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逍遥游(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几千里也。 小知不及大知。 奚以知其然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绝云气,负青天。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不负众望。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举头望明月。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不胜枚举。D、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无所适从。 适得其反。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此小大之辨也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A、 B、C、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彼且恶乎待哉。A、不相同,不相同。B、不相同,相同C、相同,不相同。 D、相同,相同。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吾其还也。B、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
3、退。D、去以六月息者也。 夫差与之成而去也。6、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之积也不厚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汤之问棘也是已鹏之徙于南冥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众人匹之 之二虫又何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B、C、D、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闹者。D、夫晋,何罪之有。8、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也以息相吹也。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B、之二虫又何知!鸣蝉和学鸠这两
4、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C、此小大之辩也。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D、小知不及人知,小年不及大年。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迁移与拓展】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克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9、宋荣子为什么要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5、”的人?( )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10、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1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无论
6、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讲,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B、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C、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来看,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12、本节文字在阐述观点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3、把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4、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自由逍遥的境界? 【欣赏与探究】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
7、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
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C、鲍叔不以我为无
9、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1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17、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故论卑而易行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A、 B、 C、 D、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
10、,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19、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答案1、C2、C3、A4、C5、D6、B7、B8、A9、C10、D11、D12、对比、衬托,层层铺垫1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之变化,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需要什么凭借呢?所以说:处于最高境界的人无自我,超乎自然的神人不求功业,通达事业的人不求名声。14、庄子认为只有“无己”、“无待”的“至人”才能达到自由逍遥的境界。15、C16、D17、A18、C19、管仲既被录用,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盟会诸侯,安全天下,这全是管仲的谋略。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耻,却为功名不能在天下显扬感到羞耻。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而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