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3古代商业的发展基础达标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3.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4.下图反映的是徽商老字号,图片反映了徽商的特点是()起源于今天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经营种类多活动范围广“贾而好
2、儒”A. B. C. D.5.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蕃客云集,此处“蕃客”主要是()A.徽商、晋商 B.西域商人C.波斯、阿拉伯商人 D.西藏商人6.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B.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阶层变动C.商人成为儒学的主要传播者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能力提升7.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为对外贸易服务B.为远距离和大宗
3、商品交易服务C.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8.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
4、,奚僮眉眼明。”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二(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三“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2)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3)据材料一、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答案
5、精析训练3古代商业的发展1.D从图中带“贝”的甲骨文翻译出的文字“买”“贮”“贷”“宝”来分析,这四个字均与货物交易、贮藏或货物的价值等有关,故D项最符合题意。2.BA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是指“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C项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较为普遍;D项清代时出现繁华的商业市镇,如汉口、佛山等。汉代“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故选B项。3.D由材料“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说明打破了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故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宋朝。4.C由“浙江、徽州、杭州、北京”等信息,可以判断正确;由“剪刀、徽墨、茶庄”等信息,可以判断也正确;图片并没有反映徽商的起
6、源地点,也没有反映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5.C沿海港口聚集的商人应为从海路来的外国商人,B项应以内陆交流为主,A、D两项应为国内商人。6.B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提取题干信息“明代”“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儒、贾相通”可见明朝出现了很多具有儒学者与商人双重身份的人,印刷术的进步对此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儒学者和商人身份的相通与互换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这是明朝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儒学的传播,故C项错误;厌恶科举弃儒与儒、贾相通不符,故D项错误。7.B邸店是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
7、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们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在对外贸易;C、D两项只是柜坊的作用,故排除。8.C根据材料信息“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可知当时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故C项为最佳答案;A项中“奢侈品贩运”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中“垄断经营”无从体现,故排除;D项中“资本主义萌芽”没有依据,故排除。9.(1)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2)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3)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信息分析,材料一中表现了各地商品交换,种类丰富,材料二中描述了材料一中的商品已经成为老百姓使用的商品,体现了由奢侈品到日用品的发展。第(2)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三中“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一句分析,从经营商品、二者的理念回答。第(3)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注意综合概括两则材料的背景、时代特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