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863KB ,
资源ID:34744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474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学案:10-29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学案:10-29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2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罗斯福新政之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3)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4)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5)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二人都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6)戈

2、尔巴乔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变革,但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2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_政策。3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4影响(1)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2)从20世纪_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历史阶段在位总统经济理论

3、历史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_主义经济高度繁荣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陷入“_”困境20世纪80年代里根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三)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概念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3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5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6

4、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特别提示 “新经济”的实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其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四)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1凯恩斯主义特征(二战后)(1)私人企业与_相结合。(2)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3)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货币主义(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3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五)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2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3措施(1)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2)利

5、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全面指导和调节社会经济。4结果(1)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_浪潮。特别提示 二战后,英法与美国不同,因其私人垄断资本较弱,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大量企业国有化。20世纪80年代,英法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将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六)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2特征(1)充分发挥_的调节作用。(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内容(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2)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用收入调节政策

6、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4结果: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七)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实行“_”。2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_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1)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八)建立“福利国家”和第三产业的兴起1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_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

7、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易错辨析 福利制度不等于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付出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2第三产业的兴起(经济结构)(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

8、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归纳总结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四大新变化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显示出更大的局限性。(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2内容领域措施结果农业方面(1)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2)削减_,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3)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_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苏联农业再度出现危机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_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方面(1)批判对斯

9、大林的个人崇拜(2)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未找到产生个人崇拜的真正根源,重新陷入_的泥淖3.评价(1)积极性: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局限性: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改革初期(1)措施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局限:没有改变优先发展_的基本政策。(2)结果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_增强,成为超级大国。2改革后期(1)状况: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缓慢下来。(2)结果: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滋生,苏联陷入困境

10、。(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1)经济:制定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2)政治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2影响(1)使苏联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2)最终导致_解体。易错辨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归纳总结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互动课堂核心突破阐释概念提升素养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历史概念“福利国家”“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

11、“经济滞胀”1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政策、制度。2人民资本主义: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发展和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资本主义企业所有权的分散。但实质上资本主义企业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工人所持股票只占一小部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3经营者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才进行经营,这些人员、人才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营者革命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的私有制性质,企

12、业依然由少数大股东掌握着所有权。4经济“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滞胀”阶段,重创了各国的经济。(二)读图明史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解读 (1)19501973年的逐年上升趋势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关,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经济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2)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开始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3、政府开支也有所削减。这一时期英美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三)读图明史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探究 怎样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试答: (四)归纳总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2)社会政策:推行福利制度。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二战后普遍实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到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端开始显露,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缩小了福利规模。(3)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14、成为当代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4)增长模式: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实现了连续十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新经济”出现。这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5)企业运营: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6)新的危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各国多推行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混合经济”。(五)唯物史观对福利制度的评价(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

15、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2)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再次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最后是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历史概念“苏共二十大”“勃列日涅夫

16、的新经济体制”1苏共二十大在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的中央工作报告提出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些新观点。国际方面,赫鲁晓夫强调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国内方面,赫鲁晓夫强调恢复和加强法制;党的建设方面,赫鲁晓夫要求批判“个人崇拜”,恢复“集体领导原则”。苏共二十大表明,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批判斯大林,为推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道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赫鲁晓夫借批判个人崇拜问题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在毫无准备之下,采

17、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必然造成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思想混乱,同时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不良后果。2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他在执政前期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二)史料探史苏联的改革史料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18、,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5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后5年又下降3.0个百分点;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解读 史料中三个阶段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从侧面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面临困境,最终以失败告终。从横向看,“三个阶段”工业总产值呈增长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纵向看,工业总产值数据递减,说明苏联经济出现严重下滑趋势。试答: 系统认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

19、联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原因: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否定,虽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对经济困难进行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急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三)归纳总结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斯大

20、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随堂训练感悟经典对话专家发掘高考12019全国卷表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

21、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22019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32019海南卷20世纪5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1%,60年代为10.5%。日本经济的发展( )A强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

22、峙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的基础C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D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4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5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

23、的影响6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72017全国卷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

24、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专题总结提升 专题知识结构 专题知识纵横 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公司制、股份制

25、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兼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2)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深化理解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1)重商主义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

26、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2)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3)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1马克思的设想:在

27、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

28、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对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只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29、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7邓小平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三、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30、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一个勇敢的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工业方面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

31、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四、三大经济运行模式比较模式内容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

3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主观大题培优 典例 2020赣州市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

33、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材料二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材料三 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

34、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7分)解题示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8分)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误1答题限

35、定语要求回答原因。(原因类问题的思考,应该从国内、国际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角度思考)2答题提示语“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要求考生从材料和所学教材知识中回答。叙述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第二步:透析材料,抓关键依据材料一中“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

36、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第三步:联准教材,细思量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二战造成了欧洲人口的大量伤亡。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第四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原因: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7分)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误1答题限定语要求回答“特点”“影响”。(特点类问题的思考,应该从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全方位归纳。影响类问题的思考,应

37、该从对欧洲和世界,从积极和消极等方面思考)2答题提示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小问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总结回答。第二小问既要利用材料,也要利用所学知识,来对“影响”作出简要分析,叙述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第二步:透析材料,抓关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等方面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38、欧洲移民的特点。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及材料二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等方面分析说明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三中“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

39、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社会就业、国家安全等方面分析说明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消极影响。第三步:联准教材,细思量1二战后初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政策。2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步走向联合,1967年欧共体成立。3二战后伴随着世界货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建立,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得到发展。4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第四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特点: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

40、动性增强。(5分)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6分)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的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6分)第2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自主学习一、(一)2(3)福利主义4(2)50(二)凯恩斯滞胀(三)3信息技术(四)1(1)国有化(五)4(2)私有化(六)2(1)市场(七)1统制经济体制3干预(八)1(2)社会保障二、(一)2农业税玉米地方权力个人崇拜(二)1(1)重工业(2)综合国力(三)

41、2(2)苏联互动课堂考点一(三)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考点二(二)答案:趋势:经济发展迟缓,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

42、专断。随堂训练1解析:表格数据显示,1970年苏联钢、煤、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均低于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尤其是肉、蔬菜与瓜类的生产缺口更大,这反映出苏联经济建设中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积重难返,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涉及具体经济政策、经济改革重点的信息,B、C两项错误;1970年苏联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远远低于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生活需求,不能说明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D项错误。答案:A2解析:材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这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失灵导致的,密特朗政府通过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

43、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结果必然是加剧了经济恶化,故A项正确。密特朗政府的措施进一步加剧“滞胀”现象,不会实现物价下降、推动通货紧缩,B、C两项错误;密特朗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等于放弃了经济自由,D项错误。答案:A3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日本经济的发展不能强化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B项错误,日本民主改革推行于1945年9月,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并非为民主改革奠定基础;D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

44、成立于1989年,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4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可知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命令发展经济,说明七年计划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应对举措是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题干中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不符,C项错误;材料仅提到了七年计划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这种计划的结果,所以据材料不能判断出是否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错误。答案:A5解析:D对:“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反映出时代对历

45、史叙述的影响。A错:回忆录带有作者个人主观色彩,且版本内容受时代局限。B错:回忆录和相关研究著作均带有主观性,无法判断哪个可信度更高。C错:不能以版本的新旧作为判断接近历史真相的尺度。答案:D6解析:A对: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从材料信息看出,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错:“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并非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意图。C错: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为了走出经济“滞胀”,普遍削减社会福

46、利开支。D错:根据材料中美国联邦政府政策的调整背景和内容,可知美国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并不意味着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7解析:A对:据材料中“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以看出,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B错:赫鲁晓夫改革是在维持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并非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错: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与消除城乡差别无关。D错: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始推行的,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A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