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88.50KB ,
资源ID:35090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09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1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1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 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结合汉初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从通史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历史背景。2从多种学科素养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背景(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地位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3含义(1)内容:治身、治国。(2)构成:“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3)主张:强调“无为而无不

2、为”,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4影响(1)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2)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2)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3内容(1)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2)“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君权神授”,又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4)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轻巧识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

3、4影响(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董仲舒的新儒学史料一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春秋繁露史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春秋繁露顺命史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解读上述史料均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反映了其“天人感应”

4、观点;反映了其君权神授观点;反映了其“三纲五常”观点;反映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点;反映了其“大一统”观点。思考(1)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新儒学内容“新”的表现。【提示】新内容:董仲舒新儒学在继承和发扬儒学仁政、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2)三则史料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提示】史料一: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史料二: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史料三: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5、独尊儒术”的主张。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法家化、道家化。董仲舒兼采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2)神学化、宗教化。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学说,神化皇权,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3)经学化、官学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被逐渐定于一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2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先秦儒学董仲舒新儒学区别主题主要谈论现实问题主要谈论神学功能是对真理的追求主要为现实政治服务内容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地位诸子百家之一官方化,独尊,是封建正统

6、思想联系新儒学对先秦儒学中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适应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及评价目的内容评价积极消极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限制了其他学术流派的发展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君主权力和防止暴政神化并加强了皇权,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维护统治秩序“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合理成分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纲”中充满封建意识;“三纲五常”加强了君权,在本质上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课堂小结(

7、教师用书独具)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黄老思想适应了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汉代的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它是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这一典故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C曹参这种做法,

8、其实是坚持清静无为,不扰民生事,其指导思想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至汉武帝即位时“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无为而治 D大一统思想D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武帝时,经济实力大增,为此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故选D项。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C儒学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较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

9、与完善,汉代儒学吸取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新儒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即指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4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A抓住关键信息“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这指的是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选A项。5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

10、”否定“为政以德”D提出“民贵君轻”取代“黄老之学”B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故D项错误。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弄则乱。一则安,异别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11、(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期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议,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12、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自战国到西汉,统治阶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解析:第(1)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问,从材料中的人物和事件不难得出答案。第(3)问,注意从目的和影响进行评价。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西汉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二者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也扩大了儒学,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进步和儒学的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