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2 ,大小:3.12MB ,
资源ID:344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4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三维设计 生物二轮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二板块 以基因为主导的遗传变异系统基础保分专题七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三维设计 生物二轮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二板块 以基因为主导的遗传变异系统基础保分专题七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ppt

1、基础保分专题七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必备知识自测诊断1关键能力课堂培优2学科素养强化训练3目 录 高考模拟课下达标4返 回 必备知识自测诊断 返 回 考点一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返 回 1辨析生物变异的三类问题(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比较易位交叉互换交换对象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图示返 回(2)关于“缺失”问题:DNA 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3)涉

2、及基因“质”与“量”的变化问题: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返 回 2“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返 回 1判断有关基因突变叙述的正误(1)某基因发生插入突变后,使 mRNA 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 AAG,表达的肽链增加了 1 个氨基酸,故突变前后最多有 1 个氨基酸不同()(2)基因突变使 DNA 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2019江苏高考,T4B)()(3)A 基

3、因突变为 a 基因,a 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 A 基因()(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发生基因突变()(5)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返 回 2判断有关染色体变异叙述的正误(6)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7)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8)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2019江苏高考,T4D)()返 回 1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是否一定是基因突变?原因是_提示:不一定。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

4、缺失,若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则不属于基因突变。2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会对生物体造成什么影响?_提示: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改变。返 回 考点二生物育种 返 回 1分析生物育种程序和原理(1)识别图中各字母表示的处理方法:A:杂交,D:自交,B:花药离体培养,C: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幼苗,E:诱变处理,F: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G:转基因技术,H:脱分化,I:再分化,J:包裹人工种皮。返 回(2)据图判断育种方法及依据原理:育种流程育种方法原理亲本A、D 新品种1 杂交育种2 基因重组亲本B、C 新品种3 单倍体育种4 染

5、色体变异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5 诱变育种6 基因突变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7 多倍体育种8 染色体变异植物细胞G、H、I、J 新品种基因工程育种9 基因重组返 回 2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育种的方法(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4)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甘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6)若要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可利用基因工程育种。返 回 1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

6、变异()2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2019江苏高考,T4C)()3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4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5人工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但不一定出现人们所需要的性状()6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两大阶段()7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整个植株,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8若要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可采用单倍体育种()返 回 1杂交育种是指_提示: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诱变育种一般

7、不用于动物,请分析原因_提示: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需要处理大量材料,且发生在动物体细胞中的突变难以遗传给后代。返 回 3基因工程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_提示:优点:能定向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缺点: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返 回 考点三生物的进化 返 回 一、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三、三、两、两”返 回 1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2018江苏高考,T19C)()2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017江苏高考

8、,T7C)()3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4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5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6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7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8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返 回 1物种是指_提示: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其原理是什么?_提示: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其原因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负反馈

9、调节。返 回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_提示: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表现型的生物体,而不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但可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返 回 关键能力课堂培优 返 回 理解能力 理解可遗传变异的原理,明确在育种中的应用 返 回 知识网络 返 回 题点练通 围绕变异的类型及特点,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题点11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 M/m 控制。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与此酶相比,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只在第 229 位由丙氨酸(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ACU、ACC、ACA、ACG),失去了原有的酶活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 基因突变为 m 基因是因为 GC 替换为 ATBM 基因突变为 m 基因后导致三个密码子发生改变C赤霉素是 M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豌豆茎的生长D在杂合体 Mm 个体中,M 基因表达,m 基因不表达返 回 解析:根据第 229 位由丙氨酸(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ACU、ACC、ACA、ACG),说明 M 基因突变为 m基因是因为 GC 替换为 AT,A 正确;M 基因突变为 m 基因后导致第 229 位丙氨酸所对应的密码子的改变,B 错误;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故赤霉素不是 M 基因的表达产物,C 错误;在杂合体 Mm 个体中

11、,M 基因表达,m 基因也表达,只是表达的酶失去了原有的活性,D 错误。答案:A 返 回 2(2019苏州期末)果蝇的短刚毛与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短刚毛对长刚毛为显性,由基因 A、a 控制(位于 X 染色体上),现将一只短刚毛雄果蝇用紫外线照射,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但不影响 A 基因的功能。假如将该果蝇与长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全是雄果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雄果蝇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B经紫外线照射后,该变异果蝇所有细胞的基因种类减少C子代全是雄果蝇的原因可能是 X 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雄配子致死D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该果蝇在减数分裂过

12、程中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返 回 解析:该雄果蝇发生的变异是缺失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 错误;经紫外线照射后,该变异果蝇并不是所有细胞的 X 染色体缺失片段,可能是生殖细胞的 X 染色体缺失,导致基因种类减少,B 错误;子代全是雄果蝇的原因可能是 X 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 X 的雄配子致死,只有含 Y 的雄配子,C 正确;染色体片段缺失,X 染色体还存在,该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X 染色体和其他常染色体一样,可以联会,D 错误。答案:C 返 回 结合生物变异有关的实验分析,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题点23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 XO(体细胞内只含 1 条性染色体 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

13、。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 F1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 M。为探究 M 果蝇出现的原因,某研究小组用 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 M 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 M 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C若无子代产生,则 M 的基因组成为 XrO,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引起D若无子代产生,则 M 的基因组成为 XrY,由基因重组引起返 回 解析: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若子代雌、雄果蝇的

14、表现型都为白眼,则 M 果蝇的基因型为 XrY,其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 M 果蝇的基因型为 XRY,其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若无子代产生,则 M 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XrO,表现为雄性不育,是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引起的。答案:C 返 回 4一对毛色正常鼠(P)交配,产下多只鼠(F1),其中一只雄鼠(甲)的毛色异常。已知该对亲本鼠不能再繁殖后代。假定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1 所有鼠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都可成活。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两个亲本产生配子时同时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请分析回答:(1)雄鼠正常减数分裂

15、过程中,可能含有两条 Y 染色体的细胞是_。(2)亲本毛色正常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 和 Aa、_、aa 和 aa。返 回(3)为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的原因究竟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用雄鼠甲分别与 F1多只雌鼠交配,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如果 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在生育雄鼠甲的过程中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如果 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在生育雄鼠甲的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了隐性突变。如果 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在生育雄鼠甲的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显性突变。(4)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原因的另一方

16、案也可以是:F1毛色正常雌雄鼠随机交配获得 F2,统计 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请预测该方案中可能性最高的实验结果:_。返 回 解析:(1)在正常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此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条 Y 染色体。(2)毛色异常雄鼠甲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亲本携带隐性基因所致,因此亲本毛色正常鼠的基因型可能是 Aa 和 Aa、AA 和 Aa、aa 和 aa。(3)亲本毛色正常鼠在生育雄鼠甲的过程中产生配子时,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Aa,雄鼠甲的基因型为 aa,F1雌鼠的基因型为 2/3Aa;用雄鼠甲分

17、别与 F1 多只雌鼠交配,F2 中毛色异常的个体占 2/31/2(aa)1/3,毛色正常的个体占 11/32/3,即 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 21。若发生了隐性突变,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AA 和 Aa,雄鼠甲的基因型为 aa,F1 雌鼠的基因型为 1/2AA、1/2Aa;用雄鼠甲与多只雌鼠返 回 交配,F2中毛色异常的个体占 1/21/2(aa)1/4,毛色正常的个体占 11/43/4,即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 31。若发生了显性突变,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aa,雄鼠甲的基因型为 Aa,F1雌鼠的基因型为 aa,F2中毛色正常鼠和毛色异常鼠各占 1/2。(4)基因突变的频

18、率很低,该毛色异常雄鼠的产生,可能性最高的是性状分离的结果,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Aa,子代毛色正常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 1/3AA、2/3Aa,在随机交配条件下,F2 毛色异常鼠所占比例为 2/32/31/41/9,毛色正常鼠所占比例为 8/9,所以,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81。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2)AA 和 Aa(3)21 31 11(4)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 81返 回 规律方法变异类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板返 回 以育种的原理和过程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题点35(2019池州期末)育种是一种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19、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利用杂交育种培育纯隐性性状的新品种,则育种年限很长B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时,能实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C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但不能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D利用基因工程育种时,所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返 回 解析: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纯合体,所以利用杂交育种培育纯隐性性状的新品种,育种年限很短,A 错误;基因工程可以突破生殖隔离,实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B 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但不能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C 正确;利用基因工程育种时,所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D 正确。答案:

20、A 返 回 6(2019苏州二模)如图表示小麦育种的几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获得和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和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获得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得到的变异个体不全都符合农业生产需要C获得的育种方式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秋水仙素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结果是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返 回 解析:获得和的育种方式分别是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和的育种方式分别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 正确;获得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得到的变异个体不全都符合农业生产需要,B 正确;获得的育种方式是基因

21、工程育种,可根据人们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 正确;秋水仙素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结果是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D 错误。答案:D 返 回 理解能力 理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 进化现象 返 回 知识网络 返 回 围绕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考查理解能力 题点1题点练通 1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返 回 解析:种

22、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A 正确;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 正确;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的,D 错误。答案:D 返 回 2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

23、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返 回 解析:病毒感染可以导致抗性较低的兔子死亡,抗性较强的个体得以生存,从而起到选择的作用;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但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病毒也不能长期存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病毒能力增强的结果;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兔子之间的媒介,在兔子与病毒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 返 回 3(2019庐阳区月考)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型植株,突变型植株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株的某种昆虫死亡;此种昆虫正常群体中也可产生少量突变型个体,突变型个体食用突变型植株不会死

24、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型植株对此种昆虫的变异起到了定向诱导的作用B突变型昆虫和突变型植株的出现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C突变型昆虫的存在导致此种突变型植株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大D此种昆虫和此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能够实现二者的共同进化返 回 解析:由题意知,具有该变异的植株会导致食用它的昆虫死亡,因此对于昆虫来说,变异植株对昆虫起选择作用,选择是定向的,A 错误;突变型昆虫和突变型植株不一定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B 错误;由于具有毒性突变的植株不能导致突变型昆虫死亡,因此突变型昆虫的存在不一定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C 错误;此种昆虫和此种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实现二者的共同进化,D 正确。答

25、案:D 返 回 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为载体,考查计算能力 题点24(2016全国卷)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返 回 解析:联系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 1 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26、的平方。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 1 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因男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男性只要携带致病基因便患病,故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 返 回 5(2019青岛一模)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若某人工饲养家兔种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淘汰前,该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 基因频率下降到 0.25D黑色

27、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 AAAa21返 回 解析:淘汰前,该兔群中显性个体应该多于隐性个体,即白色个体数量多于黑色个体数量,A 错误;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 A 和 AA 的频率均逐渐增加,B 正确;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AAa12,则 a1/3,C 错误;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 AAAa11,D 错误。答案:B 返 回 6(2019天津高考)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 P 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

28、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 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 DD、DdD与浅色岩 Q 区相比,浅色岩 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返 回 解析: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的大小会影响其被天敌捕食的难易程度,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囊鼠的毛色与环境的颜色相互协调,最终使深色和浅色的囊鼠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情况不同,A 项正确。浅色岩 P 区 D 基因的频率是 0.1,则 d 基因的频率为 0.9,杂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 20.10.90.18,隐性纯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0.81。深色熔岩床区 D 基因的频率是 0.7,则 d 基因的频率是 0.3,则杂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 20.70.30.42,隐性纯合体(基

29、因型)的频率是 0.09。浅色岩 Q 区 D 基因的频率是 0.3,则 d 基因的频率为 0.7,杂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 20.30.70.42,隐性纯合体(基因型)的频率是 0.49,B 项错误,D 项正确。深色为显性性状,所以深色囊鼠的基因型有 DD 和 Dd 两种,C 项正确。答案:B 返 回 学科素养强化训练 返 回 1(2019诸暨市期末)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 3 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下列关于动态突变的推断正确的是()A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基因的碱基序列B可能导致染色体组型发生改变C会导致染色

30、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D易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解析: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A 错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不会改变染色体组型,B 错误;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的数量不变,C 错误;基因突变易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 复制的过程中,D 正确。答案:D 返 回 2下列过程中未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下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B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C黑色家鼠和白化家鼠杂交,F1 全为黑鼠,F2 中黑鼠淡黄鼠白鼠934D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长翅,F1的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424288返 回 解析:

31、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下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原因是基因分离,未发生基因重组,A 符合题意;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 不符合题意;黑色家鼠和白化家鼠杂交,F1全为黑鼠,F2 中黑鼠淡黄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发生了基因重组,C 不符合题意;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长翅,F1的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424288,不符合 1111,说明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该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也

32、发生了基因重组,D 不符合题意。答案:A 返 回 3(2019抚顺一模)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D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返 回 解析: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

33、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可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 正确;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C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D 错误。答案:D 返 回 4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 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 A 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 A 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基因 DNA 复制。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 A 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B甲基化可能影响 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碱基甲基化不影

34、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D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突变的常见方式返 回 解析:据题意可知,F1 个体体色的差异与 A 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 正确;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但是启动子部位甲基化可能会导致 RNA 聚合酶不能与该基因的结合,B 正确;据图可知,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C 正确;A 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出现,但是其他基因没有甲基化现象,也能发生基因突变,D 错误。答案:D 返 回 5(2019成都模拟)目前已发现 T4噬菌体有数千种突变型,这些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的突变或者不同基因的突变。科学家利用 T4噬菌体的两种突变型 A 和 B 进行了如

35、下实验(突变型 A和 B 分别与野生型相比,基因组成上只有一处差异)。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实验 1:用突变型 A 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实验 2:用突变型 B 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实验 3:突变型 A、突变型 B 同时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A、B 型组成)(注:噬菌体不发生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AT4噬菌体 DNA 复制所需原料和酶来自宿主细胞B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突变型 A 和突变型 B 的突变一定发生在相同的基因内D突变型 A 与突变型 B 的突变基因共同决定其增殖返 回 解析:T4噬菌体 DNA 复制所需原料和酶来自宿主细胞,A 正确;基因突变

36、中的碱基对缺失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 正确;突变型 A 和突变型 B 的突变发生在不同的基因或同一基因内,C 错误;用突变型 A 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用突变型 B 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突变型 A、突变型 B 同时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说明突变型 A 与突变型 B 的突变基因共同决定其增殖,D 正确。答案:C 返 回 6(2019郴州一模)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 6n42,记为 42W;长穗偃麦草 2n14,记为 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

37、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 F1 为四倍体B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 8 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1/2返 回 解析: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 F1 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 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 2107E,共

38、8 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 正确;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 2条1 条0 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1/4,D 错误。答案:C 返 回 7(2019龙岩模拟)某雌雄同株的植物,因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性状变为突变性状。用该突变型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PF1 甲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11乙突变型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21(1)由题意可知,该突变性状属于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突变基因_(填“位于”或“不位于”)性染色体上,理由是:_。返 回(2)由乙组杂交结果推测,可能有致死或

39、存活率下降的现象。有人推测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是由合子致死引起的,即_致死。可以让乙组中 F1 个体进行自由传粉,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推测正确。(3)也有人认为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可能是某种配子致死或存活率下降的影响:请据题作出合理假说,并设计实验予以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方案、支持假说的实验结果)。假说:_。实验验证:_。后代:_。返 回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突变性状属于显性性状;突变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理由是:该种植株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2)由题意信息,确定突变个体基因型是 Aa,野生型基因型 aa;由于乙组突变型突变型,F1 突变型野生型21,得出 AA 纯合致死。若让 F

40、1个体进行自由传粉,因为 Aa 占23,得出 Aa13;aa 占13,即 a13;综合得出 A13,a23。若显性纯合致死,则 Aaaa11。(3)假说: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让突变型野生型,即雄性 Aa 与雌性 aa 杂交,若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则能进行繁殖的 A14,a12,雌配子为 a,所以杂交后代突变型(Aa)野生型(aa)12。返 回 答案:(1)显性 不位于 该种植株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2)含突变基因纯合的个体 突变型野生型11(3)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或“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存活率下降一半”)突变型野生型 突变型野生型12返 回 “高考模拟课下达标(七)”(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 观 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