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42KB ,
资源ID:35333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33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眉山市2020届高三生物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眉山市2020届高三生物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眉山市2020届高三生物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绝大多数糖类是以多糖形式存在的B. 核糖核酸分子中不能贮存遗传信息C. 脂肪分解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无机盐离子会影响细胞的酸碱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淀粉是常见的多糖;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2、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是生命的遗传物质。3、无机盐的功能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形态、

2、酸碱度、渗透压等。【详解】A、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A正确;B、RNA和DNA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具有相似的结构,两者都能贮存遗传信息,B错误;C、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分解时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作用,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六大化合物的功能,结合题意,即可解答。2.下列关于健康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CO2调节呼吸频率时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 影响肝脏细胞糖代谢途径的激素有多种C. 某些神经结构能释放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 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一般不会产生联系【答

3、案】D【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肝糖原的水解,使血糖浓度升高。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详解】A、人体代谢产生的CO2可调节呼吸频率,这体现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B、肝脏细胞中胰岛素可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肝细胞中糖代谢途径受多种激素影响,B正确;C、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

4、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D、神经中枢之间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关知识,对神经调节过程、体液调节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识记和掌握,结合题干分析判断,做出选择。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 由环境引起的生物变异是不能遗传的变异C. 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地理隔离是物种产生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包括:(1)

5、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

6、A、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能造成基因数目的变化,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由环境引起变异,若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是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的方向,C错误;D、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进化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变异的类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合成生长素B.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可从形态学下端运到形态学上端C. 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会因细胞的成熟情况不同而不同D

7、. 黄化豌豆幼苗切段内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乙烯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此外,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2、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有尖端就可以产生生长素,与光照无关,A错误;B、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错误;C、同一植物中

8、成熟情况不同的细胞、器官对相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生长素发挥作用的效果不同,C正确;D、生长素浓度增高会促进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及分布、作用和作用特性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将某成熟植物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A物质溶液中,观察发现其原生质体(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01h内水分子只能从细胞内移动到细胞外B. 在1h后A物质才开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C. 在13h内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D. 若3h后继续观察可能会看到该细

9、胞吸水涨破【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详解】A、在01h内浸泡之初,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由细胞液渗透至外界溶液的数量,多于由外界溶液透过原生质层渗透至细胞液的数量,细胞表现为失水,A错误;B、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一开始就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错误;C、1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

10、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D、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侧,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植物细胞吸水不容易涨破,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满足的条件答题。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羽毛的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的芦花均为雄性、非芦花均为雌性。若将F1雌雄鸡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

11、的是( )A. 染色体Z、W上都含有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B. F1中雌性非芦花鸡所占比例大于雄性芦花鸡的比例C. F2代群体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性状分离比应为31D. F2代早期雏鸡仅根据羽毛的特征不能区分雌鸡和雄鸡【答案】D【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根据题意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鸡,雌鸡均为非芦花鸡,表现出交叉遗传特性,母本与雄性后代相同,父本与雌性后代相同,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W染色体上而在Z染色体上,且芦花是显性性状,非芦花为隐性性状。母本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AW,

12、父本非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aZa,据此答题。【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芦花鸡与非芦花鸡在雌性和雄性中都有出现,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W染色体上,应该在Z染色体上,A错误;B、根据分析,母本芦花鸡基因型是是ZAW,父本非芦花鸡基因型是ZaZa,所以F1中雌性非芦花鸡雄性芦花鸡=11,B错误;C、ZAW ZaZa F1 (ZaW、ZAZa), 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芦花鸡非芦花鸡=11,C错误;D、ZAWZaZa ZAZa、ZaW,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中雌、雄鸡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ZAZa (芦花雌鸡)、ZaZa (非芦花雌鸡)、ZAW(芦花雄鸡)、 ZaW(非

13、芦花雄鸡),早期雏鸡仅根据羽毛的特征不能区分雌鸡和雄鸡,D正确。故选D。【点睛】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果蝇正好相反。在伴性遗传中考察最多的就是这一对“ZAW(芦花)ZaZa(非芦花)”对早期的雏鸡可以根据羽毛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也可以用来判断显隐性,这就是这道试题解答的入手点。7.研究小组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实验测得温室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种子萌发时往往需要加水浸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种子萌发时,种子堆中的温度会_(填“不变”或“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2)据图分析,水稻种子长出幼叶的时间_(填“早于”或“

14、等于”或“晚于”)第10天,原因是_。种子萌发17天以后,限制温室内氧气浓度增加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答案】 (1). 增加种子的含水量,促进种子的新陈代谢(或细胞呼吸) (2). 升高 (3).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4). 早于 (5). 第10天温室内氧气浓度最低,此点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6). 二氧化碳浓度【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水稻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子叶形成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图中第10天温室内氧气浓度最低,此点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氧气含量上升。在第17天左右温室内的光合

15、速率又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详解】(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需要浸种的目的是增加种子的含水量,促进种子的新陈代谢(或细胞呼吸)。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增强,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其中一部分能量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导致种子堆的温度升高。(2)据图分析,前10天种子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所以水稻种子长出幼叶的时间早于第10天。第10天17天之间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幼苗(和其它微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

16、,所以氧气浓度增加。在第17天左右温室内的光合速率又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能紧扣题干中关键词“密闭”等关键信息答题。8.研究发现SORLA是影响脂肪组织代谢平衡的一种蛋白分子,该分子表达过量会影响胰岛素对脂肪细胞的作用效果,从而导致脂肪细胞分解脂肪能力的改变。下图甲表示胰岛素对脂肪细胞的作用效应,图乙表示不同体重指数(BMI,成年人BMI的理想值是2025,30以上属于肥胖)人群中SORLA表达量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可知,

17、脂肪细胞膜上存在识别胰岛素的结构,该结构的化学本质是_。根据图甲分析,胰岛素作用于脂肪细胞后,通过_等途径,降低血糖浓度。(2)根据图乙判断,SORLA的表达量增加会导致脂肪细胞分解脂肪能力_(填“上升”或“不变”或“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SORLA表达量增加,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会发生变化,根据图甲和图乙分析这种变化是_(填“增加”或“减少”),理由是_。【答案】 (1). 蛋白质 (2). 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和抑制甘油三酯转化为糖类物质 (3). 下降 (4). 增加 (5). 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增加,从而抑制了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能力【解析】【分析】1、胰岛素与

18、胰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糖原和非糖物质的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2、分析图甲: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和抑制甘油三酯转化为糖类物质。3、分析图乙:体重指数越大,SORLA的表达量越大,初步判断SORLA的过量表达会导致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使得细胞中脂肪量增加导致体重增加。【详解】(1)脂肪细胞膜上识别胰岛素的结构是胰岛素受体,它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结合图甲信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和抑制甘油三酯转化为糖类物质,使血糖的浓度降低。(2)根据图乙测定的SORLA表达量与BMI的关系,可以看出体重指数越

19、大,SORLA的表达量越大,说明SORLA的表达量增加会导致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使得细胞中脂肪量增加。根据图甲和图乙分析,SORLA表达水平增加,到达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而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决定了结合到细胞上的胰岛素分子数量增加,通过抑制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能力和促进更多的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导致体重指数增加。【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糖平衡调节、脂肪代谢等相关知识,结合图形获取胰岛素、SORLA表达量、BMI三者之间的关联,是解题的关键。9.DMS(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气体,海洋中生成DMS的主要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

20、生物共同构成_。圆石藻细胞固定的太阳能,传递给浮游动物的渠道是_。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2)中间产物X的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能作为一种_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一个圆石藻种群与浮游动物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_。【答案】 (1). 生物群落 (2). 食物链(圆石藻浮游动物) (3). 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4). 化学 (5).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 【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

21、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圆石藻是生产者,浮游动物是消费者,某些海洋细菌是分解者。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稳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以成分发生改变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者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达到或者维持稳态。【详解】(1)圆石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图中的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海洋细菌属于分解者。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圆石藻细胞固

22、定的太阳能,传递给浮游动物的渠道是食物链(圆石藻浮游动物)。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流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2)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由图中信息即浮游动物摄食圆石藻细胞可推断,当圆石藻大量繁殖时,浮游动物因为食物充足数量增加,会使圆石藻的被捕食量增加,从而使圆石藻的数量减少。浮游动物排出的中间产物X的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又作为

23、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圆石藻的数量增加,反映了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圆石藻种群与浮游动物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如下:【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掌握物质循环的过程和信息传递的种类、作用、理解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机理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0.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二倍体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

24、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第一组:P白红科F1粉秆F2红粉秆白秆-121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秆粉秆白秆=367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组F1粉秆植株的基因型是_,F2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2)若将第二组F1粉秆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若将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中白秆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3)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二倍体黄花蒿,低温处理二倍体黄花蒿幼苗可以获得四倍体黄花蒿,原因是_。若将四倍体黄花蒿与二倍体黄花蒿杂交,子代三倍体黄花蒿一般不能形成种子,原因是_。【答案

25、】 (1). AABb (2). 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红杆粉秆白杆=112 (4). 3/8 (5). 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6).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植物的茎秆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Bb使红色淡化,因此红杆的基因型为A_bb;粉红色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 A_BB、aaB_、aabb;第二组子一代是粉杆,粉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67,有16种组合,因此可以判定,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红杆的基因型是A

26、Abb,白杆的基因型是aaBB。【详解】(1)根据题意,A_BB、aa_为白色,A_Bb为粉色,A_bb为红色,第一组中,F1自交子代BBBbbb=121,结合红秆粉秆白秆=121,可知F1粉色只能为AABb。根据第二组粉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有16种组合,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F1(AABb)杂合子自交,F2会发生性状分离,分离比为AABB(白杆)AABb(粉杆)AAbb(红杆)=121。(2)第二组:纯合白杆(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杆(AAbb)F1粉杆(A_Bb),自交F2红杆粉杆白杆=367,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F1(AaBb)自

27、交所得F2为(AAbb、Aabb)(红杆)(AABb、AaBb)(粉杆)(AABB、AaBB、aaBB、aaBb、aabb)(白杆)=367。让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即AaBbaabb,则F2中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为:Aabb红杆AaBb粉秆(aaBb、aabb)白杆=112。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ABb、2/3AaBb,1/3AABb自交后代有1/31/4AABb为白杆,2/3AaBb自交后代有2/3(3/16A_BB+4/16 aa_)为白杆,即7/24。两种情况综合可知,后代为白秆个体的比例占(1/12+7/24)=3/8。(3)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复制后的染色

28、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增倍。四倍体黄花蒿与二倍体黄花蒿杂交,子代三倍体黄花蒿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要点,根据细胞代谢途径,写出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型,并结合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所遵循的遗传规律,解释多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性状偏离比现象,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遗传规律进行推理解答问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某兴趣小组配制含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后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培养基

29、冷却至室温,按下表进行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3天,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和数目。组别ABCDEF距地面高度0m03m06m09m12m0m处理方法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不打开皿盖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若F组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_。(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相关操作是为了_。(3)实验过程特别强调温度控制。“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是_;“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的目的是_。(4)培养微生物时将培养

30、皿倒置的目的是_。【答案】 (1). 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 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受到杂菌污染) (3). 提供碳源和氮源 (4). 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5). 使培养基凝固,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 (6). 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 (7).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和破坏菌落)和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蒸发【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距地面的高度,因变量为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详解】(1)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该实验的实

31、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实验中F组不打开培养皿盖,说明它没有与外界接触,其他组都打开培养皿盖都和外界进行了接触,因此F组起到(空白)对照的作用。培养基在接种微生物前需要灭菌处理,灭菌效果如何需要检验,没有打开培养皿盖的培养基表面如果长出了菌落,说明制备的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受到杂菌污染),如果没有长出菌落,说明制备的培养基灭菌合格。(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相关操作是为了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3)“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

32、是使培养基凝固,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的目的是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4)培养微生物时将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和破坏菌落)和防止培养基中水分过快蒸发。【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的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无菌技术;能正确分析表格,明确实验的目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器官移植技术能成功地替换身体中失去功能的器官,从而拯救和改善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器官移植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大进步。回答下列问题:(1)解决免疫排

33、斥反应是人类器官移植的关键问题,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引起,导致移植器官细胞裂解死亡的直接原因是_。(2)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是_,为此,人们开始尝试异种移植。科学家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抑制或去除_基因,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3)对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将病人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_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从囊胚期的胚胎中分离_细胞得到核移植胚胎十细胞,通过诱导发育成器官,病人移植此器官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效应T细胞 (2).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34、 (3). 器官短缺 (4). 抗原决定(答出与抗原有关即可得分) (5). 去核卵母 (6). 内细胞团 (7). 核基因(或细胞核/核内遗传物质/染色体)来自病人自身【解析】【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2、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免疫排斥和供体器官不足等,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增殖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35、。【详解】(1)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起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靶细胞裂解死亡的直接原因。(2)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是器官短缺。为此,人们开始尝试异种移植。用基因工程方法对动物器官进行改造时,需要向器官供体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该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3)对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将病人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从囊胚期的胚胎中分离内细胞团细胞得到核移植的胚胎干细胞,通过诱导发育成器官。病人移植此器官后核基因(或细胞核/核内遗传物质/染色体)来自病人自身,由于不存在抗原,所以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相关应用;识记核移植技术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