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氨和铵盐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B.氨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D.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答案:D2.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氨气呈碱性B.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C.氨气易液化D.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答案:B解析:氨之所以能做喷泉实验,是由于胶头滴管挤入的少量水可使烧瓶内的氨气迅速溶于水,烧瓶内外产生了压强差。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不变蓝的有()。A.加热浓氨水B.加热NH4Cl和浓NaOH的混合
2、溶液C.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D.加热饱和NH4Cl溶液答案:D4.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NaOH溶液B.加入AgNO3溶液C.加热并冷却D.加入水答案:C解析:NaCl受热没有明显变化,NH4Cl加热分解,同时生成的NH3和HCl气体导出后又能迅速化合生成NH4Cl。5.下列反应中,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的是()。A.2NH3+3CuO3Cu+N2+3H2OB.4NH3+5O24NO+6H2OC.8NH3+3Cl2N2+6NH4ClD.NH3H2ONH4+OH-答案:C解析:A、B项,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氨只表现还原性;C项,可看作两
3、个反应: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D项,氨只表现碱性。6.下列装置用于进行指定实验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答案:D解析:装置甲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B错误;装置丙中只有进气口,没有出气口,C错误;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被水吸收时容易发生倒吸,装置丁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7.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4、。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答案:A解析: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NH3也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铝、氯化镁等;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是一种可溶性碱,NH3是氢化物。8.实验室制取氨气常用以下两种方法:用固体Ca(OH)2和NH4Cl晶体反应
5、制取;用固体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方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方法能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4)通常用于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上述制氨气的方法中,有下列装置可供选择,如图所示,方法应选用,方法应选用(填字母)。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CaO+NH3H2ONH3+Ca(OH)2(3)用玻璃棒蘸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试纸变蓝(4)喷泉实验NH3+H2ONH3H2ONH4+OH-(5)AB解析:A
6、装置适合于固体与固体需要加热的反应;B装置适合于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的反应;C装置适合于固体与固体需要加热的反应,但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装置适合于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需要加热的反应。9.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图1)。图1氨气喷泉实验图(1)制取氨气。烧瓶中用浓氨水和某固体反应制取氨气,该固体可以是。A.CaOB.NaOHC.CaCl2D.P2O5检验三颈烧瓶集满NH3的方法是(填操作和现象)。(2)喷泉实验。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图2)。图2中点时喷
7、泉最剧烈。图2喷泉实验中瓶内压强变化曲线(3)引发喷泉实验的方法有多种,下列操作能引发喷泉的是。A.用热毛巾焐烧瓶底部B.通入HCl气体C.加CH3COOH溶液D.加煤油答案:(1)A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c,试纸变为蓝色,证明NH3已收集满(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c,有白烟生成,证明NH3已收集满)(2)D(3)ABC解析:(1)CaO能与水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逸出;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逸出,A、B项符合题意。(2)外界大气压与三颈烧瓶内压强之差越大,喷泉越剧烈,大气压不变,D点压强最小,所以大气压和D点压强之差最大,则D点时喷泉最剧烈。(3
8、)能够产生压强差就能引发喷泉,氨气不溶于煤油,两者也不反应,不能产生压强差,不能引发喷泉,A、B、C项操作均能引发喷泉。选考素养提升1.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A.NH4HCO3B.NH4ClC.(NH4)2CO3D.NH4NO3答案:A2.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A.氨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氯化氢答案:A解析:
9、A项,碱石灰能干燥NH3,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能用水吸收多余的NH3,须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故A正确;B项,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无需用防倒吸的方法吸收,故B错误;C项,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多余的气体不能用水吸收,且N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长进短出,故C错误;D项,氯化氢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长进短出,故D错误。3.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答案:C解析
10、:实验一是氨气的喷泉实验,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实验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在烧瓶中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1)下列选项中不能满足题目要求的是(填字母),原因是。选项a(干燥气体)b(液体)ANO2水BCO24 molL-1 NaOH溶液CCl2饱和NaCl溶液
11、DNH32 molL-1盐酸(2)能形成图示喷泉实验的气体和液体有很多,它们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例如(气体)和(液体)。答案:(1)ACNO2与水反应生成NO,液体不能充满整个烧瓶;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2)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反应(一般无新气体产生)Cl2NaOH溶液(合理即可)解析:NO2虽也易溶于水,但同时产生NO气体:3NO2+H2O2HNO3+NO,液体不会充满烧瓶;Cl2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从以上分析可知,当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反应时(一般无新气体产生)即可形成喷泉,例如Cl2和NaOH溶液等。5.某化学小组模拟工业生产制取HNO3,设计了下
12、图所示装置,其中a为一个可持续鼓入空气的橡皮球。(1)写出装置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装置C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4)请你帮助该化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NH3的另一个方案:,并写出NH3的两种用途:。(5)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用于干燥NH3,某同学思考是否可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并设计下图所示装置(仪器固定装置省略未画)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用烧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立即塞上如图所示的橡胶塞。正立烧瓶,使无水氯化钙固体滑入烧瓶底部,摇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不能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答案:(1)2NH4Cl+Ca(OH)2Ca
13、Cl2+2H2O+2NH3(2)4NH3+5O24NO+6H2O(3)吸收多余的NH3(4)加热浓氨水制取NH3(合理即可)作制冷剂,制硝酸,制铵态氮肥等(合理即可)(5)气球膨胀解析:(1)装置A用于制取NH3,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2)装置B中发生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3)装置C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主要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4)制取氨气的方法可以利用NH3H2O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故可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NH3;氨气可用于制备硝酸、铵态氮肥、制冷剂等。(5)根据结论不能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说明氨气与氯化钙发生反应,造成烧瓶中压强减小,故气球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