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地理第一章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1-3题。1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A婴幼儿B青少年C青壮年D中老年2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C文化D交通3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缓解人地矛盾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提高住房价格 带动服务业发展ABCD下图为我国南
2、方地区某行政村不同年份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其中X、Y、Z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甲、乙、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2017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据此完成4-6题。 4与甲相比,该行政村乙年龄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上升B死亡率下降C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的发展5导致该行政村年龄结构由乙向丙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气候因素C社会变革D交通和通信62016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该村落生育率低,学生少B学生辍学严重C全部进城求学D师资短缺严重读“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7从图
3、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下图为“江苏省某地2014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9-11题。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 B婚姻家庭 C政治 D自然10图中甲至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乙、丙11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运输压力B加大迁入地环境压力C缓解迁
4、出地人地矛盾D加大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下图为“某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完成12-13题。12由图中数据可推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老年人口超过青壮年人口C外来人口超过本国人口D该国为人口迁出国13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形高低起伏不平,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 ,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目前西池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据此完成14-15题。14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人口合
5、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C人口合理容量小,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D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永远很小15据2012年3月7日联合早报报道,因叙利亚国内政局动荡,最近几天,至少有3000名叙利亚难民进人黎巴嫩,有超过8万名叙利亚难民进人约旦。引起这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 D自然生念环境因素 2019年2月12日,高德地图发布2019年春节出行报告,报告显示,从1月28日(小年)开始至2月4日(年三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等十个城市人员流出最多,成为“春节空城”。据此完成16-18题
6、。16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国内人口流动B国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17导致该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经济发展快B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C受传统文化影响D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18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的影响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减轻农村环境压力 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ABCD读图,回答19-21题。19图中ABCD四点中对应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是AA处BB处CC处DD处20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21甲处可能出现的是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
7、“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据此完成22-23题。22“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偷袭政策的差异23“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增加劳动力 大力开发资源 提升住房价格 劳动服务业发展ABCD近几十年来,沙特的石油工业迅猛发展,外籍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下图为沙特及周边地图略图。完成24-25题。24沙特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8、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政治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25石油工业的发展,对本国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是促使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 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促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ABCD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福建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量迅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前比较,我省人口迁移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是从“沿海向内陆”模式逆转为“内陆向沿海”模式。材料二 2000年福建省部分设区市人口流动状况。外出人口外来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万)人数(万)占全省外出人口比重()占本地区总人口比重()人
9、数(万)占全省外采人口比重()占本地区总人口比重()净流动(万)厦门205.3115.823.427.7189.3514.1243.5273.53宁德299.1344.519.6114.8826.034.408.17-18.48甲728.3087.0218.7911.95164.5027.8322.5977.48乙281.6657.1312.3420.2836.426.1612.93-20.71(1)若材料二中甲、乙两城市是南平和泉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 ,乙城市是 。(2)影响福建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3)大量外来人口流人甲市,对该市会产生哪些影响?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1) 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三个年龄段(0-14岁、15-64岁和65岁以上)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2) 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
11、征。(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28.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盆地四周的冲积扇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1) 推测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2) 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阿拉斯加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推测阿拉斯加州人口主要分布地,并分析其自然原因。高一地理第一章测试题参考答案1D 2A 3C 4C 5A 6
12、A 7D 8B 9A 10B 11D 12C 13B 14C 15A 16A 17C 18D 19C 20B 21C 22A 23B 24A 25C 26(1)泉州 南平;(2)(社会)经济因素;(3)有利影响:缓解劳动力不足;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该市的综合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促进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可能带来某些社会问题,如对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问题。27(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进入严
13、重老龄化阶段(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3)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4)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28.【答案】(1)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原因: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较充分;光照资源丰富;主要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2)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29.【答案】主要分布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原因: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南部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濒临海湾,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较早,经济较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