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8 讲 高考易考的九类国学常识 一、古代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历史命题中常考的是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较为简便的换算方法是: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 4 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 5 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4 5 6 7 8 90 1 2 3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 12,余数是 4,地支是子,余数是 5,地支是丑,于是有: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典例 1 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到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秦朝建立
2、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民国 26 年全面抗战开始 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 中国近代史开端是庚子年A.B.C.D.解析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 221 年,即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民国元年是 1912 年,全面抗战开始于 1937 年,1937 年是民国 26 年;中国近代史始于 1840 年鸦片战争,1840 年是庚子年。清入关后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 1654 年,其康熙这一年号使用于 16611722,康熙五十年是 1711 年,而其五十岁是 1703 年。C二、阴阳五行学说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1)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
3、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2)相克规律: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典例 2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解析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德,即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解题时抓住关键词“禅让”,即为相生关系,由上面
4、可知,火生土,土生金。A三、姓氏起源与演变 我国姓氏繁多,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如熊、牛、云等。2.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的姓。3.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4.以次第为姓。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
5、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5.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6.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7.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呼延、慕容、尉迟等。8.以谥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9.因避讳而改姓。如邱是讳孔丘之丘等。典例 3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
6、行业解析“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较早在中央机构就设有的重要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A四、古代地理方位之称谓1.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典例 4 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历史小城也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衡阳,湖湘文化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淮阴即淮安异名也。”按古代地理方位为地名命名原则来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衡阳:衡山之南;淮阴:淮水之北B.衡阳:衡山之北;淮阴:淮水之南C.衡阳:衡山之北;淮阴:淮水之北D.衡阳:衡山之南;淮阴:淮水之南解析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水北山南谓
7、之阳,水南山北谓之阴”。D五、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1.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2.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3.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典例 5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B六、避讳的对象和方法1.避讳对象:(1)国讳:避皇帝名讳;(2)官讳:避长官的名讳。(3)圣人讳;(4)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2.避讳方法:改字法;空字法;缺漏笔画法。典例 6 嫦娥本名姮(heng)娥,西汉时,汉
8、文帝名刘妲,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C七、十二生肖、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的匹配1.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匹配鼠 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典例 7 中国古代用 12 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 B.癸卯年C.甲辰年 D.乙酉年解析 抓住关键字“鸡”,“鸡”即“酉”。D2.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匹配子丑寅卯辰巳23:001:001:003:003:005:005:0
9、07:007:009:009:0011:00午未申酉戌亥11:0013:0013:0015:0015:0017:0017:0019:0019:0021:0021:0023:00典例 8 在电视剧中,经常提到:犯人在午时三刻处斩。据考证“午时三刻”实际为午时初三刻,也就是指今天()A.11:45 B.12:45 C.14:30 D.14:45解析“午时”指 11:0013:00,15 分钟“一刻”,“三刻”即 45 分钟。A八、科举考试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 31 年止。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等为主,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一般分为以下四级。1.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
10、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典例 9“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
11、足蹑风云,气冲斗牛。”(引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其中“三元”指当时下列哪三级考试的第一名()A.院试会试殿试B.乡试院试殿试C.乡试会试殿试D.乡试会试院试解析 科举制度称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三元”。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C九、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 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典例 10 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A.中秋B.端午C.清明D.春节C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