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33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专题综合测试 6生物与环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综合测试(六)生物与环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0汕头联考)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生态系统;马尾松林地中所有的生物组成一个群落,所有的树木只能构成一个类群。答案:D2(2010淮阳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

2、密度起决定作用B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性作用;降低温度能降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并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J”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不变。答案:C3(2010南通、扬州、泰州联考)如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

3、群密度呈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解析:由曲线图知,种群密度越大,达到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的时间越长,蝌蚪变态的可能性越小。这里没有涉及蝌蚪的存活率问题;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答案:D4如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老型解析:种群的数量达到K

4、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增长速率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C5(2010云南八校联考)鼠害一直是生态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下列有关控制老鼠种群数量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适当放养老鼠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B严密储存食物,降低环境容纳量C最有效的方法是杀死老鼠将其数量降低一半D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降低老鼠的出生率解析:灭鼠时,如果只采取杀死老鼠这一种办法,效果往往不好。如果我们杀死了一半老鼠,存活的老鼠降到K/2,因而老鼠将呈指数增长,很快就恢复到原来的数量。答案:C6(2010石家庄质检一)如图中A、B、C、D、E、F分别代表某生态系统

5、中的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 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C. 阳光、空气、水和所有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 若C种群灭绝,则E种群的数量短时间内可能增大解析:图中既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又有各种生物,因此该图可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10%20%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C、F都是第二营养级,三者获得的能量之和占A种群同化的能量的10%2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不包括阳光、空气、水;若C种群灭绝,则B种群的数量增多,因E可以B为食,则短时间内E种群的数量可能增大。答案:D

6、7(2009广东卷)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答案:B8(2010潍坊质检)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

7、替是次生演替解析: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群落的演替也是在不断进行着的。答案:B9(2010广东八校联考)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解析:弃耕后的甘蔗田发生次生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比甘蔗田更复杂,植物和动物都会出现分层现象。答案:C10(2010石家庄质检二)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如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物种C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

8、群落C物种B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A、B、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水塘内的硅藻、虾、小鱼以及微生物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错;结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确定,物种A是硅藻,物种B是虾,物种C是小鱼,结合题中食物链的关系,若物种B的数量突增,C的食物增加,在短时间内其数量也会增加,C对。答案:B11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

9、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解析:不管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中都存在竞争关系,且都很明显,竞争是群落演替的推动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表明群落演替已经达到终极阶段,演替速度就越慢。答案:D12(2010南通调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属于消费者;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答案:B13

10、(2010滨州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既可来自无机环境还可以来自不同的生物;动物通过嗅觉发现敌人属于化学信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答案:B14(多选)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甲受到的影响最小B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丁受到的影响最小C群落乙中各物种不可能

11、分属于六个营养级D群落丙只能属于两个营养级解析:本题以影响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因素为知识平台,体现了对学科内主干、重点知识及识图读图能力的考查。分析坐标图中的种群数量和各个种群密度可知,群落丁中的种群数量最多,且各种群密度适中,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群落中的每个物种不可能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从种群密度可以看出,群落乙中有些种群可能属于同一个营养级;种群密度相同,不一定就属于同一营养级。答案:AD15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CY的细胞结构与丙

12、中图示生物不同,Y代表的生物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动物D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型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是化能自养型细菌解析:甲中图为植物细胞,代表生产者,乙中图为动物细胞,代表消费者,丙中图为细菌细胞,代表分解者。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中植物和生物X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分解者除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外,还有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动物等。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和动物属于真核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自养型生物,除植物外,还包括光合蓝藻、光合细菌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等。植物、光合蓝藻、光合细菌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化能自养型的细菌能量来自环境中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化学能。答案:B16下表表示某草原生

13、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计算不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千焦)()生物类型同化量净生产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4.05.0()0.52.02.5C2.0()微量(不计)无()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B. “?”处数值为59.5C. 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9.0D. 能量从B传到C的传递效率为14.3%解析: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9.

14、0,同化量减去净生产量(净同化量)等于呼吸消耗的能量。答案:C1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B生物G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生物H占有三种不同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DG和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解析:从能量流动特点来看,某捕食者所捕食的生物营养级别越低就越经济,因此E捕食A和B最经济;G占有第2、4、6三个营养级,因此属于杂食动物;H的营养级别较高,数量较少,而且由于食物单一,其数量变动往往较大;G和E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无捕食关系。答案:B18(2009江苏卷)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

1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级递减。A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没有能量流动。C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答案:B19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

16、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和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解析:该图未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C20(2010淮安调研)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

17、造成污染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解析:拔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效率地流向农作物;搁田时由于把农田中的水排到河流中,农田中可能残存农药,对水体会造成污染;搁田可促进根系的生长;焚烧稻秆使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不能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答案:D21(2010东城区调研)分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人体C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CC正常情况下,人体内D的含量大于ABC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

18、所处的营养级解析:乙图中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D是空气中的CO2,由于B是分解者,所以不能构成食物链。在甲图中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D为组织细胞。人体内CO2浓度最高的是D中的溶液。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液的量要多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总量。答案:C22(2010南通、扬州、泰州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根据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合理确定鱼类捕捞的时间与数量C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会更加激烈D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森林生态系统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要低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答案:D

19、23(2010中山市联考)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解析:不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如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从活的植物体中获取有机养料,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的乳酸菌等,属于分解者。答案:B24(2010江苏卷,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

20、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获得数据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表中看改造前,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都是陆生植物;而改造后,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都是水生植物,因而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所以A选项正确。改造前植物种类为20种,而改造后植物种类为30种,可见改造

21、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因此B选项正确。植被的覆盖率增加可以改善该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因而C选项正确。从表中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的改变可看出,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故D选项错误。答案:D25(2010重庆质检)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

22、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解析: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藻类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供细菌利用,二者的关系为互利关系。答案:C二、简答题(共50分)26(10分)如表所示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a1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0.6D141.061.979.1E211.520.1191.4分析回答:(1)能量流动是从A、B、C

23、、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_;为什么?_。(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3)若D的种群数量下降,则种群数量增加的是_。(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是_。(5)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为什么?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属理解层次试题。解答本题须从识图着手,并正确运用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因为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贮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是生产者;因为E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DAC;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0.9/15.95.7%。

24、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Pg(生产者)870.7(kJm2a1),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kJm2a1),870.7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答案:(1)B因为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2)C(3)B(4)5.7%(5)是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Pg(生产者同化固定能量的总量)R(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27(2010南通调研)(12分)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25、: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外,还有部分能量被_所利用。(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_时期。(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5)若图1表示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都是当作燃料,粪便、废水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_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

26、由图1中的_(填字母)产生的_催化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生长再利用。解析:图1中A是空气中的CO2,E是生产者,F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B是三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群落是该区域中所有的生物,包括图1中的B、C、D、E、F。在图2中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甲是三级消费者。F是初级消费者,它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和未被利用外,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判断丙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就看其数量的多少。E大量出现白化苗,则F由于缺少食物而减少,D也随之减少。粪便、废水等直接进入农田,将导致能量的浪费及环境污染等。答案:(1)B、C、D、E、F(缺一不得分)F(2)分解者(3)a(4)F、D数量都

27、将减少(5)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病虫害传播、农业成本高(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28(2010苏锡常镇调查)(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持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粮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粮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_kg。(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4)若农田内有虫害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_。(

28、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_。答案:(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水稻和大豆15(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4)科学引入害虫天敌防治、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农作物等(5)作为饲料养猪;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29(2010威海模拟)(13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

29、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_,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中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_。解析:人口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受食物、空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人口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时会引起人类的生存环境阻力增加。灭鼠方案的设计应从降低老鼠的环境容纳量,增加其生存的环境阻力上着手,从而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数量。害虫的防治办法有引入天敌,引入害虫的寄生物等。答案:(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2)增加(3)出生率计划生育(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