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532.55KB ,
资源ID:33017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3017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战2013高考1978-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古诗词鉴赏_部分5.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战2013高考1978-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古诗词鉴赏_部分5.pdf

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怀。【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应抓住“直”“方”及注释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 吴融 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2007 湖北卷)【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

2、(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l)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答:(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

3、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2007 天津卷)【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

4、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天津卷【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解析】(1)对画面内容作想象、解说即可。(2)要分析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两种艺术手法,同时要结合诗句作分析。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本曲前

5、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浙江卷【答案】(1)流水 白云(2)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1)【解析】考查了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可将诗歌中的意象一一勾画出来,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加以判断。(2)【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诗歌注释所给内容,“鹦鹉洲是渔夫居处的代称”,“渔夫”这一意象在诗歌中一直都有隐逸的内

6、涵,再结合全诗内容,不难得出结论。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重庆卷【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

7、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解析】(1)“造物”指天;“觉春生”,感到春意发生了;“安排著”,已经准备好。苍天有情,表现在天虽不语,却能感觉到春意发生了,殷勤的安排四时季节,生成万物。(2)张维屏的诗较多的反映了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抵制外侮的新主题和反帝爱国的新感情,是近代诗歌的先声。这首诗以新雷为题,借自然界的冬去春来,比喻社会变革,表现作者对于新世纪的憧憬,和对未来的信心。龚自珍的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这首诗写离别京都得心情,以落花为比喻,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对于京都得依恋,和对国事的关切。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

8、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艘:小船。海幢,即海幢寺(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广东卷【答案】13(1)晚:归艘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解析】略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9、,暮去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湖北卷【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这是一道比较鉴赏的题目,首先应该仅仅抓住各自的诗意的不同,把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找出来

10、,然后根据问题回答。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安徽卷【答案】12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

11、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 李商隐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福建卷【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

12、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炼字及古诗鉴赏的技巧,回答时要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感情。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

13、招采露砌魂。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 1996 年 12 月第 2 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

14、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 _ 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湖南卷【答案】14,“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解析】林黛玉写得非常灵巧,她聪明机灵,“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用“偷来”“借得”写得很有风趣。实际就是写白海棠像梨花那么白,那么有风韵。又用梅花的精神来比它,用“借得一缕魂”这种措辞,看出黛玉的巧。薛宝钗有两句诗,写得不

15、错:“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白海棠是很白的,所以说它“淡”。淡到极点,白的,才感觉到花更艳。这也符合薛宝钗的气质。她为人就非常淡,淡里表现她的出色,即艳。所以她抽到的花签又说“艳冠群芳”。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无魏初 去风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

16、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江苏卷【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诚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解析】略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

17、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江西卷【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解析】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结合诗人的写作风格能更方便的理解诗歌主旨。杨万里善于敏锐地发现与迅速地把握自然万物,细腻的描写出来,并善于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领悟与体验,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18、。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辽宁卷【答案】16(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解析】苏轼东坡赏析 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

19、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苏轼从政之道充满了荆棘。他 44 岁任湖州知府的时候,以文字遭谗,被控入狱。获释后,45 岁被谪黄州。他在黄州溪山的东坡拾瓦砾、刈草,于大雪中做成“雪堂”。题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暇时读书作诗,曾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他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东坡本是一地名,在当时黄州(今湖北黄冈)城东。原是几十亩荒地,后拨给诗人开垦耕种,于是诗人自号东坡,也许就是因为这段山路就象是他的经历和遭遇一样曲折坎坷。从中也可看出诗人开阔的胸襟。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20、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山东卷【答案】14(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在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

21、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雪”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四川卷【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

22、?”、“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解析】(1)题干要求结合全诗赏析,本诗除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底下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离家越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

23、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绘:依筇的归客、凄冷的萤光、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扣住“夜”字,写情句句不离“归”字。回答时分析到位即可。(2)诗人在最后一句写看到自家灯光和灯下的身影,戛然停笔,含意未申。然而通过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这里没有点明屋内人的身份,可以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

24、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5 浙江卷【答案】16 (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诗词中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1)细读原诗就会

25、发现“两竿落日”“入暮”这样表示时间的字眼,从而不难得出这两首诗是描写的傍晚时刻的景色;而两首诗都出现了荷与西风的意象,第二问的答案也很容易得出。(2)“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

26、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那么,这首诗中的诗人之恨是什么呢?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外为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还有诗的前两句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读者自会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的绿荷之“恨”而安

27、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句诗大意是: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诗人之所以这样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诗人观察细致,联想丰富,并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清池之中碧绿的荷叶掩映着荷花的动人景象,而且借“荷叶畏热”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暑热的真实感受。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

28、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_ 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5 重庆卷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答案】15、(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 1315 题。喜迁莺端午泛湖 黄裳 梅霖初

29、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筳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肪,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槕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13.作品显示端午习俗的词语有龙舟、等。14.作品生动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1)色彩 例子:_(2)_ 例子:_ 15.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_ _ _ 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上海卷【答案】(四)13.角黍(香蒲)斗巧结彩丝 14.(1)浪花飞作湖间雪 红旗闪电(2)如:声

30、音画鼓喧雷(其他角度与钾例子也可)15.(1)动静映衬,鲜明对比(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意思对即可)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全国卷 I【答案】12(

31、1)一层:写景写出郊野美丽可爱的景色。二层:叙事写牧童手执鞭子,骑着老黄牛,三层:议论写作者对这幅画的感受。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略 【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解析】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

32、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 王炎 山宴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 山,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忙、秋收。(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答:_ _(

33、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_ _ _ 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全国卷 II【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辨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烟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解析】略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

34、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注释:将:岂 纪:经营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答:【】【】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

35、考试语文 2006 北京卷【答案】D、E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解读本诗主要抓住陶诗的特点及一贯的思想主题,本诗也不例外,它主要描写了田居生活的乐趣,因此选项中的相思主题与原诗相去甚远。结合具体诗句,明了思想感情,那么这里的乐趣就不难表达出来。(四)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 1416 题。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4.“黄钟”是

36、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概。C.“孔森”、“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 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6 上海卷【答案】14曲牌 15B 16“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

37、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5 山东卷【答案】16.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初读原诗,注意作者戴复古下有注释,为南宋后期诗人,由此可以联想当时

38、的背景。然后进一步抓取诗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愁”。二者结合起来考虑,“愁”应为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后,眺望而产生了山河破碎的感受。“最苦无山遮望眼”实际上是对“愁”的进一步解释,因无山遮隔,致使中原沦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陷之地,尽在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愁之感。因此这一句是借山寄愁的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 14-16 题。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

39、“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谁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_ 千古长如白练飞:_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15.【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的手法,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40、;“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千古长如白练飞”用比喻手法,“白练”写出了瀑布的形状、色彩,“飞”字写出动态之美,“千古”在时间上拓展和延伸,有较强的表现力。16.【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鉴赏能力。本题具有引导限制性又有开放灵活性。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能给分。如若同意,可分析徐诗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如果反对,可从徐诗的构思、意象、手法等方

41、面加以阐发。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答:_(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_ _ 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5 天津卷【答案】16(1)“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

42、在的感慨,侧重怀古。【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中关键字的理解,要点明它在全诗中的作用,并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解析】此题须联系诗后的注释,以及诗中“夕阳”“寒鸦”“目断”等词语来理解全诗表达的感情,再与苏轼的词比较就不难了。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1)两诗

43、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 2005 湖南卷【答案】(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 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解析】第一问作答时重点理解“壮年”和“垂暮之年”的用意。第二问作答时重点理解喻体为“剑芒”的用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