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26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备课资料突破思路本节课主要讲了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外交发展的历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所有同学都应该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走上世界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事实。通过了解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三件大事以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战略的调整,引导大部分同学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过程。通过本课学习要使部分同学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并总结归纳其特点,以及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教材首先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势。新中国

2、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是向苏联“一边倒”。因为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是维护自身主要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这一原则的提出背景,指出是周总理在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中最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它得到印度和缅甸政府的积极支持。中印、中缅总理共同倡导了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进一步指出二战后的历史表明,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关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应该明确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外交方面新成就的突出表现。有关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情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小字内容,强调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指出1955年在印

4、尼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它反映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教师讲述时要注意突出中国代表团为会议作出的积极贡献。会上有些国家怀疑甚至攻击中国,面对会议的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始终贯彻,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广泛赞扬。由于中国和一些国家代表的积极努力。使会议沿着团结反帝的方向健康发展,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关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是: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教师可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联合

5、国的知识知道哪些。比如,联合国是在什么时期建立的?它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创始国有哪些?加入联合国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等等,然后进入本目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什么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阻力是什么?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让学生在学思中,引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水到渠成的。 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可以展示以下有关历史照片如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上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周恩来机场迎接尼克松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让学生在感受中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可以重点渲染中美的这次历史性握手的意义。尼克松与周恩来的握手结束了一

6、个时代,结束了中国两个大国相互敌对、相互隔绝的时代,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然后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对这一问题,中美之间有什么协议和共识?最后,教师可请学生思考,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间结束敌对状态,对世界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让学生在学思中加深对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了解。对于中日建交,可以结合教材大小字内容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对日本震动最大?大震动后的日本在对华关系方面作出了哪些反映?在中日联合声明中为什么要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这样的话?而中国方面则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

7、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感受到日本领导人对战争的反省是中日两国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前提,以及中国领导人大度和高尚的外交风范。关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外交关系,应说明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发起和参加了一系列地区多边组织。中国明确表示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对话与合作,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建立多边信任措施,为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在2001年这一年里,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

8、易组织成员,北京成功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最后指出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回报世界。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中,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裁军等领域的多边外交舞台上,中国以一个主持正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建议教师在谈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谈一谈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本课内容广泛而繁多,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

9、时空隧道_中美双方签署的有关台湾问题的三个公报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在中国进行访问。尼克松飞抵北京,走下舷梯,立刻伸出手,和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握手。接着,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就国际形势、两国关系、哲学和历史问题进行了认真和坦率的交谈。随后,经过周恩来和尼克松的6次会谈,以及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会谈,两国终于在2月28日尼克松结束访华时发表了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解冻。而通过这次“破冰之旅”访问发表的上海公报,中美双方既强调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符合所有国家利益,也各自阐明了对国际上重大问题的不同立场。这在国与国关系中也是罕见的。上海公报确认两国共同遵循的原

10、则,为规范两国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表达了两国建立正常关系的愿望。公报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了毛泽东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战略构想,也涵盖了尼克松和中国接近,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意图。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双方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防止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障碍,而留待以后逐步解决。上海公报的主要内容有3条:1双方同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张和平解决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2双方声明,任何一方部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3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方重申了中国在台湾问题

11、上的一贯立场,对此美方表示“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且确认美国的最终目标是从台湾撤出美国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在上海公报发表一年后,中美两国同意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直到卡特担任总统后公开表示,“没有什么事态发展比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卡特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和台湾“断交”“废约”、从台湾“撤军”三原则,中美两国终于达成协议,于1979年1月1日发表两国正式建交公报。这份公报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这比上海公报是一大进步。不久,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

12、邀请访问美国,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美国政府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又于1979年4月签署了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台湾关系法。1980年由于美国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中美关系一度面临破裂边缘。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0个月的艰苦谈判,于1982年达成了关于美国售台武器的八一七公报。美国在这份公报中声明,“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自从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双方签署的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上海公报发表30多年来,中美关系历经波折和起伏。历史的经

13、验表明,遵守3个公报确定的原则,两国关系就会平稳发展,反之,两国关系就会出现困难、波折,甚至倒退。中美关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时遇到重重障碍。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始终足台湾问题。美国售台武器,台湾当局推行“台独”政策得到美国纵容必然严重影响中美关系。而近年来世界上的反华势力制造“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有一股政治势力竭力主张对中国推行“遏制政策”,也成为中美关系摩擦的根源。 历史回眸新中国成立后,日益发展壮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而且也成为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20世纪50年代先后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中

14、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70年代利用美国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取得外交突破性成就: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针对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积极推动中外关系取得新突破,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在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因为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美囚霸权地位的确立,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是

15、维护自身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同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所发表的中印、中缅总理联合声明中,不仅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原则,而且正式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

16、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正确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

17、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中美联合

18、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所确立的两国关系的准则,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和以后不断扩大交往开辟了新的前景。对峙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此后两国又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发起和参加了一系列地区多边组织。中国明确表示支持在乎

19、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对话与合作,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建立多边信任措施,为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在2001年这一年里,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北京成功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一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有关职责,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推动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中国正以一个主持正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 合作讨论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首脑外交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其中,首脑演讲更被认为是宣示国家政策和展现个人魅力的绝好时机,所以,演讲地点大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不知从何时起,到访国的大学校园成了首脑们的好去处,世界上许多著名学府都曾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大国首脑往往择校而讲。丘吉尔选择到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话,是因为它足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校。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选择到北京大学演讲是因为北大拥有百年历史和学术传统,在世界上久负盛名。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时到访的哈佛大学,是最早接

21、受中国留学生并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学府。当然,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也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布什总统2002年选择到清华大学演讲,或许就有与克林顿不同的考虑。目光敏锐的国际问题专家发现,首脑青睐校园实在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政治现象。虽然校园是非正式的场合,但首脑校园演讲的作用不可低估。讨论题:选择到大学校园非正式的场合进行演讲的多为大国首脑,而且他们所要去的多为世界著名学府;首脑青睐校园政治现象实在耐人寻味,首脑校园演讲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是为什么呢?谈谈你对首脑选择校园演讲的理由和主要作用的看法。思路:一个国家外交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本身国家的现实利益,也在于未来。对首脑选择校园演讲的理由和主要作用的看法,学生可从“非正式的场合”“著名学府”、个人魅力、外交手段、青年人是未来、作为“长期投资”等多方面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