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1.18MB ,
资源ID:3301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301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白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白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pdf

1、高一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白城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文学创作如何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十分迫切的课题。如果并不严谨地划分,我们大致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幻想题材等类型。这些作品不论描写的是什么,都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好,那就是如何看待并评价我们的历史。尽管历史是人类生活的“过去式”,但它总是或隐或显地影响着现实中的人们,并对人们如何认识自己、如

2、何选择未来产生重要作用。不论是现实中的人还是未来的人,无不被打上历史的烙印。这种烙印一方面来自客观的生活方式、风俗伦理等外在于个体的社会存在,并不自觉地渗入人们的血液之中,演化为潜意识表现;另一方面来自个体对历史文化内在的主观自觉的接受并形成个体认知,转化为观念性价值取舍。历史文化资源有多样的存在形态,比如留存下来的各种典籍,以实物形态呈现的历史原貌,口耳相传或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某种传说、风俗等。无论如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重回历史。在许多典籍与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历史的风貌,获得精神上的激励。我们知道,一定的文明,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建立起与

3、自身发展相应的方法论与价值体系。在陶寺遗址中,我们看到了巨型观象台的观测点“地中”。人们为了更好地把握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研究感受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寻找“地中”成为那一时期人们的科学命题与意义归属,它升华为哲学概念、方法论与价值观,超越了实用含意而成为文化追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这样的价值观。当然,尽管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价值认同上存在差异,但就人类而言,仍然存在着超越其差异的共同价值观,如爱、善、真等。但是,当一种文化处于强势时,往往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否定不同文化形态的差别。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渐成强势,成为衡量其他文化的“标准”。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某种必然性,也存在

4、着历史的无奈与悲凉。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既改变了历史演进的方向,也为人类日常生活创造了新的方式,同时,也引发了诸如资源的巨大消耗、自然生态的破坏、社会以及国际秩序的不平等问题,特别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其发展显现出巨大的局限性,人类在寻找未来出路的过程中陷入迷茫。究其根本原因,是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如何构建具有民族文化传统、适应时代要求、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化形态与价值体系,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而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通达未来的方向,构建具有现高一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代意义的价值体系,最急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

5、仍然有丰富的可以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资源。这些源于传统又立足现实,既具有现代意义又体现出充沛的现实精神的价值观,对当下人类的发展模式、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启示。由此中国的作家当然也能够提供充满思想深度、想象魅力与艺术活力的精彩的中国故事。(摘编自杜学文用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个作家,不管你想写什么题材的作品,直面历史这个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B.相比其他实物形成的历史资源,典籍更有其优越性,它可以让人们获得精神激励。C.综观文明的发展,具备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两个因素,就会形成一定的文明。D.西方文化在处于强势时,它不但以自己的

6、标准否定了其他文化,还将其进行消除。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先点出历史文化资源的话题,接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提出如何用好历史文化资源的问题。B.文章从对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价值认同上存在差异的论述引出了关于人类价值体系存在缺陷的讨论。C.文章从好、坏两方面阐释了工业化、现代化给人类历史带来的影响,体现了思维辩证性。D.文章按照总分总结构来组织,末段指出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可以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对“现实人”的影响很大,它关系到现实人如何认识自己和如何选择未来的问题。B.寻找“地中”是中国以外的人无法理

7、解的,因为不同地区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C.历史文化资 源 的 存 在 形 态 具 有 多 样 性,其 作 用 不 尽 相 同,但 都 会 带 领 着 我 们 重 回历史。D.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寻素材,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讲出有思想深度的精彩的中国故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人口在城镇化的大潮下流动频繁,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镇迁徙。原有的城乡二元格局被打破,乡村大批文化精英远离乡村,选择对乡土的整体性逃离。就塑造乡村文化秩序而言,本应肩负乡村文化振兴重任的他们,处于一种“不在场”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的

8、“空心化”。乡土社会的血缘、地缘特征逐渐被削弱,现代化的楼房建筑取代了传统民居,传统村落大量消失。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乡村社会出现了文化景观破碎化与“文化孤岛”现象。城市和乡村本就属于一种整体性文化,城乡文化不应割裂,而应“和而不同”。高一语文试卷 第3页,共10页现在,城市文化破坏了乡村文化生态,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大量流失,乡村文化代际传承出现断裂。农民原有的生活状态、语言习惯甚至价值观念都在悄然变化。留守农民不再信奉诞生于传统农业文明的价值观念,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普遍出现了集体性身份焦虑。淳

9、朴乡风日渐衰落,“重义轻利”等乡村道德观念被侵蚀,封建迷信、盲目信教等低俗风气逐渐成为乡村文化的新常态。(摘编自刘志刚等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互哺)材料二:当前乡村文化困境有目共睹,其根源在于思想观念。不少人以现代化的理论想当然地解释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认为农耕文明所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中国要快速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城市化之路,乡村及其文化的衰落是必然的。这是对乡村文化的误解。中国是一个以农耕开国的国家,其乡村文化创造并保存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农耕技术、农业遗产,更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本体的参悟智慧

10、。在与天、地、人的交流中,中国乡村文化创造了敬天法祖、崇德向善、仁义忠孝、节俭循环的生活智慧,对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不可否认,乡村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在接受城市文化积极影响的同时,其蕴含的民间智慧、淳朴民俗也会对城市文化产生强烈影响,与城市文化形成互补。(摘编自刘忱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材料三:对于有几千年农耕文明史的中国而言,城市文化并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状态,城市文化不可能取代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不可能沦为城市文化的附庸。城乡文化具有同源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城乡文化共同的深厚根基。不可否认的是,产生于传统农耕社会的乡村文化,存在着与现

11、代文明不相适宜的糟粕,但是乡村文化承载着中国文明演进的根脉。乡村文化凝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城乡文化不可能采取相同的发展模式,城乡文化一体化是在保持城乡文化特质差异基础之上的均衡发展,从而形成城乡文化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和谐发展局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和发展农耕文明。乡村文化振兴不是简单复制现代城市文明,而是在借鉴城市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对原有的多村文化的扬弃。在保持乡村文化个性的基础上,重塑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推动城乡文化的和谐共生。(摘编自刘志刚等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互哺)4.下列对乡村文化相关内容的理

12、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浪潮,大批农村劳动力迁徙到城镇,打破了原来的城乡二元格局,这是导致当前乡村文化“空心化”的直接原因。B.文化景观破碎化、“文化孤岛”现象、乡村文化代际传承断裂等都是当今乡村文化面临的问题,也是振兴乡村文化应该解决的问题。C.认为我国农耕文明代表了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乡村文化蕴含祖先的生存智慧,时至今日仍有重要价值。D.振兴乡村文化需要对原有的乡村文化进行扬弃,因为乡村文化既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含有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宜的糟粕。高一语文试卷 第4页,共10页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13、分)()A.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任何以牺性乡村文化为代价来推进城镇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B.我国乡村文化中蕴含着敬天法祖、崇德向善、仁义忠孝、节俭循环、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如今这些价值观念面临着城市文化的冲击。C.振兴乡村文化既需要继承优秀的乡村文化,也需要借鉴城市文化,这样才能推动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形成与城市文化内涵相同的乡村文化。D.材料一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文化面临的诸多困境,材料二分析了当前乡村文化遭遇困境的原因,材料三分析了如何重塑城乡文化的关系。6.如何正确认识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4、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 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沟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山下的路口坐下,看书。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树上缀满了珊瑚球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在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棱棱”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

15、为这些鸟太小,肉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如:春天燕子飞来时,家家都把窗户打开,希望燕子到窑里来做窝;很多家窑里都住着一窝燕儿,没人伤害它们。谁要是说燕子的肉也能吃,老乡们就会露出惊讶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儿嘛!”仿佛那无异于亵渎了神灵。种完了麦子,牛就都闲下了,我和白老汉整天在山里拦牛。老汉闲不着,把牛赶到地方,跟我交代几句就不见了。有时忽然见他出现在半崖上,奋力地劈砍着一棵小灌木。吃的难,烧的也难,为了一把柴,人们常要爬上很方很陡的悬崖。老汉说:“过去不是这样,过去人少,山里的好柴也砍不完,密密匝匝的,人也钻不进去。”老人们最怀恋的是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老红了(红军)那阵儿,吃也

16、有得吃,烧也有得烧,这咋会儿,做过啦!”老乡们都这么说。真是,“这咋会儿”,迷信活动倒死灰复燃。有一回,传说从黄河东来了神仙,高一语文试卷 第5页,共10页有些老乡到十几里外的一个破庙去祷告,许愿。白老汉不去。我问他为什么,他皱着眉头不说,又哼哼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伴随着一阵山歌,白老汉担着两捆柴回来了。“饿了吧?”他问我。“我把你的干粮吃了。”我说。“吃得下那号干粮?”他似乎感到快慰,“哼哼唉唉”地唱着,带我到山背洼里的一棵大杜梨树下。“咋吃!”他说着爬上树去。他那年已经五十六岁了,看上去还要老些,可爬起树来却比我强。他站在树上,把一杈杈结满了杜梨的树枝撅下来,扔给我。那果实是古铜色的,小指

17、盖儿大小,上面有黄色的碎斑点,酸极了,倒牙。有一回我半夜起来去喂牛,借着一缕淡淡的月光,摸进草窑。刚要揽草,忽然从草堆里站起两个人来,吓得我头皮发麻,不禁喊了一声,把那两个人也吓得够呛。一个岁数大些的连忙说:“别怕,我们是好人。”白老汉提着个马灯跑了过来,以为是有了狼。那两个人是说书的盲人,从绥德来。天黑了,就摸进草窑睡了。白老汉把他们引回自家窑里,端出剩干粮让他们吃。陕北有句民谣:“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汉和两个盲人长吁短叹,唠了一宿。第二天晚上,白老汉操持着,全村人出钱请两个盲人说了一回书。书说得乱七八糟,李玉和也有,姜太公也有,一会儿是伍子胥一夜白了头,一会儿又是主席语录。窑顶上,

18、院墙上,磨盘上,坐的全是人,都听得入神。可说的是什么,谁也不清楚。人们听的是那么个调调儿。陕北的说书实际是唱,弹着三弦儿,哀哀怨怨地唱,如泣如诉,像是村前汩汩而流的清平河水。河水上跳跃着月光,满山的高粱、谷子被晚风吹得“沙沙”响,时不时传来一阵响亮的驴叫。白老汉搂着孙女留小儿在人堆里,小声跟着唱。亮亮妈带着亮亮坐在窑顶上,穿得齐齐整整。留小儿在老汉怀里睡着了,她本想听完了书再去饲养场上爆玉米花的,手里攥着那个小手绢包儿。山村里难得热闹那么一回。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来看我,带来了乡亲们捎给我的东西:小米、绿豆、

19、红枣儿、芝麻我认出了一个小手绢包儿,我知道那里头准是玉米花。那个同学最后从兜里摸出一张十斤的粮票,说是老汉让他捎给我的。粮票很破,渍透了油污,中间用一条白纸相连。十年过去了。前年留小儿来了趟北京,她真的自个儿攒够了盘缠!她说这两年农村的生活好多了,能吃饱,一年还能吃好多回肉。“清平河水还流吗?”我糊里巴涂地这样问。“流。”“你爷爷还爱唱吗?”“一天价瞎唱。”“还唱走西口吗?”“唱。”“揽工调呢?”“什么都唱。”“不是愁了才唱吗?”“咦?!谁说?”高一语文试卷 第6页,共10页 关于民歌产生的原因,还是请音乐家和美学家们去研究吧。我只是常常记起牛群在土地上舔食那些渗出的盐的情景,又想起白老汉那悠

20、悠的山歌:“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如今,“好光景”已不仅仅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了。老汉唱的也不是崖畔上那一缕残阳的红光,而是长在崖畔上的一种野花,叫山丹丹,红的,年年开。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对秋山的描写,从手法上看,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从句式选用上看,整散相间;再加上拟声词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B.小说对白老汉放牛、打柴、唱山歌等行为的描写,以及小说中“咦!燕儿嘛”“一天价瞎唱”等语言描写,使小说流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C.小说中两次出现的“小手绢包儿”这一物

21、象,在结构上构成小说的暗线,在内容上暗示当时贫困的社会环境以及清平湾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D 小说最后一段连用三个“我的”表明清平湾的人和事已经被“我”深深地记在心里,升华了主旨,在结构上照应了小说标题。8.画波浪线的部分是“我”对说书、听书的记忆,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效果。(6分)9.史铁生曾说:“倒是每每说起那些散碎的往事,所有的人都听得入神、感动。”本文所写的正是作者所说的那些散碎的往事,为什么它能让所有的人都“感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

22、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高一语文试卷 第7页,共10页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

23、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24、。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

25、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 冠:古 代 男 子 二 十 岁 行 冠 礼,以 示 成 人。因 体 犹 未 壮,故 称“弱”;冠,帽 子,指 代成年。B.勤王:指君主 制 国 家 中 君 王 有 难,而 臣 下 起 兵 救 援 君 王(皇 帝)。古 有“入 京 勤 王”之说。C.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每月月亮圆的那一天叫“望”,“既望”通常指过了望日后的一些天。D.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与“致仕”(交还官职)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

26、有为。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时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B.王守仁仕途坎坷,受人拥戴。因上奏章营救戴铣等人,王守仁触怒刘瑾而遭贬谪;任龙场驿丞时,王守仁移风易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当地民众爱戴。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营;平息宁王叛乱时,王守仁分析局势,直捣南昌,获得胜利。D.王守仁天资聪颖,有所建树。在被贬到龙场时,因没有书读,王守仁就推究已学的知识,悟出了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很多人跟随学习。高一语文试卷 第8页,共10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27、语。(10分)(1)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2)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其三)北宋苏轼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 苦参差。注 苏辙因论朝政之失引起轩然大波,因而不得高第,除商州军事推官。苏辙对此深感失望,于是他以养亲为由不赴任。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 便 于 梦 中 往 求 之。”后 来 以“梦 魂 相 觅”

28、形 容 朋 友 或 兄 弟 之 间 的 相 思 之 情。参差:道路崎岖的样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其弟辞官不出之事,既照应标题中的“不赴”,又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B.颔联既写到了世事的沧桑,又写到了时间的流逝,字里行间蕴含着无穷的感慨。C.颈联上句点明了弟弟辞官不出的真正原因,即所写文章触犯朝廷,惹得世人厌恶。D.颈联下句劝弟弟以父亲为师,在学习中忘却忧愁,既有安慰,也有对其未上任的责备。15.有人认为,此诗尾联写得颇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高一语文试卷 第9页,共10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29、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2)荀子劝学中,蚯蚓能在地下来去自如,是因为它“”,而螃蟹“”,是因为它用心浮躁,这表明了专心的重要性。(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船队顺流而下的气势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提倡勤俭节约之风,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精神。今天,我们所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 、拼搏奋斗才攒下的,决不能在挥霍中被白白浪费。虽然我们的国力在不断提升,但面对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我们还需要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我们要 ,这样我

30、们才能在风险和困难来临时有足够的力量和底气。勤俭节约,是提 升 国 家 发 展、社 会 进 步 的 有 效 途 径,更 是 涵 养 个 人 优 良 品 德 的 重 要内容。环顾我们身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消费主义”盛行,一些人陷入“挥霍浪费”“透支消费”的怪圈,这显然与我们所需要、所期待的社会风尚 。(),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受到很大伤害。当此之时,我们有必要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刻意义,让更多人 、引为镜鉴。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筚路蓝缕 居安思危 大相径庭 反躬自省B.风餐露宿 未雨绸缪 大相径庭 闭门思过C.筚路蓝缕 未雨绸缪 泾渭分

31、明 闭门思过D.风餐露宿 居安思危 泾渭分明 反躬自省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勤俭节约,是涵养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B.勤俭节约,是涵养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国家发 展、社 会 进 步 的 有 效途径。C.勤俭节约,是提升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加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D.勤俭节约,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加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任由铺张浪费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B.如果任由

32、铺张浪费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C.铺张浪费如果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D.铺张浪费如果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高一语文试卷 第10页,共10页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粥清淡易消化,而且喝粥可以帮助胃部减轻一些压力,所以很多人选择长期喝粥。比起其他食物,粥软烂且对胃 的 刺 激 性 较 小,因 此 病 情 较 重 的 胃 病 患 者 喝 粥 有 益 处,。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而且粥所占容积大,易导致胃部膨胀,二者都会使胃的消化功能退

33、化。此外,能将粮谷类食物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除淀粉酶外,唾液中还有黏蛋白,它可使食物润滑,易于吞咽入胃。但唾液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刺激的,就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分泌,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也影响食物在肠胃的消化吸收。21.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概括第12版新华字典的新变化。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2020年8月10日,第12版新华字典在北京图书大厦首发。新版新华字典根据国家规范和教学需求增补字头,紧跟时代增补“初心”“点赞”“二维码”等新词,贴近生活增补字词新义新用法,如“萌”等。它还针对需求增补实用字音,如医学术语“卒(c)中”。第12版新华字典完善

34、了部首检字表,更新了附录信息,每页还附有二维码,用新华字典APP扫码后可听到每个字的读音,看到笔画的先后顺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主旋律。20世纪40年代,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一曲南泥湾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传遍大江南北;20世纪50年代,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唱出了志愿军战士浓烈的爱国情,极大地鼓舞了士气;20世纪90年代,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入人心,春天的故事激励了无数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都是追梦人乘风破浪再出发等歌曲激发出中华

35、儿女实现中国梦的无穷力量,“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是中华儿女的真实写照。而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春天,一曲众志成城唱响了华夏儿女凝聚一心、阻击疫情的豪情。学校要举办“歌曲与时代”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文章参赛,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试卷 第1页,共3页白城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1.A B项“典籍更有其优越性”错,文中只是指明典籍可以让我们领略 历 史 的 风 貌,获 得 精 神 上 的 激励,但没有将其与其 他

36、实 物 形 成 的 历 史 资 源 相 比较,点明谁优谁劣。C 项“具备自然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两个因素,就会形成一定的文明”错,原文说的是文明的形成“受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建立起与自身发展相应的方法论与价值体系”。D 项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当一种文化处于强势时,往往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否定不同文化形态的差别”“西方文化渐成强势,成为衡量其他文化的标准”,而没有说否定、消除其他文化。2.D“文章按照总分总结构来组织”分析错误,应是按照总分结构来组织的。3.B“是中国以外的人无法理解的”于文无据,且“不同地区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并不是

37、所有的人都具有这样的价值观”“尽管不同地区的人们仍然存在着超越其差异的共同价值观”。4.A“这是导致当前乡村文化空心化的直接原因”错,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导致乡村文化“空心化”的 直 接 原 因 是“乡 村 大 批 文 化 精 英 远 离乡村”。5.C“形成与城市文化内涵相同的乡村文化”错,根据材料三“在保持乡村文化个性的基础上,重塑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知,乡村文化应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不应追求与城市文化相同的内涵。6.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属于一个整体,不应割裂,而应“和而不同”。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具有互补关系:乡村文化会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也会对城市文化产生影响,两者相互支持,互

38、为补充,能够和谐共生。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具有同源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城乡文化共同的根基。(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7.C“构成小说的暗线”错,“小手绢包儿”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作用是让小说的情节前后勾连,使小说的结构严谨,并不能构成小说的线索。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陕北说书的声音比作清平河水流淌的声音,表现了“我”对富有陕北特色的文化的喜爱;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听书时清平湾热闹的气氛,表现了清平湾邻里间的和睦融洽;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听书时的人、事、景,表现 了“我”对 清 平 湾 生 活 记 忆 的 深 刻。(每 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

39、情给分)9.清平湾村民虽然生活艰苦,却敬畏生命,对待他人充满善意,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美好;清平湾村民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不抱怨,努力砍柴,寻找食物,表现了他们身上顽强的生命力;清平湾村民在苦难中自得其乐,时常唱着民歌,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表现了他们身上的乐观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A 原文标点: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11.C“既 望通 常 指 过 了 望 日 后 的 一 些 天”错。“既望”即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12.B“移风易俗”错,由原文中的“因俗化导”可知,王守仁是根据当地

40、风俗对当地人加以教化引导的,“移风易俗”则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13.(1)王守仁所率领的都是文职官吏和偏将小卒,平定了(为患)几十年的大寇贼,远处和近处的人都感到惊讶,把他当作神明。(得分点:“将”“平”“惊”各1分,句子大意2分)(2)官兵用小船载着木柴,趁着风势放火。宸濠的船搁浅,匆忙换船逃 跑,(王 守 仁)追 赶 逮 捕 了 他。(得分点:“胶浅”“易”“执”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王守仁十五岁时,到居庸关、山海关访游客居。时常擅自远出边塞,放眼观看山岳江河的壮阔优美。二 十 岁 时 乡 试 中 举,学 业 大 有

41、 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在朝廷上当众杖打他四十棍,将他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草木丛杂,苗族、僚族人同居一处。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相继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兵部尚书王琼一向对王守仁的才能感到惊奇。正德十一年八月,王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安 抚南、赣。在这时,南中地带盗贼蜂 拥而起。第二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的 士 卒 驻 扎 在 上杭。王守仁假装撤兵,出其不意攻打敌人,俘获斩杀(敌人)七千有余。后向大庾进军

42、,总共攻破八十四个敌巢,俘获斩杀(敌人)六千有余。王守仁所率领的都是文职官吏和偏将小卒,平定了(为患)几十年的大寇高一语文试卷 第2页,共3页贼,远处和近处的人都感到惊讶,把他当作神明。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疾速奔赴吉安,征集调用军队和粮食,备办兵器和船只,并发布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让地方长官各自率领官兵救援朝廷。七月初一,宁王偷袭并攻下九江、南康,出兵大江,迫近安庆。有人请求援助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掌管,我军跨过南昌和敌人在江上僵持,两郡兵力断我军后路,这样会腹背两面受到敌人夹击。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的精锐军队全都出动了,守御戒备力量不足。我军刚

43、刚聚集,气势锐利,进攻一定能攻克。敌人听说南昌被攻克,一定会解除包围而自救。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将船连起来结成方阵。官兵 用 小 船 载 着 木 柴,趁 着 风 势 放火。宸濠的船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守仁)追赶逮捕了他。总共三十五天,敌人就被铲平了。王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疏请求告老还乡,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他走到南安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生非常聪敏。被贬官龙场时,边荒之地没有书可读,他就每天推究旧日已得的知识。忽然参悟格物致知,悟出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的道理,于是深信不疑。学者一致跟从他,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有称赞说

44、:王守仁最初因为刚正不阿的操守而著名。等到被委以边境事务时,率领一支战斗力弱小的军队,跟随几个读书人扫除多年的流寇,平定藩王的叛乱。整个明朝一代,调兵遣将取得胜利的文职官员,没有比得上王守仁的。14.D“既有安慰,也有对其未上任的责备”分析错误,颈联下句“易可忘忧家有师”的意思是以父亲为师,通过学习易经忘却忧愁,因此这里只是安慰弟弟,并没有对他未上任的责备。15.尾联使用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强调自己是弟弟的知心人。尾联运用典故,表明自己不惧艰难险阻,做梦都想和弟弟相见,突出了自己和弟弟的情谊之深。尾联借梦言情,角度巧妙。通过写梦中渇望见到弟弟,表达了自己对弟弟深切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若有

45、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6.(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2)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每空1分)17.A 第一空,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语境说的是几代人攒下家底的不易,应选“筚路蓝缕”。第二空,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语境强调的是要有节约意识,来应对可能会有的风险和困难,应选“居安思危”。第三空,大相径庭:表 示 彼 此 相 差 很 远 或 矛 盾 很 大。泾 渭 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

46、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语境说的是目前的浪费现象与提倡的社会风尚区别很大,应选“大相径庭”。第四空,反躬自省:反过来自我检査。闭门思过:关上房门,独自反省过错,多指独自进行自 我反省。语境强调的是面对铺张浪费的不良之风,我们应自我检查,引以为诫,此 处 应 选 词 义 较 轻 的“反 躬 自省”。故选 A。18.B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提升”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二是语序不当,“是,更是”表递进关系,应将“是”和“更是”后的内容互换位置。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只有 B项完全修改正确。19.B 根据括号后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可知,括号内所

47、填写的句子,主语应放在关联词“如果”后面,据此排除 C、D 两项。分析 A、B 两项可知,“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比“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程度更深,所以应是先“成为 根 深 蒂 固 的 习惯”,后“成 为 在 全 社 会 蔓 延 的 不 良 之 风”,排 除A 项。故选 B。20.(示例)但长期喝粥就另当别论了 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 (如果)经常喝粥而没有咀嚼动作(每处2分)21.增 补 字 头,增 补 新 词,增 补 字 词 新 义 新 用 法;(2分)增补实用字音;(1分)完善了部首检字表,更新了附录信息,每页还附有二维码。(2分)22.写作指导 本题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材料,二为写作任

48、务。首先,解读材料:材料第一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主旋律”是总领句,之后列举了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具体阐释了“歌曲与时代”的关系歌曲能反映时代,歌曲能激励人心,振奋士气。然后解读写作任务:主题的限制必须围绕“歌曲与时代”来写;写作情境的限制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比赛。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写一首歌,也可以写一类歌,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歌曲,但不管如何选材,所写的这首歌或这类歌都要能体现时代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等,要深入挖掘隐含在歌曲背 后 的 时 代 因 素,还 要 融 入“你 的 认 识 与 思考”,不能只罗列歌曲,泛泛而谈。参考立意:“歌曲是时代的镜子”;“歌曲为时代发展增添力量”等。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