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现代中国第十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课堂评价1. A【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迅速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工作,故本题应选A项。B项发生于“文革”结束后、C项提出于1956年、D项提出于1953年,均与题干中的时间19481949年不符。2. D【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职能结束,转变为参政议
2、政机构。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基础史实,根据题干部分的时间要求准确判断。正确答案为D。3. C【解析】 本题通过表格材料考查近现代三部宪法的相关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A项错误;“共同纲领”颁布时还没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B项错误;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故D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4. A【解析】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应指两岸同胞的“互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大陆调整了政策,但台湾方面并没有相应举措。到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显然这与材料
3、所述事件有关。B、C、D三项时间均不对,与史实不符。5.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是以民间的身份而不是代表台湾政府访问大陆的,故C项错误。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之后,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是在1992年,故A、B两项不选。答案选D。6. B【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日内瓦会议)。在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下,法国政府承认了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这符合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史实,这次会议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故B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4、,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错误;1971年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项错误;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故D项错误。7. D【解析】 本题以尼克松为切入点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通过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指其1972年访华,结束两国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而非完全正常化,排除C项;A、B两项都发生于1971年且与表述史实不符,答案选D。8. A【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国家主席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体现了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A项正确;荷兰和欧盟与中国不是邻国,故B项错误;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故C项错误;中欧之间不是同盟关系,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