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下列发展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B.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C.工业社会阶段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D.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解析:采集和狩猎阶段,地理环境制约人类活动;农业社会阶段,自然地理要素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工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交通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答案:D2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
2、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B.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C.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D.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解析: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亚洲和非洲的大河流域是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祥地。A、C两项是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的特点。答案:B3有关日本工业发展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本国丰富的资源,发展钢铁工业B.利用港口优势,发展本国工业C.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D.在环境质量较
3、好、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形成新兴工业区解析: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而发展起来的。答案:A地理环境对民居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许多地方的民居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据此完成第45题。4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原因是()A.日本资源贫乏,缺少水泥B.日本多木材,且质地优良C.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D.日本气温较低,便于防寒5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A.防地震B.省建材C
4、.防台风D.防冬寒解析:第4题,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房屋使用轻质材料可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第5题,台湾受台风影响较大,“地窖式”民居绝大部分位于地面以下,能有效防止台风的侵袭。答案:4.C5.C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第67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7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5、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读图可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农业社会以植物性能源为主,获取薪柴可能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产生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答案:6.D7.B下图a是“我国某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图b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8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水源D.热量9下图中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
6、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A.B.C.D.解析:第8题,图示甲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下游地区为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水源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第9题,点种植业比重较大,林牧业比重小。根据当地水分、地形条件,应降低种植业比重,增加林牧业比重。但点种植业比重太小,点最合适。答案:8.C9.A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第1011题。10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
7、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11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解析:第10题,每年8月至次年5月北方西瓜产区积温低,西瓜无法生长,而温州瓜农选择该时期到海南岛种植西瓜,可反季节上市,获取较高利润。第11题,每年58月是北方主产区西瓜大量上市的季节,该时期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无法与主产区的北方西瓜竞争。答案:10.C11.D2014年4月26日,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6周年。自特区成立以来,海南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图示,完成第1214题。12海南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
8、发展借助的条件有()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国家政策优势本地市场广阔科技发达A.B.C.D.13近年来,海南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优越的气候条件B.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C.政府的优惠政策D.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14下列关于海南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B.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D.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海岛风光,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解析:第12题,海南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对外联系方便,区
9、位优势明显;全部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有热带资源优势;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有海洋资源优势。国家的政策优势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南的发展。海南发展较晚,目前整体发展水平仍不高,教育、科技水平也不高。第13题,解题关键是“近年来”。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使农业地域的范围在空间上不断扩大。第14题,结合海南的自然条件分析。答案:12.D13.D14.B15读“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资源类型名称:A,B,C。(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农业社会时期,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工业社会前期,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能
10、源;20世纪60年代后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3)农业社会阶段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工业文明时期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具有优越和发达的地区。(4)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解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能源。矿产资源直到工业社会阶段才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矿物能源也是在工业社会以后才得到大规模利用。答案:(1)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2)木柴煤炭石油(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矿产地理位置海运(4)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优越的
11、环境还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16右图是“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种植;100200米的坡地宜种植;100米以下平地宜种植;在沿海沙地应种植。(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浴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在处、处和处。(填写图中字母)
12、(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解析:概括区域地理特征可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描述:由于北回归线穿过该区域北部,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等高线可判断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海岸线漫长。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该地在不同的高度分别种植水土保持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沿海种植防护林。海滨浴场、深水港选址需参考图上等深线,工业区的选址要靠近深水港,便于货物运输;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来设想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海运、旅游业、渔业或临港工业,还需注意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止台风侵袭。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岸线较长,人多地少等。(2)水土保持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防护林(3)BCDF(4)由于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滨、海岛旅游,海水养殖、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