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8.50KB ,
资源ID:33903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390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六)(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六)(含解析).doc

1、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六)(含解析)1.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A. 分封制的职责和权限B. 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C. 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D. 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解析材料可知,西周“能够明察有才有德之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这表明西周重视血缘、宗族关系,反映出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血缘宗法制,并未主要反映分封制;C选

2、项错误,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材料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选项错误,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是伴随文化的统一实现的,西周时期并未实现文化的统一。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汉书西域传记载:“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1934年,中瑞考察团在新疆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2019年)四千年),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经科学检测其材料为只见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域的海菊贝壳。这表明A. 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始于张骞时期B. 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C. 考古资料可以改变文献资料的结论D. 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具史学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史书记载西域与内地交往始于汉

3、武帝,但是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000年前新疆与东南沿海就有交往,说明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典文献中已获得认识,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000年前新疆与东南沿海就有交往,A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的结论,B选项排除。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是相互印证的关系,D选项排除。3.唐代实行外出人员报告制度。按规定:离乡外出必须申请过所(通行凭证),由里正(地方官)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外出人户等、本人外出后赋税是否有人代为承担等,然后开具证明申报上级审批是否给予过所。这一制度旨在A.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 保护地方文化传承C. 维护传统伦理孝道D.

4、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里正(地方官)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外出人的户等、本人外出后赋税是否有人代为承担等”可知体现的是封建政府对人身的束缚,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A选项排除。材料与地方文化传承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与传统伦理孝道无关,C选项排除。4.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蚕桑为业,震泽镇居民竞逐绫绸之利,濮院镇专织丝绸,枫泾镇棉纺织业兴盛。这反映出明中后期,市镇经济A. 制约了农业发展B. 生产方式多样化C. 区域化分工明显D. 以棉纺织业主【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

5、蚕桑为业,”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呈现出区域分工发展的趋势,C正确;据所学可知,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之上的,而且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的发展,故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而不是生产方式,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市镇经济区域分工发展的趋势,D错误。5.下图所示现象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A. 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 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 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D. 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历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这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6、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英国总结原因时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所以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选B项;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表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排除D项。6.下表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科农学、林学等工科

7、机器、造船、电气等医科医学、药学据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A. 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B. 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C. 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D. 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表明了这次教育改革仍然沿袭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B正确;据表格的信息可以看到,专业设置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A过于绝对;据表格信息虽然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但不能仅凭专业的设置就推出本国文化

8、和外来技术实现了结合,C错误;据所学可知,1898年维新变法就已失败,故D错误。7.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这些措施A. 为持久抗战准备了物质条件B. 反映了“围剿”红军的意图C. 旨在削弱西南地方军阀力量D. 推动了西南工业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可知,随着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9、为社会主要矛盾,国民政府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增加生产。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这些都为以后的抗战准备了物质和运输条件,A正确;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而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经济战略的调整是针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而非针对红军,B错误;这些措施有利于削弱西南地方军阀力量,但非其主要目的,C错误;据所学可知此举推动了西南工业的发展,从长远看,更为持久抗战准备了物质条件,D错误。8.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

10、,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 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 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 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 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材料中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目的就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正确;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可知

11、,这是两国政府的约定,不会导致与印尼关系的恶化,A错误;据所学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B错误;据材料“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信息可知,不能增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C错误。9.古罗马时期,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如:没有资格为他人作证,丧失选举和被选举权,不得担任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公职等。这反映出古罗马A. 公民普遍漠视个人名誉B. 民主政治出现严重危机C. 公民道德的法制化趋向D. 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可知,材料体

12、现的是法律对作为“公权和私权”载体人的名誉限制,C正确;据材料“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可知,公民普遍重视个人名誉,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作为“公权和私权”载体人的名誉限制,与民主政治无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D错误。10.据统计,从1775年到1815年大约有25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年则有约500万人移居美国,比1790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A. 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B. 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C. 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D. 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13、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这一时期大量人口移居美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一直存在;C选项错误,当时美国地广人稀,移民的涌入并未给美国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D选项错误,国内市场的形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移民的涌入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并非是促进国内市场形成。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1929年1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1935年1月,苏联开始取消面粉、面包的配给制,并在1936年取消了所有商品的配给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

14、联A. 计划体制被逐步打破B. 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C. 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D.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29年1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1935年1月,并在1936年取消了所有商品的配给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物质供应得到保障,故取消了原来的食物配给制,B正确;据所学可知,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从开始到取消过程,与人民的建设热情无关,C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发生改变,D错误

15、。12.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年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1962年中美洲共同市场1963年美洲统一组织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1965年拉丁美洲石油互助协会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中非共同体1968年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A. 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B.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C. 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D. 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合作,既有某一领域的合作,又有某一区域内的合作,这主要是美苏两极格局下,第三世界发展

16、空间受到威胁和挑战,D正确;据表格信息可知,材料不仅仅涉及能源领域,还涉及贸易及政治领域,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但此时仍处于两极格局之下,B错误;据所学可知世贸组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C不合题意。【点睛】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

17、,行万里路”。材料一 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兴起“旅游热”。浙江的“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旅店、饭馆大量出现,“驴马槽房、戏子寓所、密户曲房”无不从中受益。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手册”之称的徐霞客游记等作品。摘编自任唤麟、何小芊旅游概念界定与中国古代旅游发展论略等材料二 1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1844年,英国储蓄银行存款总数将近2700万镑

18、。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向往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沙滩及文化遗产等都对人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摘编自傅广生现代旅游业在英国的诞生材料三 2000年,国际旅游人数达到6.98亿,比1950年增加26.6倍;收入达到4760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225.7倍。国际游客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各种观念、思潮在全球传播开来。全球范围内流动的简便化、快捷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家间互办“旅游年”加强了互动交流,为合作机制搭建了平台。许多面临衰退和消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复活、振兴和光大。摘编自刘天曌国际旅游:另一种眼光审视全球化的

19、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明代旅游活动的变化,并说明明代“旅游热”兴起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现代旅游业在英国诞生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国际旅游的意义。【答案】(1)变化:由功利型向审美娱乐型转变;由社会中上层群体向中下层群体扩展。作用:拓展了人们的旅游意识,促进了旅游的大众化;推动了饮食、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冲击了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为后世留下文化遗产。(2)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污染,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英国旅游资源丰富;工业革命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3)有利于人员、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推进全球化进程;

20、有利于国家间的互动交流,夯实外交根基;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与认同。【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明朝中期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旅游类型、旅游群体等方面概括秦汉到明代旅游活动的变化。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旅游意识、旅游大众化、饮食娱乐等行业、传统观念、文化遗产等方面说明明代“旅游热”兴起的积极作用。(2)背景,根据材料二“英国城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银行存款总数将近2700万镑。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财富、城市

21、化进程、环境污染、旅游资源、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简述现代旅游业在英国诞生的背景。(3)意义,根据材料三“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各种观念、思潮在全球传播开来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复活、振兴和光大”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进程、国家交流、弘扬民族文化、多元文化交流等方面说明发展国际旅游的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22、。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上的革命。”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信息1: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历史现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概述: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主要有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的环球试航等重大事件。评价: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各地区之间孤立封闭的状态,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过程;同时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随之

23、而来的殖民扩张和罪恶的黑奴贸易,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等。信息2: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历史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概述: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评价: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但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信息3: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上的革命。历史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概述:18世纪中晚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从纺织业使用机器开始,然后发明了蒸汽动力,再向交通等部门扩展。评价: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

24、代了手工工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但也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产生工业无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的对立。(“示例”仅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上的革命”反映了工业革命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辽太宗时期,契丹因获

25、得幽(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地区)而大大地向南部汉族地区扩展了疆域,形成了北部以上京(辽代都城)为中心的游牧地区和南部以南京(北京西南一带)为中心的渤海人、汉人农业区。为适应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辽太宗以“以国制(契丹旧制)治契丹,以汉制(唐朝的制度)待汉人”的基本原则对官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了南面官治汉人,北面官治契丹的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北面官设枢密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等机构和三师(师、傅、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等加官号。一是政务系统,以北、南宰相府总领,北、南宰相都由皇族直系血亲和舅氏担任。下设北枢密院、南枢密院、北南二大王院、宣徽院等机构,相当

26、于汉制六部之制。二是皇帝及其亲族的诸帐官,由御帐和诸族帐组成。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辽太宗官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宗官制改革的历史意义。【答案】(1)因俗而治;借鉴汉制;拥护先进的封建文明。(2)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族的先进文明,巩固政治统治;适应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了民族融合;根据具体国情调整统治政策,进行制度创新,对后世的治理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据材料辽太宗以“以国制(契丹旧制)治契丹,以汉制(唐朝的制度)待汉人”信息可知,因俗而治;据材料“南面官仿中原管制设置枢密院、三省、六部等官位”等信息可知,借鉴汉制;拥护先进的封建文明。(2)结合所学可知, “因俗而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族的先进文明,巩固政治统治;据材料“以国制(契丹旧制)治契丹,以汉制(唐朝的制度)待汉人”可知,适应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了民族融合;据材料“为适应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等信息可知,根据具体国情调整统治政策,进行制度创新,对后世的治理提供了借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