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80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木制作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东晋以

2、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贷、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

3、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多样的契约文本中,这些文本是我们今天了解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如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等。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

4、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摘编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契约相当于今天的合同,其中展现的契约观念,仍影响着现代人对合同的看法。B.传统契约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记录了贵族之间的某些财产交换行为。C.传统契约制度存在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都

5、有所体现。D.传统契约多由代书人书写,为方便使用,代书人制定了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解析B项“最早出现在西周”错,原文是“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体从传统契约实践的历史、契约制度、契约观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证。B.文章以古代典籍或其他史料的记载、出土或发现的契约文献为据进行论证。C.最后一段论述国人的契约观念,三个不同的方面调换顺序不影响论证逻辑。D.除第一段之外,以下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结构,使得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条理。解析C项,“三个不同的方面调换顺序不影响论证逻辑”理解错误,“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书面

6、契约是对第一方面“信守契约的精神”的保证;第三方面则是契约精神和书面契约失去效应时才出现的。这三个方面有先后逻辑顺序,不能调换顺序。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青铜礼器铭刻到竹木制作,再到纸质书写和印制,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契约的历史发展轨迹。B.两宋时期契约已广泛使用,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的出现,有效杜绝了契约纠纷的发生。C.如果没有“白纸黑字”“立字为据”的契约形式,就不可能催生社会“一诺千金”的道德品质。D.当事人多选择通过调解来处理契约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的人们“息讼”及家族意识深厚。解析B项,“两宋时期契约已广泛使用”错误,原文是“南宋以来

7、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北宋是否广泛应用,文中并没有说明;“有效杜绝了契约纠纷的发生”错误,原文是“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并没有说明是否达到了“有效杜绝”的效果。C项,“就不可能催生”过于绝对,原文是“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D项,“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的人们息讼及家族意识深厚”错误,原文是“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答案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材料一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大国,并通

8、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未来20年,中国将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预计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30%,对新型发电能力的投资扩大至10.2万亿美元。其中,7.4万亿美元将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在该领域投资将超过6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清洁能源投资的规模是推动全球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此外,中国还发行了近25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投资各种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包括运输、资源保护和再循环、污染预防控制以及节能和生态防控等等。“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向国际转移。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中国的风力和

9、光伏发电技术实力雄厚,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市场和四分之一的光伏发电市场。预计2030年,全球70%以上的发电增量将由可再生能源产生,而2050年超过77%的新增产能将来自风能和太阳能。(摘自“一带一路”将重塑全球清洁能源消费模式,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25期)材料二20122017年分品种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年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201268.5%17.0%4.8%9.7%201367.4%17.1%5.3%10.2%201465.6%17.4%5.7%11.3%201563.7%18.3%5.9%12.1%201662.0%18.3%6.4%13.3%201760.

10、4%18.8%7.2%13.6%2017年各类清洁能源新增装机情况(中商产业研究网)材料三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是确保全球电力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基本途径。这一提议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前全球电力能源发展情况,提出的具备高瞻性、长远性的发展计划,是继“一带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进程,基本上能够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力量、以电力能源为中心力量的全球能源配置格局,有效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升级。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与物联网、互联网等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基本上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创新提供较

11、好的发展空间,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效夯实各国之间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共赢效果。当前化石能源稀缺,各国广泛地采用风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手段。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基本上可以实现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目的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力度,如将亚洲、非洲等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致力于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尽可能地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摘自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科学导报2018年第14期)材料四据国家能源局1月24日披露,截至2019年1月20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45台,装机容量4590万

12、千瓦,排名世界第三;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18万千瓦。国产崛起,核电已成国家新名片。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主要是华龙一号和CAP1400。2018年1月,英国正式批准设立“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已经真正落地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英国。中国核电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今后一段时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是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倡议为核电“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保障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同时,加快推动核电“走出去”,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摘编自“中国新能源

13、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的风力和光伏发电技术实力雄厚;未来20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投资将超过6万亿美元,这会有力地推动全球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B.从近六年的数据来看,煤炭、石油这两种能源消费约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两者合计占比低于80%,为79.2%。C.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基本上可以达到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目的,有效实现全球能源的转型升级,还可以实现各国之间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共赢。D.我国的核电发展迅速,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不可小觑;我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

14、代核电技术已落地英国。解析D项,“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在文中没有依据。答案D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绿色发展,既能缓解环保压力,又能有效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预计十年之后,全球70%以上的发电量都将依赖于清洁能源。B.总体看来,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煤炭处于主体性地位,短期内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光伏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C.推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的倡议,不仅利于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同时也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D.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向

15、国际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并以此实现互利共赢。对此,材料一与材料四都有相关表述。解析A项,“全球70%以上的发电量都将依赖于清洁能源”表述错误,原文是“全球70%以上的发电增量将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答案A6.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的背景下,我国该如何发展清洁能源?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根据材料一“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大国,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可以概括为:开展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

16、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根据材料三“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是确保全球电力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基本途径”,可以概括: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倡议为核电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保障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同时,加快推动核电走出去,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可概括为:树立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参考答案开展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树立联动发展、互

17、利共赢的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去年十月里的一天,我在洪泽湖畔继续我的寻访古树之旅。在一家小酒店用早餐时,无意间听到百里外的项羽故里有两棵古树,下午即驱车前往。这里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来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古朴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这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中国人知道项羽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从此国人心中就有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楚霸王。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

18、,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长得特别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蓬勃向上,挺拔的树身带着一团翠绿的披挂,轻扫着蓝天白云。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由于

19、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像一条黄龙一样滚来滚去。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

20、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坑(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逞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

21、偶像。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其价值体系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这个人物的。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为我们留存着那个时代的风云。秋风梧

22、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前去凭吊青桐和古槐,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棵树生长的年龄足够长,更因为这两棵树寄托着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B.文中的青桐树虽然已历经千载,但是依然青春勃发,翠绿挺拔,完全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还是当年的样子,真是天地间的奇迹。C.司马迁以热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失败的英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这种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D.文章结尾一段,一方面照应文章的题目“桐槐”“项羽”;另一方面收束全文,点明梧桐、古槐与项羽的亲密关系。解析B项,“还是当年的样子”表述错误,文

23、中第二段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C项,“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表述错误。 D项,“与项羽的亲密关系”表述不恰当,应改为“是项羽的精神风貌的象征”。答案A8.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解析此题考查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要从所写的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从内容看, 是寻访项羽故里的原因;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参考答案交代了作者寻访项羽故里的原因;引出下文着重要写的青桐和古槐,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9.文中说,项羽“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么镜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分条概括。(6分)解析解答此题,要重点研读文章的第三段。这段文字从

24、两个大的方面评价了项羽的人性缺点和人格魅力。概括时可以将这两个大的方面再作具体的切分,力求准确全面地概括。参考答案有责任,有担当;勇敢刚烈,纯朴真实;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具有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学而无恒,不肯读书;性格残忍,坑杀俘虏;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个人英雄主义,陶醉于自己的武功。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25、。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26、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7、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画线语句是对贾生籍贯、才华及受吴廷尉赏识情况的介绍,故陈述对象为贾谊和吴廷尉两人。“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和“吴廷尉为河南守”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吴廷尉因“闻其秀才”而“召置门下”,并且“甚幸爱”,故三句主语都是“吴廷尉”,B项,“门下甚幸爱”错解句意

28、。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诸子”指孔子、老子、墨子等,“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

29、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解析本题考

30、查分析综合相关内容的能力。C项,“重新得到重用”错,贾谊答复询问后,文帝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并让其担任梁怀王的太傅,但贾谊之前担任“长沙王太傅”,而文帝对贾谊所提建议“不听”,所以不能说明“重新得到重用”;且“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与“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前后次序颠倒。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就(1)题而言,得分点为“短”“擅权”“纷乱”等词语,每点1分,语句通顺2分。就(2)题而言,得分点为“

31、数”“非”“稍”等词语,每个1分,语句通顺2分。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本郡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非常器重喜欢他。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且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调任他做廷尉。吴廷尉于是就向朝廷推荐贾谊年轻有才华,且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孝文帝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当时贾谊年仅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是

32、最年轻的。文帝每次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时,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不能说什么,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和睦,正是改定历法、改变服色、制定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详细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灌

33、、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此后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担任长沙王太傅。贾谊辞京之后,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又过了)一年多之后,贾谊被皇帝召见。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因孝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详细地讲述了这里面的道理。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接见之后,孝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

34、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做他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出行,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不称职,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

35、当与梦时同 。注开元十三年(725)冬,一向崇儒的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孔子故里,亲自祭祀,写了这首诗,对孔子一生的坎坷际遇感叹不已。栖栖:忙碌不安,指孔子周游列国。汉代刘余封鲁王,拆了孔子故宅,改为鲁王宫。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用了反问,既有对孔子的同情,又隐含着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B.颔联照应诗题,点出孔子的出生地邹邑,感叹孔子的后人连自己的故居也不能自保。C.尾联说

36、孔子被后世隆重祭奠,他希望死后能够留名和得到重视的梦想如今已然实现。D.这首诗虽然用典很多,但都紧合孔子身世,故读起来也不觉其多。解析A项,“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错。答案A15.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应联系其帝王的身份与尾联所用的典故加以理解。参考答案欣慰之情。诗歌尾联的意思是,如今我来祭奠,看见两楹之间的奠仪如此隆重,应当就是孔子当年梦见的那样,他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该多么高兴啊!表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敬仰之情。尾联写眼前隆重的祭奠仪式,表达出人们也包括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敬仰。自得之意。尾联也隐含着作者以明王自居的意思,觉得现在天下

37、已经大治,实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天下其孰能宗予”的“孰”正是自己,不无自得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2)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为齐宣王描绘的理想的王道境界是:“,。”解析注意题干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如第(1)题中“温和自谦的话”,第(2)题中“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第(3)题中“理想的王道境界”。答案(

38、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

39、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

40、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解析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也泛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据“战场上”,应选“冲锋陷阵”。指点江山:评说国家大事。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此处不含贬义色彩,故选“指点江山”。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由前面画线句可知,应选“安身立命”。超凡脱俗: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超出世人和同辈。由“精神之天”可知,应选“超凡脱俗”。答案B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

41、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解析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两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项。答案D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所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42、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所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答案A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

43、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解析处,要与特点二在表达内容和形式上形成对应,且与后文“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照应;处,结合对颜回清苦的生活与快乐的提炼,注重精神生活,再结合后句“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理解;处是对道家幸福观与儒家幸福观的关联理解。参考答案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是一种补充2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千”为代表的中

44、国传统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5分)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俗称“三百千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为著名。千百年来,它们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据说三字经1248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000字,千家诗约9000字,去其重复,当有20003000字。如认识了这两三千字,自然已是扫盲的水平。“三百千千”并非仅用于识字,而是熔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为一炉,紧扣生活,全面实用。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

45、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更有韵脚平仄,诵读之声琅琅,抑扬有致。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书目将近两千种,“三百千千”以其突出的优点,成为我国村塾中使用率最高、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启蒙读物。解析从题干来看,需要概括的是“中国传统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确定有效区间在第三句到第七句。第三、四句为第一层,第五、六句为第二层,第七句为第三层,然后再结合每句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第一层从识字功能谈,第二层从一材多用谈,第三层从适宜诵读谈。参考答案字词少而精,利于识字。内容涵盖广,一材多用。富有音韵美,适宜诵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代著

46、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20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的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工程师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三则材料中第一则材料实际上是作为第二则材料的对比性材料存在的,对比得出的核心结论是: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长期坚持、执着,甚至专注一生。第三则材料从另一个角度和第二则材料对比,引导考生思考:“专才”是怎样炼成的?“通才”是怎样炼成的?“专才”和“通才”有何关系?思维的深度正体现在这里。参考立意:从“一生没做好一件事”的聪明人角度:学会专注;专注一念,“做好”一件事。从雷杜德的角度:执着是成功的法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心专一方成就“工匠”精神。从苏轼的角度:一生专注,不止“做好”一件事情;即使“通才”也需要“专”。综合角度:“做好”一件事是“做好”很多事的基础;“做好”很多事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一件事;“专才”要一专多长,“通才”要多长一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