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师说 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695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师说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师说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师说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师说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师说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师说 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师说 同步练习2阅读训练(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2、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几层进行论述的?简要分析。解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准确判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答案: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分三层进行对比论证: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在纵向比较中点出时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在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土大夫”作对比,在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B句读之不知读,du句中停顿C官盛则近谀谀,y阿谀奉承D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解析:A项或,“有的”。答案:A3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或师焉,或不焉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解析:C项指“老师”,其他三项意为“从师”。答案:C4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A圣人没有普通的老师。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B圣人没有普通的老师。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曾当过我老师的人。C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

4、人。D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曾当过我老师的人。解析: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语“常”“有我师”的含义。答案:C5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圣人君子郯子之徒A B CD解析: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判断。答案:C(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

5、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

6、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资治通鉴后梁记)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颇知属文属文:写文章。B思母,欲告归告归:告假回家。C累迁至中书令累迁:多次升迁。D延徽寓书于晋王寓书:家信。解析:寓书:寄信。“寓”有“寄”“托”之意答案:D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B筑城郭,立市里C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D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解析:B市里,古义:市井里巷;今义:市区。A举动:举止,行为,措施;C荒田:没有开垦耕种的田地出;D故乡:家乡。答案:B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7、的一组是()A契丹主待之益厚行李之往来B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以其无礼于晋C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A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B于:介词“对”;C安:哪里,怎么;D所以:的原因。答案:A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A B CD解析:主要是延徽在契丹的所作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延徽在此,契丹

8、必不南牧。”答案:C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忌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解析: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在契丹不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答案:C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2)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解析: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答案:(1)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2)因此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逃亡的人越来越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