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8 页 高二生物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题前,请考生认真填涂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答题时,将第 I 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中,将第卷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位置。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其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B.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C.该“媒介”pH 的稳定与 HCO3和 HPO42等离子有关 D.血红蛋白、尿素、神经递质、抗体可
2、存在于该“媒介”中 2.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细胞及毛细血管,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相比,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B.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不会引起的 pH 大幅度变化 C.中的氧气到达至少需要经过 4 层细胞膜,中的氧气浓度低于处 D.肌肉细胞缺氧时的 pH 会降低,但由于 Na2CO3的调节作用其 pH 会维持相对稳定 3.某人腹泻,一朋友给他注射食用盐兑开水的浓盐水进行治疗,并以为“盐水越浓消炎效果越好”,结果导致他的手肿胀流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水未经灭菌处理,会导致局部细胞感染坏死 B.浓盐水会引起局部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可能使细胞坏死 C.此
3、人恢复健康需要药物治疗及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参与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 B 和 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第 2 页,共 8 页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 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5.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 段 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 段 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
4、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6.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 A1和 A2的两极 a、c、d、e 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 b、f 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ab=bc),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A.在 b 点与 f 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刺激 b 点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刺激 f 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刺激 b 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刺激 f 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刺激 b 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刺激 f 点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激素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
5、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B.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D.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8.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9.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 3 页,共 8 页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6、C.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 D.如果内分泌腺为胰岛,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 10.从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室外,人体中不会发生的是 A.机体散热量先减少后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D.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11.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对 a、b、c、d 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 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b 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C.c 细胞与 d 细胞均在胸腺中成熟 D.d 细胞受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 12.接近人体的蚊子,可借助汗液散发出的体味寻找适合的部位叮咬。叮
7、咬部位因释放组织胺而出现红肿现象,并产生痒感。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 B.红肿等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C.“汗气”为蚊子传递了物理信息 D.产生痒觉的中枢是下丘脑 13.如图左侧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图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那么一段时间后,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 B 侧弯曲、向 A 侧弯曲、向 A 侧弯曲 B.向 B 侧弯曲、向 B 侧弯曲、向 B 侧弯曲 C.向 A 侧弯曲、直立生长、向 A 侧弯曲 D.向 B 侧弯曲、直立生长、直立生长 第 4 页,共 8 页 14.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乙图中处生长素浓度
8、在甲图的 DE 段,则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BD 段 B.若乙图中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BD 段,则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F 点以下 C.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AB 段,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EF 段 15.吊兰根在单侧光照射下会背光弯曲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单侧光影响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需 Ca2+参与,为验证该发现,不需要对吊兰根进行的处理是 A.单侧光照射 B.单侧光照射并用 Ca2+处理 C.单侧光照射并用钙通道阻断剂处理 D.无光条件下用 Ca2+处理 16.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 GA(
9、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 B.用 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发育 D.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豌豆、跳蝻、田鼠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如果在重捕前有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计算出的结果偏小 C.对于一些趋光性的昆虫,可以使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D.密闭的培养瓶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最终长期稳定在 K 值附近 18.“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
10、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 B.t1-t5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 C.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 19.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在交配后将公螳螂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B.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 0 D.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第 5 页,共 8 页 2
11、0.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连续 10 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6 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 B.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 C.10 年内,第 4 年的种群数量最大 D.第 8 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2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的空间结构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研究池塘群落不包括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 D.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22.下图是 3
12、 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图中甲、乙、丙对应关系的是 A.突触、突触小体、突触间隙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 C.种群特征、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 D.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 D.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 24.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 a4+a7 B.能量散失 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
13、利用 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100%2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I、II、III、IV 代表不同营养级,E1和 E2代表能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 IIIIIIIV B.该能量金字塔适用所有生态系统 C.E1的能量来源有光能或化学能 D.完成物质循环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I 和 IV 26.如图所示某生态农业的生态系统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第 6 页,共 8 页 A.图中蚯蚓和食用菌是本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图中家畜是本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此生态
14、农业减轻了作物秸秆燃烧造成的温室效应 D.图中生态系统能量实现了循环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 2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中,碳元素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 B.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C.乙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28.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C.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D.山区
15、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29.如图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 A.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 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C.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3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第 7 页,共 8 页 第 II 卷(非选择
16、题,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40 分)31.(10 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 f 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 B 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 B传到 A 的原因是_。(2 分)(3)假设 a 是一块肌肉,现切断 c 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 e、b 两处,则:刺激 e 处,肌肉 ;刺激 b 处,肌肉 。(填“收缩”或“不收缩”)(4)已知 A 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 B
17、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5)长期记忆与 有关。32.(10 分)人体内环境稳态是通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2)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对血糖利用率将增加。人体_激素分泌量增加,通过_和_ 等途径,升高血糖含量。(3)高
18、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_(至少列出两点)(2 分)(5)研究发现,病毒感染能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使效应 T 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_免疫功能。当该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其特点是_,从而表现出抵抗力增强。33.(10 分)为探究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人们用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分别处理绿豆种子 12 h,再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第 8 页,共 8 页 (1)2,4-D 是_(激素)类似物,该激素在促
19、进植物生长方面与_(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最好先进行_,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条件;在实验过程中,若 2,4-D 溶液的浓度较高,可用_法处理萌发的绿豆种子。(2)在该实验条件下,1.6 mgL的 2,4-D 溶液对根和芽的作用分别是_和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生长;由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在对_(器官)生长的影响上体现了两重性;若想在另一器官上也体现两重性,至少还需增加一组浓度为_mgL1的 2,4-D 溶液。(3)为了进一步确定用于培养无根豆芽的 2,4-D 溶液的最适浓度,应选择在_mgL1和_mgL1之间再设置若干组等浓度梯度的 2,4-D
20、溶液。34.(10 分)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 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用字母表示)。在、过程中碳以_形式进行循环。(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法。(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 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 1kJ 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15
21、,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2 分)(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_。生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ADBCDBDD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BBBDCCCB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BBACDBBAD 二、选择
22、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 分,共 40 分)31.(10 分)(1)感受器 d 细胞体或树突(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 分)(3)不收缩 收缩(4)B(神经元)持续兴奋(5)新突触的建立 32.(10 分)(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后两空顺序可互换)(3)等于(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2 分)(5)细胞 二次免疫 反应快而强 33.(10 分)(1)生长素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预实验 沾蘸(2)抑制 促进 根 1.9(3)0.7 1.3 34.(10 分)(1)B、D CO2(2)样方法(3)N+R(4)45 37(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 分)(6)次生演替 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高低 或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