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117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 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1.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原

2、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 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B. 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 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D. 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可知,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容易出现分裂割据势力,所以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刘邦与项羽胜负”判

3、断,应是秦末农民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题干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有功者,不能说明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而且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并不是稳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查秦末农民战争时期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 城市建制的

4、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C项正确;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错误;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C和D项。3.以下是一位同学做的一份历史学习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仅仅是围绕着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 汉初只实行分封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北宋由文臣做地

5、方官,导致武官拥兵自重而出现地方割据 元朝通过宣慰司,加强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其中错误表述的有A 一处B. 两处C. 三处D. 四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进行的,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官拥兵自重而出现地方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元朝通过宣慰司,加强了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错误表述的有三处,因此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 中国古代中央官

6、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B. 机构不断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不断增大C. 封建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 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相一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并非越来越完善,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并非越来越大,相反的是随着专制主义的不断加强,这种政治制度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从中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只能是选项B,

7、其他三个选项均是符合题意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枢机构5.“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A. 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B. 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C. 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D. 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反映了“一国两制”包容中西的特点,故B项正确;“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不仅仅吸收了联邦政体的特点,还有中国的文

8、化精神,故C项错误;“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说法也过于片面,因为还吸纳了联邦制的优点,故D项错误。故选B。6.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 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B.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 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D. 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一般民众对革命者都采取“鄙夷”的态度,说明民众尚未觉醒,还需唤醒民众,进

9、行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故答案为C项。A、B两项不是最主要的用意,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时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反映出的信息,即民众对革命者英勇斗争行为的不理解、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说明要想取得革命成功,首先必须启发民智,实现思想解放。据此确定正确答案。7.民国16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并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胡汉民曾说:“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产党的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胡汉民所说的“

10、赤祸”是指共产党领导的A. 农民运动B. 工人起义C. 秋收起义D. 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详解】1926年9月北伐军攻占武汉,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民运动高涨,1927年1月,湖南农民协会会员激增到六百万,超过全国农民协会会员总数的一半,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因此胡汉民所说的“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是指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故选择A项;彼时共产党没有在“两湖”领导工人起义,排除B项;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而胡汉明所说的“赤祸”是“4月起”“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在1

1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提出的,排除D项。8. 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胶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漫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D. 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江西的茶叶生产的情况:一些县大部分民众种茶为业,说明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依据所

12、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西的九江等开放。故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没有开放九江,故错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开放是苏杭重庆等,故C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名师点睛】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增开天津为商埠其他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9.据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一书统计,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

13、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同时也付出了322万余人的重大伤亡。这说明A. 淞沪会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气焰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C. 国民政府在军事上奋力抗击日本侵略D. 太平洋战场是反对日本侵略的主战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与日军进行了惨烈的战斗,在毙伤大量日军的同时,自身也付出了重大伤亡,由此可知国民政府在军事上奋力抗击日本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具体涉及淞沪会战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信息,并未体现

14、全民族抗战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太平洋战场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以上天津条约的内容表明A. 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B. 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C. 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D. 列强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5、,“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是在抗战胜利之后而不是天津条约的内容,“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列强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只有“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才和天津条约有关,材料的主旨也正是反映中国传统外交体制的变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西方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的外交11.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A. 屠杀现场遗迹B. 侵华老兵战争回忆C. 历史文献记载D. 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1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屠杀现场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强,故A项正确;回忆带有主观色彩,故B项错误;历史文献记载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可信度低,故C项错误;幸存者的控诉材料也会带有情感倾向的主观意识,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料直接史料、间接史料【名师点睛】史料按学术价值分类:分类含义学术价值第一手史料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记录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12.在1750至1960年的21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人口增长是不

17、平衡的,欧美和大洋洲这些发达国家所在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每10年增加915%,而亚、非等不发达国家所在地区每10年只增加6%。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 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正向相关B. 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C. 产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D. 和平为人口的增加创造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题干可知,欧美和大洋洲这些发达国家每10年的人口增长率为915%,而不发达国家所在地区人口的增长率为6%,说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是成正比的,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稳定、产业革命、和平的信息,排除BCD。13.下图是英国兰开郡纺织厂增长情况表时间只纺不织的厂只织不纺的厂既纺又织的厂合计184155

18、01043209741850517194436114918565913445161451材料主要说明当时A. 电气革命使纺织厂数量迅猛增加B. 技术革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C. 工业无产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D. 国际分工伴随工业革命日益细密【答案】B【解析】【详解】纺,是指用纺机纺纱,纺了纱,才能用织机织布,只纺不织或只织不纺的厂受限于纺织技术的单一,产品也较单一,既纺又织的厂纺织技术提高,产品丰富,表中只纺不织或只织不纺的厂变化不大,既纺又织的厂数量明显增长,这表明纺织技术革新后,推动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故选择B项;“电气革命”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只能说明纺织工

19、人的队伍壮大,不能夸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兰开郡纺织厂的增长情况,没有涉及“国际分工”,排除D项。14.1692年,马萨诺塞的新殖民特许状规定所有者成为该殖民地的政治权利来源。有人评论道:“城镇会考虑所有独立人士的审慎意见的立场和意见。这些人的经济能力会让他们在城镇事物中享有按自己意志行事的自由;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多数人的统治,而是为了维持清教徒的道德共同体。”材料说明A. 马萨诸塞州是英国国教的道德共同体B. 有产者的意见在地力已经占绝对优势C. 精英政治在殖民地有一定历史传统D. 清教徒决定着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事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些人的经济能力会让他们在城

20、镇事物中享有按自己意志行事的自由;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多数人的统治,而是为了维持清教徒的道德共同体。”可知,在美国成立前,英国的殖民地统治有着来自英国的精英治理国家的传统,故选C;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内容不能说清教徒决定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事务,D错误。15.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记载,有一位妇女问昔拉克萨戈拉:“你是在哪儿学会如此健谈的本领的”。她回答道:“当所有人都涌向雅典时,我和丈夫就坐在普奈克斯山上,在那里聆听演说。”材料说明A. 雅典妇女被赋予较为完整的公民权利B. 演说是雅典居民参与民主的主要形式C. 雅典政治生活中具有的口述特征D. 雅典公民须参加所有政治的活

21、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所有人都涌向雅典时,我和丈夫就坐在普奈克斯山上,在那里聆听演说。”可知雅典政治生活中具有的口述特征,故选C;妇女不属于公民阶层,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有公民大会、公民陪审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等,B项错误;D项的“所有”过于绝对化,排除。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工业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

22、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类别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14.418.8192040.139.420.5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

23、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设想的合理性。(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今

24、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性分工明确;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3)不同:苏联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中国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协调发展。合理性: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没有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

25、得不到保障,重工业会后劲不足;而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没有重工业的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也不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国防也会没有保障。(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考虑给分)(4)问题:注重传统手工技艺和精神的传承;坚持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结构,关注民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任意两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考虑给分)【解析】(1)特点:根据“历代盛行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得出官营手工业衰落;根据“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得出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根据“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

26、则来自福建”得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性分工明确;根据“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得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2)变化:根据材料二数据看出,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结合所学,回答西方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可从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分析。(3)不同:根据“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并联系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分析得出苏联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中国是重工业

27、、轻工业、农业三者协调发展。合理性:根据所学,可从农业与轻工业、重工业相互促进进行说明,即: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而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4)问题:可从注重传统手工技艺和精神的传承、坚持对外开放、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结构、关注民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角度分析回答。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46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出资100万两在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为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 材料二

28、 1876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上海轮船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的轮船公司。这样,招商局的船就从头一年11只11854吨,猛增一倍多达到轮船29只,并使各通商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对比数从0增加到367:633。以后国家涉江浮海之货船,更是半皆招商局旗帜。舆论给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是千百年来创见之事,近代商战第一捷。以上摘编自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崛起材料三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湖北、湖南以及山东、天津、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

29、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000余吨。 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反映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战第一捷”的历史意义。(3)据材料三概括1895年以后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答案】(1)现象: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列强垄断中国的航运业。影响:便于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意义:打破了外轮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一定程度上抑

30、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3)特点:商轮公司或轮船局创办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轮船数量和吨位增加。原因: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解析】【分析】【详解】(1)现象:根据材料一“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出资100万两在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为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列强垄断中国的航运业。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旗昌轮船公司”的建立便于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根据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的轮船公司

31、以后国家涉江浮海之货船,更是半皆招商局旗帜。舆论给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是千百年来创见之事,近代商战第一捷”结合所学可以从打破了外轮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分析其意义。(3)特点:据材料三“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湖北、湖南以及山东、天津、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到1900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000余吨。”可以总结出商轮公司或轮船局创办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轮船数量和吨位增加。原因:这时期我国航运业获得发展主要的原因可以从所学知识中直接概括出来,主要有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以后,实业救国的思潮不断的兴起。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侵略加深,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航运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