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 修 一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 题 概 览 本专题主要反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奋斗历程。内容涉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文化大革命”动乱,民主与法制遭受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发展轨道。这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经历曲折后不断完善的过程。二是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奋斗历程。主要体现在“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实践上
2、。在“一国两制”理论的指导下,港、澳成功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家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网 络 感 知 第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历程目 标 定 位1基 础 梳 理2互 动 探 究3课后强化作业6典 题 示 例4课 堂 巩 固5目 标 定 位课标展示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考纲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
3、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考点聚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方略。基 础 梳 理考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政治建设的基石1.条件(1)军事上:_基本取得胜利。(2)政治上:国民党反动统治已被推翻。2准备(1)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是1949年3月;地点是_。(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是1949年9月;地点是_。内容:通过_等文件;规定 _、_和_;选举产生新的_。意义:为建立新中国做了重要准备。3成立:_。参考答案:1(1)人民解放战争 2.(1)西柏坡(2)北平 共同纲领 国旗 首都 代国歌 中央委员会
4、3开国大典易错易混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初级阶段。考点2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标志:_。(2)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_、_、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_类型的宪法。特点:体现了_原则和_原则。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1)初步建立:_召开。(2)正式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同时,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3)继续存在:作为_的形式继续存在。(4)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
5、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_”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基本确立:_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正式确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了_年宪法。(3)实践过程:1947年成立了第一个自治区:_。1965年成立了最后一个自治区:_。(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_的愿望,保证了_和_,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参考答案: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国家性质 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3(1)共同纲领(2)1954
6、(3)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4)当家作主 祖国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易错易混提示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2“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的主体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是由蒙古族、汉族、回族等居住于内蒙古地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考点3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中共八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56年,_。(2)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当时_和_的变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
7、申“_,_”,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党的_,发扬党内民主,反对_。(3)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原因:“_”倾错误发展的恶果。(2)主要表现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_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共领导的_制度遭到破坏,许多民主党派负责人被无情批判。3从“文革”看民主法制建设:“文革”的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文革”留下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_,完善国家的_和_,深入持久地进行_教育。参考答案:1(1)北京(2)国内形势 主要矛盾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民主集中制 个人崇拜2(1)左(2)
8、人民代表大会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宪法 法律制度 民主法制考点4 “文革”后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_路线和_路线的拨乱反正。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新时期_的总章程。31999年宪法修正案:把_写进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以_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参考答案:1思想 政治 2.治国安邦 3.依法治国 4.宪法易错易混提示“法制”和“法治”的区别(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
9、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各项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其他领域都有法可依。(3)字之差表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互 动 探 究探究1 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意义阅读下列材料:请问答:(1)指出与图1相关的两大重要历史信息,并从新中国政治建设方面评价其意义。(2)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3)概括新中国政治
10、体制的特点。点拨提示:(1)信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社会主义特色。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于国情而实施的重要政治制度,实
11、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探究2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这样,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材料二材料三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
12、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材料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材料五 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问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有何意义?点拨提
13、示:(1)认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造成动乱局面,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法制迅速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法治化。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在曲折中发展。(2)意义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国家的方针政策都必须“有法可依”,任何政党、团体、个人的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典 题 示 例【例1】(2011浙江省文综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
14、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从题中材料可知这是1949年9月北平政协会议之前的情况,多样的服装说明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特点,选D项;A项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不选;B、C两项表述不符合实际,排除。【答案】D【例2】(2011江苏省单科历史9)著名社
15、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平等性 广泛性继承性深刻性AB.CD.【解析】“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答案】C【例3】(2011山东省基本能力31)即将走过90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
16、,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足迹。(1)将下列会议内容的序号填在相应会议后面的横线上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共七大_;中共七届二中全全_;中共十七大_。(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等C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3)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请
17、写出其中的三个。(正确写出下列任何一个得1分,全称或简称均可。本小题总得分最高不超过3分。)【解析】(1)熟悉、对应中共历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2)A、C两项符合历史课本的表述;B项符合地理常识(秋分);D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应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在八个民主党派中任写三个即可。【答案】(1);。(2)D(3)正确写出下列任何一个得1分,全称或简称均可。本小题总得分最高不超过3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例4】(201
18、0天津文综,12)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材料二(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材料三
19、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拿破仑法典(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
20、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7)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
21、系。【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十恶”的定性与惩罚的措施可得出答案,进而可以得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第(2)问中的内容,通过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便可得出答案。对于影响的分析,要从正反两方面辩证的考虑,即在国内市场的积极性与在扩展海外市场中的消极性。第(3)问,原则可以从材料中“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契约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等有效信息中提炼出来,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立法对于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大作用在于确立其国家的政体类型、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第(5)问,通过提取材料四中“涉及
22、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历史作用是维护和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6)问,强调民主、法制的关系,民主、法制的长期性、客观性和现阶段在加强民主、法制中的首要任务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通过“文革”对民主、法制的巨大破坏即可得出。考查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第(7)问,法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
23、“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4)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5)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加强法制建设。“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7)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
24、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思维拓展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历史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抗日民主政权就实行了“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建立起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国体决定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许多优越性。它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能够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课 堂 巩 固1(2010江苏,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
25、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1949年”可以排除A、C、D三项,A项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C项中方针的确立是1956年;D项中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答案】B2(2010北京文综,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26、。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五个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答案】A3(2010上海,2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革”结束后民主政治建设状况的掌握。根据所学
27、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这就直接推动了对“文革”错误的纠正。【答案】B4(2009广东)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解析】可用排除法,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共同纲领,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的。【答案】B5(2009天津)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题干中有时间,可用时间排除法,A、B、D三项的相关时间分别是1953年、1956年、1956年,都不符合,排除。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政协代行人大的任务结束。【答案】C课后强化作业(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