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65.50KB ,
资源ID:34452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445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A. 随意性和实用性B. 开放性和灵活性C. 巩固统治缓和矛盾D. 维系帝国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罗马法制定的随意性,A选项排除

2、。缓和统治阶级矛盾属于罗马法的目的,C选项排除。维系帝国影响深远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 1521-1534年间,马丁路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出德文版圣经, 因语言通俗易懂,该译本多次出版、大量印刷,并广为流传,成为欧洲宗教音乐的重要 来源。据此可知( )A 宗教改革实现了德国民众思想统一B.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C. 印刷术是宗教改革深入的充分条件D. 教皇的权威己被彻底颠覆【答案】B【解析】【详解】“大众化语言翻译”促进圣经的世俗化发展,“译本多次出版、大量印刷,并广为流传”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故B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宗教改革对于民众思想的统一,排除A;印刷术

3、推动了宗教改革,并不是宗教改革深入的充分条件,排除C;D中的“被彻底颠覆”说法绝对,排除D。故选B。3. 伏尔泰相信政治权力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希望“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卢梭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民主共和国,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代表。这反映了A. 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B. 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C. 启蒙思想影响了后世政权设计D. 两者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伏尔泰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主张君主立宪;卢梭则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主张民主共和,直接民主,说明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故A

4、项正确;共和或君主立宪无法分辨哪个更优,B项错误;材料中卢梭强调的是直接民主,并未影响后世政权设计,C项错误;二者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项错误。4.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一旦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出现政治风波,各种矛头便指向了内阁。在这种情况下,内阁除非能说服或控制一方权威,否则只有倒台。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 国王的权力日渐増强B. 内阁因没有掌握国家实权而政治地位低下C. 议会与国王相互制约D. 内阁起到化解国王和议会矛盾冲突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一旦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出现政治风波内阁除非能说服或控制一方权威,否则只有倒台”可知,内阁如果要继续执政的话,必须调解好国王和议会矛盾

5、,说明内阁起到化解国王和议会矛盾冲突的作用,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的特征,排除;内阁掌握行政权,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旦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出现政治风波内阁除非能说服或控制一方权威,否则只有倒台”,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 美国立国一个显著特点即州先于国,如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正式标题为美洲十三个联合邦的一致宣言;1777年11月大陆会议通过邦联协约明文规定组成美利坚合众国的各个州(邦)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这表明,当时的美国合历史发展趋势A. 建立邦联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 邦联制弊端影响到国家发

6、展C. 是一个事实上的主权独立国家D. 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势所必然【答案】A【解析】【详解】鉴于美国州先于国的立国特点,从独立宣言、邦联协约表述和规定等信息可看出,当时美国建立邦联制国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十三个州之所以组成一个邦联制国家乃是因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共同需要,正如邦联协约中所言各州保持“主权、自由和独立”,但从后来美国历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州权力过大明显不符合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建立比邦联制更强大的国家结构则成为美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故选A项;从材料中时间来看,当时美国独立战争没有结束,还没有取得真正独立,故排除C项;材料中显示的时间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而邦联制弊端

7、的逐步显现以及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故排除B、D两项。故选A。6. 漫画向自由献祭是英国近代漫画家吉尔雷对法国大革命解读的画作之一。(画作下面坐在巴士底狱废墟上登基的自由女神正接受路易十六的朝拜,手持的权杖上端悬挂着象征自由的弗吉尼亚小红帽,自由女神对国王说:“从自由神的手中再次接回你的皇冠吧!”)据此可知A. 画作充满现实主义气息B. 作者讽刺英国政治保守C. 作者带有保守主义倾向D. 作者担忧革命者的激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从自由神的手中再次接回你的皇冠吧”可知画家主张保留君主制,说明他在政治上持保守态度,故选C;画作中的自由女神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因此

8、画作充满的不是现实主义气息,排除A;画作反映的是法国革命,不是在讽刺英国政治保守,排除B;画作无法体现作者担忧革命者的激进,排除D。故选C。7. 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到18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形成了土地贵族、中产阶级和劳动者这样较为独特的三层式社会阶层结构。这一局面A. 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B. 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C. 标志着新等级制度形成D. 激化了劳资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追求进取精神的最终结果是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技术大革命,这就是工业革命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故选B;中产阶级的形成说明贫富差距

9、并未进一步拉大,排除A;当时的英国已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国家,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被废除,原则上消灭了等级,公民获得法律上的平等,阶级不再以等级的形式表现了,排除C;追求进取的精神并不会激化劳资之间的矛盾,且当时的英国还未展开工业革命,劳资矛盾激化之说也无从谈起,排除D。8.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A.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C. 知识分子对

10、“理性王国”大为失望D.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根据材料信息“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可以判断出该材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政治黑暗不平等,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因此C项说法正确;选项A、D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排除;选项B不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排除。9. “从1864年到1869年的5年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

11、中,德国占了89项。1855年到1870年的15年间,德国取得了136项重大发明,而当时英、法两国合起来才91项。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第一台电动机、第一台四冲程煤气内燃机、第一台汽车,都诞生在德国。”材料主要表达了A. 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英国法国B. 德国的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 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德国科技走在前列D. 科技创新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德国科学技术创新领先英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其完成统一,并成为世界强国,主要说明科技创新促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D项正确;19世纪中期,德国两次工业革

12、命交叉实行,“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了英国法国”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只表达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的中心观点,B项错误;德国直到1871年才完成统一,材料中提到的不少科技进步出现在统一前,C项错误。10. 巴黎公社在中央委员的选拔上,废除了旧选举法所规定的各区代表人数相等的规定,实行按各区人数比例来分配委员名额的办法,使人口稠密的地区能选出更多的代表。这体现出巴黎公社A. 注重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B. 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 旨在改变地域发展失衡D. 建立了新型社会主义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注重民主建设,通过人口比例制度

13、保障一定数量的人口都有自己的代表,这体现出巴黎公社注重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A项正确;民主集中制强调的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材料并未涉及,B项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与史实不符,巴黎公社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政权。11.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说:“当我在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报纸上看到谈及这类敌人的话时,我不禁要问这些人怎么啦,怎么能够抓住书本上的片言只语而忘掉现实呢? 现实告诉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利。”这说明俄国A.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来维护革命成果C. 从实际出发确定苏俄发展方向与政策D.

14、 恢复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实现国家资本主义”,侧重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因素,如货币、市场等发展经济,说明列宁对苏俄相对落后的国情有一定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发展方向,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意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与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同,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列宁主张实行新经济政策,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B错误;苏俄只是借助市场因素发展经济,而不是恢复市场经济,D错误。12. 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

15、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A. 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B. 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C.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答案】B【解析】【详解】由苏联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短期内消灭私有制和个体农民,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国家的动员能力,B项正确;消灭个体农民不等于消除“城乡差距”,A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生产,事实上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CD两项错误。【点睛】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和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3. 1941年后,好莱坞拍摄的北极星等影片宣扬苏联军民在卫国战争期

16、间的英雄事迹,农民、游击队和普通士兵无不勇敢、善良。但从50年代起,俄罗斯人在美国电影中更像是外星人可怕、古怪、另类,在美国策划政变。据此可知,“二战”后美国A. 重视与苏联东欧地区进行文化交流B. 政府对电影企业直接控制加强C. 非理性外交导致国际局势持续紧张D. 影视作品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二战中美国电影正面宣扬苏联,而从50年代起则诋毁、丑化苏联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文化领域中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重视与苏联东欧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美国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排除B项;材料信息主旨不是说外交问

17、题,排除C项。14. 下图为美国民众“深挖洞,广积粮”(1960年前期,一家人在自家后院挖的防空洞里生活的情景)。这可以佐证当时( )A. 毛泽东思想影响到美国B. 古巴导弹危机严重威胁美国安全C. 美苏冷战影响民众心理D. 经济萧条导致美国民众躲避现实【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信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苏冷战的进行,两大阵营对峙并进行扩军备战,给世界带来战争特别是核战争威胁下美国民众恐惧心理,C正确;20 世 纪 60年 代 末 70 年 代 初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的,故A与材料无关;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B与材料不符;1960年美国经济处于“黄金阶段”

18、,D说法不准确。15. 以下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丹尼罗德里克提出的全球化发展的“三元悖论”(世界经济的三难选择,即超全球化、民主政治和国家主权,三者无法同时存在。)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A. 表明维护主权就必须抵制全球化B. 说明全球化下出现多重利益的冲突C. 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D. 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想深化全球化,就要放弃一部分主权或一部分民主;选择高度全球化和国家主权,就要财政从紧、小政府、低税收、放松监管和对外开放;如果选择高度全球化和民主抉择则需要放弃一些国家主权,融入更高程度的全球治理体系。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

19、下出现了多重利益冲突,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故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产生积极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就德国而言,在工业化初期,为解决、缓解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政府和企业采取的各种措施如下:社会问题采取措施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1807年的“十月敕令”为普鲁士农民获符了人身自由、市民和农民自由地从事职业、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村人口自由进入城市提供了法律依据。1811年的关于调整地主和农民间关系的敕令解除了农民对地主的负担和劳役,有利于农民获得真正的自

20、由。1849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和法律平等、经济生活自由、迁徙自由以及选择职业自由等基本原则。1867年的职业自归法和迁徙自由法进一步为从业人员自由选择职业扫清了障碍。城市住房紧缺在帝国和城市管理机构推动执行公共建房政策的基础上,各大企业和个人也都以不同方式参与城市住宅建设环境卫生条件差为解决疾病传播和人口死亡率高的问题,工厂主首先自己动手挖井,解决工人的饮水来源问题,后来铺设地下水管道和排放污水管道。加强卫生立法。婴儿入托和学龄儿童入学困难、劳动技能断层、失业率上升一方面,德国通过多种渠道发展义务教育,解决流动人口、新移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普及成

21、人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贫富分化严重、贫国增加德国城市中较早地出现自发援助和照料穷人的活动。1855年,穷人权利法规生效。1873年,成立社会政策协会,使当时自愿教助活动发展成全社会的公共福利事业。1883年,国会通过疾病保险法。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疾保险法,规定保险费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材料提供了近代德国解决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或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启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城市化进程。说明:在工业化初期,

22、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问题,德国(普鲁士)政府先后颁布“十月敕令”、关于调整地主和农民间关系的敕令、1849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职业自由法和迁徙自由法等法律文件,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劳动力流动自由、农村人口自由进入城市,这就为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加快了其现代化进程。综上所述,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劳动力自由化,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示例二启示:农村劳动力流动自由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格城乡户籍管理,严重束缚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导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户籍管理也逐渐放松,

23、农村劳动力流动逐渐自由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贡献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进程自由化和择业自由化才能更快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解析】【详解】示例一启示:据 材 料 “就德国而言,在工业化初期,为解决、缓解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政府和企业采取的各种措施”可知,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城市化进程。说明:据 材 料 并 结 合 所 学 可 从 工业化初期,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问题,德国(普鲁士)政府先后颁布“十月敕令”、关于调整地主和农民间关系的敕令、1849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职业自由法和迁徙自由法等法律文件,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24、劳动力流动自由、农村人口自由进入城市,这就为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加快了其现代化进程等方面说明。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之所以从1949年初起就开始限制它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其背后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是美国的对华政策。美英都主张用经济手段分离中苏关系,重视经济手段的作用。英国主张给予中国一定程度的经济制裁,只是没有美国的程度严格。英国支持对华实行经济封锁,并希望它可能对固守香港产生一些作用。英国政府开始禁止从香港转运武器去中国大陆,但除了军火,英国不愿对其他物资实行美国所要求的严格控制。摘编自原喜云建国初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探析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对英政

25、策,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坚持在英国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放弃在华特权之前不与之建立官方外交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并未向英国关上大门,英国官方驻华代表一直保持着与中共的接触与联系,尽管中共不承认这些代表的官方身份,但这种接触对双方关系无疑是有益的。对于英国在华侨民,中共采取了友好态度,尽量不去触犯英国在华商业利益,并致力于发展两国之间的经贫关系。摘编自张淑华试论建国前夕英国的对华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与美国的主要分歧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英国政策的特点和影响。【答案】(1)分歧

26、:美国对华实行严厉的禁运政策,而英国则将禁运限制在军火上。原因:英国希望借对华贸易促进经济恢复;英国因香港问题不愿与中国关系过于紧张。(2)特点: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影响:有利于分化英美对华阵营;有利于维持对英贸易进行;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的外交环境。【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但除了军火,英国不愿对其他物资实行美国所要求的严格控制”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中“英国支持对华实行经济封锁,并希望它可能对固守香港产生一些作用”信息归纳回答。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取了友好态度,尽量不去触犯英国在华商业利益,并致力于发展两国之间的经贫关系”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分化英美对华

27、阵营、维持对英贸易的进行、改善当时中国的外交环境”的角度思考回答。【点睛】背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时,一般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也可以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角度回答。无论从何角度回答,都需要结合材料,不要偏离主题。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651815年,西班牙通过马尼拉大帆船不间断地航行于其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之间,把福建月港运来的生丝与丝绸为主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等地。墨西哥人直接称之为中国船。与此同时,大量的白银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回中国。从1500至1800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

28、鲁生产了大约占世界85%的白银,其中超过40%流入中国。材料二 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29、识,为马尼拉帆船贸易写一段解说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1)示例: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早期的殖民扩张及中国农耕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玉米、甘薯等新物种在中国传播,改变了中国农作物结构,刺激了人口增长;给美洲带来灾难;给西班牙带来巨额财富。总之,“马尼拉帆船贸易”引起了欧亚美大陆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的变化,促进了全球化.(2)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追求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要求获取广阔的市场和原料;19

30、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突出;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发展缓慢与通货膨胀并存。【解析】【详解】(1)根据“把福建月港运来的生丝与丝绸为主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等地”等信息可结合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概括。最后总结得出,“马尼拉帆船贸易”引起了欧亚美大陆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的变化,促进了全球化。(2)根据“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可得出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追求资本原始积累;根据“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要求获取广阔的市场和原料;

31、根据“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得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突出;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发展缓慢与通货膨胀并存。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表时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16世纪初期葡萄牙在亚洲侵占军事据点,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16世纪中期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地区,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传染病导致大量土著居民死亡。17世纪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18世纪中期英

32、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初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19世纪中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20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一战前夕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33、。【答案】示例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在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国家以垄断性贸易、殖民屠杀、贩卖奴隶等方式,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这是由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输出等方式向东亚、南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

34、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这与工业革命开始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有关。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等殖民国家通过资本输出、瓜分全球等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1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有关。【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材料所给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历程和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主要以暴力掠夺为主,这主要和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有关,主要是为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以商品输出为主,这主要和当时工业革命的进行及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提高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主要和当时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有关。因此关于材料中的解释围绕上述分析的点展开作答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