBY)眼雄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果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该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那么杂交子代为1XBXb:1XbY,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如果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基因B引起的(该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0),那么杂交子代为1XBXb:1XBX0:1XbY:1X0Y(致死),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2:1。杂交方法:让F1中红眼雌果蝇与正常棒眼雄果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难点在于(3)、(4)小题,解题时要将两对等位基因分开单独进行计算,此外在实验设计中,应把结论当成条件来推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