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2.根据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进一步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够分析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起源的条件(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3)集市演变成城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扩大及市政设施建设的发展。2.城市发展史(1)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2)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
2、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差异表现城市化水平表现特点发达国家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较低,差异较大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为什么
3、?答案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所以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的影响2.不利影响(1)环境问题:加剧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2)资源、生态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耕地减少;城市因水资源短缺而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3)社会问题: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城市道路拥挤,交通事故频发;住房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3.解决措施: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思
4、考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不合理的城市化造成的,其根源在于城市化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城市畸形发展。探究点一城市化2016年5月20日,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了一项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市中,他们所生产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量的80%。1.读“19111990年上海市用地规模和人口的变化”,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显示上海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2)除此以外,城市化还有哪些表现?(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数量
5、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读“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分为哪三个阶段?目前处在哪个阶段?(2)完成下列表格。阶段城市化水平主导产业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3)推测我国可能处在_阶段。答案(1)缓慢发展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发达国家目前处在成熟阶段。(2)阶段城市化水平主导产业第一阶段30%第一产业第二阶段30%70%第二产业第三阶段70%第三产业(3)加速3.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以下表格。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答案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
6、发达国家早慢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城市发展不合理1.城市化的内涵和标志(1)内涵(2)标志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
7、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中小城镇和乡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加人口迁回市区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
8、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丁 B.丙C.乙 D.甲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出现的现象是()A.功能分区不明显 B.逆城市化C.城市中心空洞化 D.郊区城市化答案1.A2.D解析第1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
9、,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乙表示世界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进程加快,故丁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第2题,中国的城市化现阶段发展迅速,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郊区不断变为城市,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探究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城市热岛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答案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居民区、商业区和城郊居民区,公园的气温较低,农田区和郊区气温最低。2.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答案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过度集中,排放大量废热。市区人工建筑物较多,改变了城市的自然下垫面,绿地、水体等自然下垫面相应减少,造成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升高
10、。城市大气污染相对较重,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的热辐射,加剧温室效应的影响。3.说出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并简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答案消极影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引起城市热力环流;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等。积极影响:利于市区污染物的扩散;对城市工业区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措施:增加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降低建筑物密度,主干道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把污染重和耗能高的企业及卫星城布局在环流圈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城市化不仅带来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而且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
11、成后,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具体影响及成因、措施如下表:表现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业及交通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导致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改变地形、破坏植被、硬化路面、过量抽取地下水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开采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对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机制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
12、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等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设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双选)()A. B. C. D.4.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13、(双选)()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答案3.AC4.BD解析第3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流量最大,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流量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4题,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可以防治城市内涝。图表特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镇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镇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对比。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从图a到图c,该区
14、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A.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减少B.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增多C.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不变D.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小城市数量减少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从图a到图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A.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减少B.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增多C.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不变D.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小城市数量减少 1.材料即图名,主题为城镇发展过程。2.中心城市用地规模、集镇数量和小城市数量。 1.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集镇数量减少,小城市数量增多。 A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
15、图”。读图回答(1)(2)题。(1)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A.abc B.bacC.cab D.bca(2)图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规模扩大A. B. C. D.答案(1)B(2)D解析(1)一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的。(2)均是城市化的标志,但是图中显示出来的只有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规模扩大。据联合国的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结合下图回答12题。1.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城市出现于
16、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城市都是由集市逐步演变而成的城市功能最初主要为商品生产中心A. B.C. D.2.下列不属于世界城市化最快时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许多国家的城市发展不合理B.小城镇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发展速度C.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不断增多D.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大于乡村人口数量增长答案1.A2.B解析第1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剩余农产品,由此出现了社会分工,后逐渐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第2题,世界城市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飞速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体表现为城市化速度快,城市人口增长快,大城市数目增多,特大城市不断涌现,甚至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
17、 “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下图为“潮汐车道”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3.关于我国“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郊区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B.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城市房价高C.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D.通过建卫星城缓解城市压力4.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左侧车道汽车向郊区行驶B.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C.通过增加道路面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D.018:00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答案3.B4.C解析第3题,“钟摆族”由于城市房价高等原因,选择在城市工作,郊区
18、生活。第4题,潮汐车道的设置并没有增加道路面积。5.读“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_;其中主要标志是_。(3)“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国家,主要原因是_。(4)比较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答案(1)11亿20亿(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发展中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迅速发展,有些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4)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
19、市化进程特点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乡村;邑,是居民点,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都,是早期的城市。据此回答12题。1.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A.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B.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C.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2.最初的乡村聚落形成于()A.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时期B.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时期C.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20、答案1.D2.A解析第1题,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注意题目要求“乡村与城市的联系”。第2题,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形成了分散的乡村聚落。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34题。3.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英国a阶段 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 D.印度c阶段4.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答案3.C4.B解析第3题,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
21、城市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a或b阶段。第4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回答56题。5.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M1 B.M2 C.N1 D.N26.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答案5.B6.D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M1、M2两曲线代表某区域城市化水平曲线。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可推断M2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第
22、6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N1、N2两条曲线相交,表示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减弱答案7.B8.C解析第7题,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B对。第8题,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大,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C对。生活用水量增加不是地表径流增加的原因,A错。植被覆盖率增加,
23、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B错。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错。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910题。9.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10.“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答案9.D10.B解析第9题,“握手楼”密度很大,农民建设“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扩大居住面积,提供足够多的出租房屋,增加租金的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第10题,根据材
24、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该中心城市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如图乙所示。读图完成1112题。11.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12.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据图可知,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这样设计的原因是防止人为践踏,故C项正确。
25、第12题,据图可知,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减少内涝情况的发生,故选B。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完成1314题。13.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 B.C. D.14.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 B.C. D.答案13.D14.C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城市的四个指标都是最高的,因此判断该城市发展水平最高。故答案选D项。第14题,读图可知,城市和城市在创新带动能力指标上是最高的,说明两
26、城市在高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虚线代表_国家,实线代表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_。(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的数量及变化特点是_。(3)由图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答案(1)发展中发达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2)数量不断增多,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数量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3)起步早,水平较高,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起步晚,水平较低,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解析由图甲、图乙信息判断发展中国家城市
27、化起步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发达国家,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16.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请列举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列举两项吗?(3)乙图气候资料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_和_效应,从气温和降水方面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用地紧张;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2)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3)热岛雨岛“热岛”成因:城市生产、生活活动释放的热量多,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雨岛”成因:由于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增多,尘埃作为水汽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