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2 ,大小:5.05MB ,
资源ID:334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3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三维设计 生物二轮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三板块 以调节为基础的稳态系统 重难增分专题 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四)——“生态类”题目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三维设计 生物二轮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三板块 以调节为基础的稳态系统 重难增分专题 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四)——“生态类”题目 .ppt

1、重难增分专题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四)“生态类”题目高考真题分类研究找规律1必备能力重点研究强技能2高考题型全面研究学技法3目 录 课堂强化训练4主观大题增分强训5返 回 01三步突破难点 学什么怎么学增分点返 回 NO1 高考真题分类研究 找规律 返 回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高频考点(一)(说明:加的设问是针对本考点的设问,下同)1(2019全国卷,T31)某果园中存在 A、B 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Y 诱杀 B 可减轻 B 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 A 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2)A 和

2、B 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3)性引诱剂 Y 传递给害虫 B 的信息属于_。使用性引诱剂 Y可以诱杀 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导致_降低,从而减轻 B 的危害。返 回 解析:(1)紧扣答题要求“包含害虫 A”,则相应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害虫 A鸟(C)”,其中第三营养级是鸟(C)。(2)种间竞争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Y 是化学物质,其传递给害虫 B 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 Y 可以诱杀 B 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 B 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导致 B 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

3、果园中害虫 B 的危害。答案:(1)果树AC 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返 回 2(2017全国卷,T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

4、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返 回 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引入天敌是控制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天敌以山鼠为食,天敌和山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返 回 找规律“形异质同”

5、学通法找共性析个性大部分通过简单情景直接设问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且都注重核心概念的考查,如第1题考查竞争的概念,第2题考查年龄结构的概念。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掌握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理解相关概念第1题的(2)(3)考查种间关系和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第2题第(1)小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类型,第(4)小题直接考查年龄结构的概念返 回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频考点(二)1(2018全国卷,T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

6、”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返 回(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

7、出两点即可)。返 回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所以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环境中的植食性动物有驱赶作用,这种作用是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其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导致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或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从而减轻了野猪对该地区农作物的破坏。返 回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

8、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返 回 2(2015全国卷,T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00 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

9、,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返 回 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该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 250 km2,则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5502502.2(头km2)。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00 头,当种群数量为 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5002502(头km2)。(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乙种动物被丙种动物捕食的概率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而乙种动物数量减少将导致被捕食者甲种植物的数量增加。(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主要有三个去路:被下一营

10、养级(丙种动物)同化、自身呼吸消耗和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 头km2 2 头km2(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大于返 回 找规律“形异质同”学通法找共性析个性这两个题目虽然考查形式有所差别,但考查的内容相同,都是根据能量流动规律分析食物链(网),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了解能量流动的含义,理解、分析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的过程,并理解学会辨别几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第1题第(1)小题考查食物链中营养级数量不会太多的原因;第2题第(2)(3)小题考查食物链中营养级数量变化

11、分析返 回 NO2 必备能力重点研究 强技能 返 回 图形解读能力 能力强化(一)生态类题目在高考命题中常以图示为载体,常见的图示主要有示意图、模式图等。通过图示创设新情景,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解这类题目,考生要注重对图解图示的识别,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返 回 典例 1(2018全国卷,T32 节选)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返 回 解题示范 答案 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 回 对点训练1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

12、生态系统的问题: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 A 是一种气体,B、C、D、E 和 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 A 表示_,生物成分 E 表示_。生物成分 F 表示_,_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返 回 表格分析能力 能力强化(二)表格题不仅是生态类题目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生物试卷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最突出的特征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呈现出来,表格中包含了较多的信息,既能全面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返 回 典例 2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

13、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返 回 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

14、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返 回 解题示范答案(1)次生 土壤(2)草丛 常绿阔叶林(3)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返 回 对点训练2(2014全国卷,T31 节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答案:(1)(2)捕

15、食 消费者返 回 生物数据计算能力 能力强化(三)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该题型的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返 回 典例 3(2015全国卷,T31 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00 头。回答下列问题: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返 回 解题示范答案 2.2 头km2 2 头km2返 回 对点训练3(2

16、015全国卷,T31 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个体数92187 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答案:111返 回 NO3 高考题型全面研究 学技法 返 回 题型一能量流动图解类问题分析能量流动图解类题目主要是通过能

17、量流动图解考查能量的来源、去向和能量传递效率等知识,以及结合生态工程考查能量流动在生产中的应用。返 回 典例 1 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ag 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从生态学角度分 析,人 们 建 立 图 示 的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的 最 大 优 点 是_。返 回(2)一般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_,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图甲中的食物链有_条。如果人的食物有 1/2 来自农作物,1/4 来自家禽,1/4 来自猪肉,假如能量

18、传递效率为 10%,那么人每增加 1 kg 体重,约消耗农作物_ kg。(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5)若图乙中 A 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乙中 B 表示_;C 表示_;F 表示_。图乙中的 a_(填能量值的符号)。返 回 解题师说一、学题型技法正确分析常见的能量流动模型 1输入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同化量还是摄入量的判断(1)方法:看该消费者是否有“”指向粪便。(2)实例:图甲中箭头指的是摄入量;若没有箭头,则代表的是同化量。返 回 2某一营养级指向的能量去向图甲中能量(摄入量)兔子中现存能量;图乙中能量 W1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等于 A1B1C1

19、D1(其中 B1 为现存量)。3某营养级同化能量的两种分析方法返 回 二、学答题策略1先稳解基础小题保住分第(1)(2)(4)三小题,分别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基础内容,较易作答。2再慎推难度小题创满分第(3)(5)两小题,属于结合能量流动模型进行相关计算,难度较大。对(3)小题理清图甲中人的食物来源是解题的关键;对于(5)小题理清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龙去脉是关键。返 回 解析(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图甲中的农作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

20、产量。(2)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农作物。(3)图甲中有 3 条食物链: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禽人、农作物猪人;若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则人每增加 1 kg体重消耗农作物的质量为 11/2 10%11/410%10%11/410%10%55(kg)。(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其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5)图乙中 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 表示该营养返 回 级(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

21、 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 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 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 表示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该营养级的摄入量(a)该营养级的同化量(b)粪便量(c);其中 bde,egf,所以,abccdecdgf。答案(1)农作物(生产者)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抵抗力 农作物(3)3 55(4)分解者(5)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bc或 cde 或 cdgf返 回 三、防细节失分(1)辨析生物学术语生态农业通过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来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是“

22、能量传递效率”,如本题第(1)题。(2)合理选取能量传递效率在进行能量流动计算时,应结合题意根据能量的来源和方向,确定能量传递效率是 10%还是 20%。返 回 对点训练1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cm2a1。(1)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碳元素在 A 和 B 之间以_的形式进行传递。(2)B 与 C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据图分析,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原因是_。(3)在生活中,可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放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燃料,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简述这种做法的意义是_。返 回 解析:(1)

23、图中生产者 A 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分解者 D 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两者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碳元素在生产者 A 和消费者 B 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2)依据能量传递效率公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B 与 C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32535515.3100%19.05%。据图分析,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因此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3)利用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供能,这种做法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1)A D 有机物(2)1

24、9.05%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3)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返 回 题型二与能量流动有关的四类计算题能量流动计算类题目的主要考查形式有两大类,一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展示,求某一条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或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二是通过提供食物网中某营养级的食物配比,求某一营养级的最值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理清每条食物链,然后再计算。返 回 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或分配比例的计算 类型1 典例 2 在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鹰要增加 20 g 体重,最多消耗植物_g,最少消耗植物_g。题型技法在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

25、,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返 回 解析 最多消耗应选取最长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最少消耗应选取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答案 20 000 500返 回 限制能量来源或分配比例的计算 类型2 典例 3 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下面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以下问题:(1)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2/5 来自兔,2/5 来自鼠,1/5 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 20 g 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2)假如植物有 2/5 被兔所食,有 3/5 被鼠所食;鼠有 2/3 直接被猫头鹰捕食,有 1/3 被蛇捕食后流

26、入猫头鹰体内。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 20 g 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精确到个位数)返 回 题型技法(1)限制能量来源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2)计算时注意当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时,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逐级递推。当限制能量分配比例时,假设出低营养级的需求量,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逐级递推。同时要注意分配比例。返 回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20%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可消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 2

27、0 g 体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 20%传递。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 a、b、c,可写出:列方程式得:a20%20%202/5,b20%20%202/5,c20%20%20%201/5。解得:a200(g)、b200(g)、c500(g),abc900(g)。返 回(2)设猫头鹰从三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依次为 e、f、g,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 h。根据题意,可绘图如下:列方程式得:2/5h20%20%e,(3/5)(2/3)h20%20%f,(3/5)(1/3)h20%20%20%g,efg20(g)。解得:h595(g)。答案(1)900 g(2)595 g返 回 能量来

28、源比例改变的计算 类型3 典例 4 回答以下有关能量计算的问题:(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 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 41,能量流动效率按 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倍。(2)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 11 调整为14,能量流动效率按 10%计算,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倍。(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 1/2 来自乙,1/4 来自丙,1/4 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若戊体重增加 20 g,需要消耗植物()A1 125 g B1 600 gC2 000 gD6 500

29、g返 回 题型技法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配比例,再确定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还是“逆推(用除法)”,以右图食物网为例:(1)若已知“植物同化量(A)”,并告知其“传向动物与直接传向人比例由 11 调整为 12”,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M),计算时宜“顺推(用乘法)”调整前A1215A12152M1调整后A2315A13152M2 返 回(2)若已知“人同化量(M)”并告知人的食物来源“素食、肉食由 11 调整为 21”,求解最少需要植物量(A),计算时应“逆推(用除法)”调整前调整后M1215M12152 A1M2315M13152 A2返 回 解析(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

30、比例是 11,如下左图,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为 55;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 14,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是 28(如下右图)。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 1.96倍,这也就说明后者可供养的人数是前者的 1.96 倍。返 回(2)设植物能量为 M,则调整前,人所得能量为 M1210%M12(10%)210M200 M20011M200,调整后人所得能量为 M4510%M15(10%)22M25 M50041M500,则调整后调整前比值为41M500/11M200 1.49,即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调整前的 1.49 倍。(3)甲为生产者,戊共有以下食物链:甲乙戊,戊增加201/21

31、0(g),需要乙 10550(g),需要甲 5010500(g);甲丙戊,戊增加 201/45(g),需要丙 5525(g),需要甲2510250(g);甲丙丁戊,戊增加 201/45(g),需要丁 5525(g),需要丙 255125(g),需要甲 125101 250(g),故共需要甲 5002501 2502 000(g)。答案(1)1.96(2)1.49(3)C返 回 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计算 类型4 典例 5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 103 kJ/(m2a),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2)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32、传递效率是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m2a)。返 回 题型技法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在求算该营养级与上一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时则不考虑人工输入的能量;而在求算该营养级与下一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时,则考虑人工输入的能量。返 回 解析 每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及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四个途径。因此,图中 A 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且同化的能量5.12.10.250.0552.51

33、03 kJ/(m2a),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2.5490.516103 kJ/(m2a),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2.5/16100%15.625%。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有两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9610314103(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110103 kJ/(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1010371031.17105kJ/(m2a)。答案(1)呼吸作用(2)15.625%12.7%(3)1.17105返 回 对点训练2(2019宜城市期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

34、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如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 1 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600 只;第二次捕获 500 只,其中有标记的有 150 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返 回(2)该食物网中有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若鹰要增加 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kg。(3)若 去 除 鼬,则 草 原 容 纳 鹰 的 数 量 会 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5、称为_,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返 回 解析:(1)鼠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 N600500150,解得 N2 000 只。(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有 5 条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若求所需最多能量,应选最长食物链,并按10%计算;若求所需最少能量,应选最短食物链,并按20%计算。若

36、鹰要增加 1 kg 体重,至少(选最短食物链“草高原鼠兔鹰”,按照能量传递 20%计算)需要消耗草 120%20%25 kg。返 回(3)若去除鼬,则鹰的营养级降低,其获得的能量增加,因此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4)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原因是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答案:(1)2 000 标志重捕法(2)5 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 25(3)增加(4)群落 丰富度 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

37、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返 回 3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ag 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 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_。返 回(2)图乙中,若 A 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 表示_,C 表示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 图 乙 可 以 总 结 出 生 态 系 统 能 量 流 动 的 主 要 特

38、点 是_。(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 X 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 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kJ(用所给字母表示)。返 回 解析:(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m2 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2)若 A 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 表示同化的能量,C 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

39、,而图乙中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 b,因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b/y100%。(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 aX2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 量 为 a(1 X)20%20%,根 据 题 干 中 的 条 件 可 知:aX20%a(1X)20%20%A,因此 a25A/(14X)。返 回 答案:(1)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2)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25A/(14X)返 回 题型三

40、“碳循环”图示类试题对碳循环图示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提供碳循环的概念图考查碳循环的特点;二是结合能量流动,考查碳循环的过程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根据碳循环的特点判断出生态系统的成分,而判断生态系统成分的关键往往以双箭头为突破口,因为双箭头只存在于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返 回 典例 6 如图所示内容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的细胞结构简图,试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图中_。(2)生 态 系 统 的 碳 循 环 是 以 _ 形 式 在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返 回(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

41、渠道由图中的_所代表的两种生态系统成分组成。(4)物质循环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试写出能量流动的特点:_。(5)图中所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温室效应愈发严重。试写出减轻温室效应的两个措施:_。返 回 解题师说一、学题型技法正确判断碳循环模型中的各种成分返 回(1)首先找出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 CO2 库,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的为大气中的 CO2库。(2)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箭头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剩余的成分为消费者。分析如下:返 回 二、学答题策略1先稳解基础小题保住分第(1)(2)(4)三小题,分别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

42、来源、碳循环的形式、能量流动的特点,属于基本知识较容易。第(5)题考查温室效应及解决方案,开放性题目,容易作答。2再慎推难度小题创满分第(3)小题,考查读图能力,熟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是解题关键,并能正确判断碳循环模型中的各种成分。返 回 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甲所固定的太阳能。(2)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而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即由图中的甲和乙所代表的两种生态系统成分组成。(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3、5)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包括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风能、太阳能,植树造林等。答案(1)甲所固定的太阳能(2)二氧化碳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3)甲和乙(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风能、太阳能,植树造林等返 回 三、防细节失分(1)正确区分碳循环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是以 CO2形式循环的。(2)记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第(3)题不要答成“甲、乙、丙”。返 回 对点训练4(2019汕头模拟)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一定时间内流经该生态系

44、统各营养级(、)能量的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别用 a、b、c、d 表示,其中 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返 回(1)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图甲中的_(填写字母)固定的。图甲中的食物链是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大量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请据图甲分析原因:_。(3)图乙中_(填写字母)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自身呼吸消耗、被_利用和未被利用。(4)若图乙中处于第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则短期内对处于第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的影响分别是_、_。返 回 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

45、生产者 D 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总能量。该图中的食物链有两条:DEB、DB。(2)大量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其原因是:大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加 CO2从大气中的 CO2库到生物群落的吸收速率。(3)图乙中,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 b3c3d3。而第三营养级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营养级,该营养级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没有 a3,故乙图中a1、a2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有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参与流动。(4)乙图中的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即的捕食者增

46、加,则短期内对的影响是减少,而随之增加。返 回 答案:(1)D DEB 和 DB(2)大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加 CO2从大气中的 CO2库到生物群落的吸收速率(3)a1、a2 分解者(4)增加 减少返 回 课堂强化训练 返 回 1(2019和平区一模)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其中 r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K、r 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 Nt1Nt。返 回(1)据图甲分析,K

47、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 S 和绝灭点 X,当种群数量高于 X 时,种群数量可以回升到 S,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但种群数量一旦低于 X 就会走向绝灭,这正是东北虎等濒危动物所面临的状况。为了保护东北虎,最有效的措施是_。东北虎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据图甲比较分析,r 对策物种的曲线特点是_,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1.47%,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_型增长曲线。返 回(3)图乙曲线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

48、,缓解草原的鼠 患。曲 线 表 明 蛇 发 挥 明 显 生 态 效 应 的 时 间 段 是_(用图中字母表示)。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 的角度将会_。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了标志重捕法,得到的结果是 N 只/km2。而鼠被捕获一次以后更难捕捉到,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解析:(1)图甲中,K 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 S 和绝灭点 X,当种群数量高于 X 时,种群数量可以回升到 S,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K 值。为了保护东北虎,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东北虎对维持生态

49、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返 回(2)据图甲比较分析,r 对策物种的曲线特点是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这样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 S型增长曲线。(3)图乙曲线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情况,ef 阶段鼠的数量急剧下降,说明该阶段是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鼠的数量减少减缓,图中 的角度将会增大。假设用 a 表示一次捕获并作以标记量,b 表示第二次捕获的带有标记的数量,c 代表第二次捕获量,则:Nacb,鼠的记忆力较强,会使第二次捕获的鼠中带标记的减少,即 b 的值减小,可推知 N 的值比真

50、实值偏大。返 回 答案:(1)环境容纳量(K 值)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间接(2)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 S(3)ef 增大 偏大返 回 2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 1 所示。生态学家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 2 所示。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生态学家采用_法对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进行调查,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2)树线上升过程中,该样地内群落发生了_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该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返 回(3)图 2 曲线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_呈负相关。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

51、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_。(4)树 线 上 升 的 幅 度 受 外 界 环 境 的 影 响,与 种 间 关 系_(填“有关”或“无关”)。解析:(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树木越来越多,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上升),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也在不断增加。返 回(3)图 2 说明,树线上升幅度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可能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相对静止。(4)树线上升的幅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52、,与种间关系有关。答案:(1)样方(2)次生 增加(上升)增加(3)树线上升幅度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 相对静止(4)有关返 回 3(2019荆州区校级月考)图 1 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 2 是该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 1 中乙表示化石燃料,图中还缺少一个重要的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_。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为缓解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答出两条即可)。返 回(2)假设图 2 中 A 种群同化的能量是 5.8109 kJ,其中有1.3109 kJ的能量传递给 E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

53、0%20%,则 C 种群同化的能量至多是_kJ。(3)在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植物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30%和 50%,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比 例分别 为 18%和 38%,则在这 一年中,该 植物种 群_(填“发 生”或“未 发 生”)进 化,理 由_。返 回 解析:(1)结合图示和题意分析可知,乙表示化石燃料,戊表示生产者,甲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库,丁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所以图中缺少由甲到戊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为缓解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

54、化石燃料燃烧;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2)求最多同化的能量,按照传递效率为 20%计算,则 C 种群同 化 的 能 量 至 多 是(5.8109 1.3109)20%20%1.8108 kJ。返 回(3)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30%和 50%,则 Dd 的比例为 20%,D 基因频率为 30%1220%40%,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18%和 38%,Dd 基因型频率为 44%,则 D 基因频率为 18%1244%40%,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所以种群没有进化。答案:(1)甲戊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2)1.8108(3)未发生 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返 回 “主观大题增分强训(四)”(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 观 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