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0 ,大小:861KB ,
资源ID:34076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407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件:白皮书第三部分 世界史 通史体系(五) 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1945年~21世纪初)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件:白皮书第三部分 世界史 通史体系(五) 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1945年~21世纪初) .ppt

1、通史体系(五)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1945 年21 世纪初)轻松“块”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二战后,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表现对抗表现 军事上 经济上 政治上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针锋相对,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之对抗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

2、沙条约组织1948 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3.“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4特点(1)美苏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2)以“冷战”为主要对抗方式,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5影响(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西欧走向联合(1)原因: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经

3、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各国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2)过程1951 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3)作用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发展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朝鲜战争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2)成果: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影响 政策 标志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

5、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结束 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标志:1991 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2.“冷战”后的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泛滥趋势。(2)表现: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2001 年发生“911”事件。3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国成

6、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的实力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选修融会穿插选修,不仅是让你记的,更多地是帮你还原历史场景的 一、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略(见上页“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1)史实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20 世纪 80 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2)特点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3)影响有效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促使美苏两国

7、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3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1)赫鲁晓夫上台,争霸斗争愈演愈烈。(2)古巴导弹危机。(3)尼克松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4)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张。(5)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美国响应。(6)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4联合国(1)成立:1945 年 10 月 24 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2)成就: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二、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

8、高科技战争 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给双方都造成了灾难性后果的战争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 中东战争:以色列在西方大国支持下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 大国插手下的战争 朝鲜战争:二战后首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越南战争:二战后美国付出代价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冷战”中的“热战”概况 特点 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依据(1)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成为时代潮流。(4)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

9、共同愿望。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1)战争危险依然存在。(2)和平力量不断增强。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行平等合作。学考对接考后的高考题,不仅是让你做的,更多的是让你品的1(2016全国甲卷)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

10、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本题以两极世界的形成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对这一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美苏冷战的把握,检验学生解析史料、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在两极格局存在的历史过程中,美苏两国是支撑两极格局的核心国家;两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地区、国家的争夺是贯穿其间的一条清楚的线索;争夺的方法,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也有文化的。解答本题,首先注意题干材料提到美国政府机构资助和安排的文化活动,再看时间和地点,就可以抓住本题的考查点美国以文化方式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A、B、C 三项就可以排除了。答案:D 2(2015四川高考)如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朝鲜半岛

11、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解析备考提醒两极格局下的基本矛盾(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支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轻松“块”读 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

12、苏联的经济改革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政策)(1)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2)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3)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4)原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接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5)发展过程“滞胀”时期 黄金时期 时间: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时间:20 世纪 70 年代初表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6)实质资

13、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7)评价局限性 积极作用 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和阶级矛盾,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到后期则出现了经济“滞胀”、

14、财政危机等新问题2.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3)历程: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1973 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 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5)评价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经济结构)(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

15、多样化。(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4“新经济”的出现(增长模式)(1)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形成: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 10 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结果 措施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农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

16、权;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工业: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 模 式赫鲁晓夫改革造成苏联社会混乱 勃列日涅夫改革 结果 措施 背景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1975 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 时 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结果 措施 背景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以指导性计划指标代替指令性计划指标调整所有制

17、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出现合资企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经济改革并未取得成功,之后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学考对接考后的高考题,不仅是让你做的,更多的是让你品的1(2017全国丙卷)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是分配制度不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排除 B 项;材料

18、没有体现城乡的社会状况,排除 C 项;D 项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正确。答案:A2(2016全国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

19、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

20、利制度有哪些发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效解读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救济制度是中外社会都有的重要制度,体现的是中外社会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的共同目的。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很有代表性,与中国古代的救济制度相比,在救济方式上,有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的相同性特征;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而中国的救济制度则体现了“仁政”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是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发展,本题第(2)问旨在让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现代福利

21、制度有哪些发展。本题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结合,主要立意是通过中外救济制度的对比,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审视历史的相似点,以加深对人类整体文明的理解。本题暗含另外一种立意,即济危扶困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通过中英救济制度的比较,揭示出近代英国济贫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被救济者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这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本质,而中国的济贫制度则具有向贫穷的忠孝之士倾斜的特色,呈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由此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另外,高考命题从不迎合热点,但也从不回避热点,本题也是对当前的社会热点精准扶贫的回应,并有助于考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

22、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的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轻松“块”读 3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2建立(1)时间与地点:1944 年 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2)内容:美

23、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3)运行机制:按经济实力确定认缴股金。3主要机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提供短期贷款。(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初期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4影响(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影响 宗旨 标志 原因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

24、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 年,美、中等 23 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三、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2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四、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1)原因现实原因 历史教训 文化传统 近代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统一的渴望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文艺复兴以来,

25、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2)过程欧洲共同体: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1992 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欧元诞生:1999 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3)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组织。(4)发展规模扩大:到 2007 年,增加到 27 国。欧元问世:1999 年 1 月 1 日问世。2002 年 1 月 1 日正式启用。(5)意义对欧洲: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格局: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形成。2北

26、美自由贸易区(1)原因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为了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2)建立1992 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目标:将用 15 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4)影响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区域集团的实力。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2)建立1989 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1991 年,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1991 年,中国正式

27、加入。(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4)评价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五、经济全球化1原因(1)技术: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2)组织: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3)政治:两极格局的瓦解。(4)政策: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2影响(1)对世界: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2)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优势,成为经济

28、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3)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3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2)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3)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4策略发展中国家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六、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及中国加入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2)宗旨和目的: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9、(3)建立:1995 年 1 月 1 日。(4)影响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过程1986 年 7 月 10 日,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 年 12 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影响机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挑战:给我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3)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学考对接考后的高考题,不仅是让你做的,更多的是让

30、你品的1(2016全国乙卷)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解析2(2015全国卷)世界银行在 1968 年的贷款项目为 62 个,贷款总额为 9.5 亿美元;1981 年贷款项目为 266 个,贷款总额为 124 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解

31、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世界银行是二战后成立的隶属于联合国的国际金融业务机构,其主要使命就是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从 1968 年到 1981 年,因为有许多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需要援助,所以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与贷款总数急剧增加。因此,C 项是正确选项。至于 A、B、D 三项,与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与贷款总数增加没有关系,可以排除。答案:C 3(2014全国卷)如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解析:本题提供了一幅照片及其文字说明,能够从中提取出几个重要信息:“波兰”“开放边境线”以及照片中的欧盟旗帜。这几个信息综合在一起进行判

32、断,显然 A 项和 B 项在时间上早于欧盟建立,不可能出现欧盟旗帜,而且也不会开放边境线,故可以排除。C 项北约东扩虽然在时间上晚于欧盟成立,但也不存在使用欧盟旗帜和开放边境线的现象,亦可排除。只有 D 项与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吻合,是正确项。答案:D 轻松“块”读 420 世纪以来世界科技文艺的发展一、科技的发展1物理学1900年提出,20世纪30年代正式建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 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 提出 背景 量子论 相对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时空会随

33、着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时空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时空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物质本身的分布 意义 内容 量子论 相对论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经典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2.信息技术(1)概况1946 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 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影

34、响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进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工作、社会交往方式。消极: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文学艺术的繁荣1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苏联文学20 世纪上半期,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3亚非拉美文学(1)特点:反映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2)代表作家: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及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人。4现代主义美术(

35、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3)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520 世纪的音乐(1)概括:19 世纪末爵士乐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2)影响: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6影视(1)电影背景: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诞生标志:1895 年底,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电影短片。发展:20 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一个国家的诞生;20 年代进入有

36、声片时期;1935 年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二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2)电视产生: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电视出现。20 世纪 40 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3)影响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学考对接考后的高考题,不仅是让你做的,更多的是让你品的1(2016全国丙卷)如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 4 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解析备考提醒现实主义美术和现代主

37、义美术的区别(1)从产生的背景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危机的结果。(2)从表现内容来看:现实主义美术展现社会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现代主义美术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3)从表现手法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对传统虽然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是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2(2017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钟表的演变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

38、,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首先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拟出一个论题,

39、然后对所拟论题有理有据地进行说明。考生可以从钟表精确度变化、钟表应用范围的变化、钟表普及程度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然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答案:观点一:我认为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度提高。论证: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科技落后,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时机械钟在西欧流行,只有时和刻,但不精确。近代科技的产生,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其精确度提高。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人们时间观念增强,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根据原子物理学制造出原子钟,其精度更高。21 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

40、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小结:科技的进步推动钟表精度不断提高,钟表精度提高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观点二:我认为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论证:古代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但日晷计时一般由政府控制。近代科技的产生,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但当时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钟表还不能普及使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1850 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钟表得到了普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济进步,20 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随时都可佩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小结: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而钟表的普及使用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