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
2、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从材料“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自由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
3、,得出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第(2)问,从材料“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等得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相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第(3)问,利用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或荣誉与
4、税捐相适应);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相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3)积极作用: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2(2019南通高三调研)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第一度变法,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令民为什伍”,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内容。商鞅变法不仅法度严明,而且推行有力。起初,很多秦国之民感觉不便施行,甚至太子也犯法,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法令的彻底推行铺平了道路。秦迁
5、都咸阳后,商鞅继续展开第二度变法。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此项经济改革是变法的重中之重,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在对外的战争中不断获胜。因此,汉代王充大赞“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2)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值得后世改革者借鉴的成功经验。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令民为什伍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此项经济改革是变法的重中之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强化国家统治、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
6、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等角度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第一度变法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商鞅变法不仅法度严明,而且推行有力商鞅继续展开第二度变法”概括归纳,从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等方面回答。答案:(1)措施: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影响: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国家强化统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
7、;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注重制度变革。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得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
8、!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说明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光宅中原”等信息概括回答;第二
9、小问,根据材料二“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等概括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孝文帝的改革决心方面回答。答案:(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4(2019南京、盐城三模)市易法是力推的富国之法,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时期,随着大商人势力的发展,他们在本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欺凌压榨外来商人,盘剥勒索本
10、地行铺稗贩。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朝廷在京师设立市易务。尔后,全国较大城市亦陆续设置市易务或市易司。设立市易务的初衷是使“出入不失其平”“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以及“因得取余息以给公上”。方宝璋怎样看宋代市易法材料二市易务拥有“增”“损”物价的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招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市易务吏人众多,如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就突破了这一限制。法定的市例钱远不够增设的吏人俸给,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魏天安王安石市易法真相:国家强制
11、剥夺国民财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推行王安石市易法的主要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市易法的初衷并没有真正实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所列现象带来的影响。(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从经济的视角评价市易法的利弊得失时我们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随着大商人势力的发展盘剥勒索本地行铺稗贩”,从当时市场秩序的状况方面回答实行市易法的背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设立市易务的初衷是使出入不失其平”等,从平抑物价、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指出实行市易法的目的。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市易务拥有增损物价的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
12、外衣”等信息,从国家过度干预、执行机构动机和手段不当等方面概括指出市易法的初衷并没有真正实现的原因;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失灵、部分商人破产、改革阻力增大、埋下变法失败的隐患等方面简析材料中所列现象带来的影响。第(3)问,注意是从经济的视角评价市易法的利弊。答案:(1)背景:大商人垄断经营,扰乱商业秩序。目的:平抑物价;抑制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原因:国家过度干预商业;执行机构动机、手段不当。影响:市场失灵,价格扭曲;部分商人破产,百姓生活受影响,滋生官场腐败;矛盾激化,改革阻力增大,埋下变法失败的隐患。(3)标准:
13、改革措施是否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5(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最后一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全国警察局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
14、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材料二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19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世纪3040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
15、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1861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上层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等信息,从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等方面概括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上层统
16、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等信息,从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俄国自由派官僚的文化素养和他们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的联系等方面概括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分别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解答。答案:(1)认识:农奴制度是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农奴制是造成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农奴制是造成俄国落后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2)原因: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俄国自由派官僚的文化素养较高;自由派官僚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思想进步。影
17、响: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是,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6(2019江苏高考压轴卷)日本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不仅是促成明治维新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也影响到近代日本国家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对领土狭小且海岸线漫长的日本来说,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在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
18、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还能够被抹上神道的色彩。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于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因此,日本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民族主义,找到了一个协调文化传统与当下冲突的途径,即通过维新追求“富强”的道路。这一新发现的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自由主义”的宪法运动。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9、识,简析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等,从民族危机、日本文化的选择和倒幕运动等方面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保留封建专制残余等方面回答。答案:(1)主要因素:民族危机的刺激;文化选择相对自由;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中下级武士领导维新运动。(2)影响:推动日本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崛起为东方强国;日本教育和军队强调效忠天皇;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保留大量封建专制残余;推动日本踏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