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6KB ,
资源ID:351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1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宫室建筑和文化典籍类)(共2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宫室建筑和文化典籍类)(共29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1、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判断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宫室建筑)1.古代的房子一般是朝南的。在室的南端上一般要开一个窗户,这个窗户古代称作“向”。( )2.古代的建筑格局是前堂后室的结构。由于整栋房子是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的,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常说“升堂”。( )3.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就是挡在堂前的大屏风。( )4.“堂”是帝王诸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一般人家的堂往往只作为祭祀祖先之所。( )5.中国古代宫廷分为三朝:举行重大仪式和政治活动的燕朝,处理日常政务的治朝和生活起居的外朝。整个宫廷是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布局结构。( )

2、6.阙,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因为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 )7.陛,是宫殿。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不敢直呼天子,就告诉在陛下的侍者,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8.夏代就有“明堂”之称。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这里举行。( )9.掖庭,宫中旁舍,是宫中太监、杂役等人居住的地方。( )10.中国古代祭祀类建筑主要有祭祀坛和宗庙两种。坛是祭天地、祈丰年的建筑,分为天坛和地坛。( )11.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亦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12.

3、左祖右社制度指在宫殿左前方建宗庙,在右前方建社稷坛。左祖是宗法的标志,右社是国土的象征。( )13.修建宗庙的数目,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卿大夫三庙,一般士人和百姓一庙,这体现了社会的等级差异。( )14.都城的整体布局均要符合礼制。古代最隆重的祭礼莫过于祭天地、社稷和祖宗,于是以皇城为基点,其南为祭天之坛,其北为祭地之坛,其左为社稷坛,其右为太庙。( )15.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16.中国古代人的身份等级不同,去世后陵墓的规格也有差异。古代陵墓以高为贵,臣仆的陵墓无论墓主功劳多高,都不得超

4、过帝陵。( )17.青冢,泛指墓,也指庐冢。该词出自杜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判断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文化典籍)1.韩愈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2.“五经”是诗书礼易左传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五经”加上乐经,即“六经”。( )3.宋人抽出周礼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4.后汉书张衡传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其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5.尔雅是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

5、,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唐文宗刻石经,将尔雅列入经部,成为经典。(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将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又称“诗三百”,共300篇,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7.经传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如春秋是经书,公羊传穀梁传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8.中国古代典籍从内容上分为四部。四部是古代图书分类法名称,包括经、史、子、集四大类。根据这种分类方法,论语属于“经”部,春秋属于“史”部,孟子属于“子”部,诗属于“集”部。( )9.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

6、、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等十分发达。每家著书立说,后人因为其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如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10.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别称。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没有宾白、科介,便于清唱,内容多为写景抒情。( )11.“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12.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命名,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以书斋命名。(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十、宫室建筑1.古代的房子一般是朝南的

7、。在室的南端上一般要开一个窗户,这个窗户古代称作“向”。( )解析朝北开的窗户叫“向”。2.古代的建筑格局是前堂后室的结构。由于整栋房子是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的,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常说“升堂”。( )3.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就是挡在堂前的大屏风。( )解析“萧墙”是指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4.“堂”是帝王诸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一般人家的堂往往只作为祭祀祖先之所。( )解析一般人家的堂往往只作为观书消闲之所。祭祀祖先是在祠堂。5.中国古代宫廷分为三朝:举行重大仪式和政治活动的燕朝,处理日常政务的治朝和生活起居的外朝。整个宫

8、廷是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布局结构。( )解析举行重大仪式和政治活动的是外朝,处理日常政务的是治朝,生活起居的是燕朝。6.阙,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因为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 )7.陛,是宫殿。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不敢直呼天子,就告诉在陛下的侍者,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解析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或诸侯等的尊称。8.夏代就有“明堂”之称。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这里举行。( )解析明堂,传说始于黄帝,是为祭祀昊天上帝而特地设立的。夏朝叫“世室”

9、,商朝叫“重屋”。周代才有“明堂”之称。9.掖庭,宫中旁舍,是宫中太监、杂役等人居住的地方。( )解析“掖庭”是妃嫔居住的地方。10.中国古代祭祀类建筑主要有祭祀坛和宗庙两种。坛是祭天地、祈丰年的建筑,分为天坛和地坛。( )11.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亦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12.左祖右社制度指在宫殿左前方建宗庙,在右前方建社稷坛。左祖是宗法的标志,右社是国土的象征。( )13.修建宗庙的数目,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卿大夫三庙,一般士人和百姓一庙,这体现了社会的等级差异。( )解析百姓没有宗庙。14.都城的整体布局均要符合礼制。古代最隆重的祭礼莫过于祭天地、社稷和祖宗

10、,于是以皇城为基点,其南为祭天之坛,其北为祭地之坛,其左为社稷坛,其右为太庙。( )解析其左为太庙,其右为社稷坛。15.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16.中国古代人的身份等级不同,去世后陵墓的规格也有差异。古代陵墓以高为贵,臣仆的陵墓无论墓主功劳多高,都不得超过帝陵。( )17.青冢,泛指墓,也指庐冢。该词出自杜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解析青冢专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屋舍,叫作“庐冢”。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所谓慧空

11、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文化典籍1.韩愈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解析韩愈师说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2.“五经”是诗书礼易左传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五经”加上乐经,即“六经”。( )解析“五经”中没有左传,应改为春秋。3.宋人抽出周礼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解析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篇目。4.后汉书张衡传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其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解析此句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

12、、书、数这六种学问和技能。5.尔雅是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唐文宗刻石经,将尔雅列入经部,成为经典。(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将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又称“诗三百”,共300篇,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解析诗经共305篇。7.经传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如春秋是经书,公羊传穀梁传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8.中国古代典籍从内容上分为四部。四部是古代图书分类法名称,包括经、史、子、集四大类。根据这种分类方法,论语属于“经”部,春秋属于“史”部,孟子属于“子”

13、部,诗属于“集”部。( )解析论语春秋孟子诗都属于“经”部。9.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等十分发达。每家著书立说,后人因为其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如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10.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别称。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没有宾白、科介,便于清唱,内容多为写景抒情。( )11.“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解析“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讲的是三国演义。12.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命名,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以书斋命名。()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