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84KB ,
资源ID:32917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91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5-3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5-3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

1、2013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5-3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中B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细胞中CO2的排出路径是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突触间隙为组织液,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释放到突触间隙,因此组织液内可含有神经递质;血浆与淋巴、组织液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经过组织液最终到达血浆,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从而排出体外。2. 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

2、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CAV16侵入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CAV16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答案:D解析: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CAV16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3. (2012 宁波一

3、中模拟)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的剧烈变化D、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是血浆,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是组织液,其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细胞内液中产生乳酸后,由于人体的调节作用,pH变化不大,C错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而不是内环境,D错误。4. 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

4、和霍夫曼发现,“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合成的场所有核糖体Btoll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答案:D解析:toll样受体(TLR)的本质是糖蛋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A正确;toll样受体(TLR)具有识别

5、病原体的作用,故应位于细胞外表面,B正确;树突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而激发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各种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而不是T细胞,D错误。5. 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

6、的靶细胞答案:D解析:妇女A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多,说明其接种疫苗时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B细胞必须接受抗原的刺激及淋巴因子的作用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妇女A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故感染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而强烈,C正确;淋巴因子只能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功能,不能直接攻击抗原,D错误。6. 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

7、著下降答案:D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含量是决定渗透压的主要因素,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显著下降,D错。7. 关于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实例中科学的是()A给患者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B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D服用抗过敏药可增强机体的特

8、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抗毒素属于抗体,注射后不会刺激机体再产生抗体,A错;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错;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C正确;服用抗过敏药物能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D错。8. 中国经济时报再曝山西疫苗问题“因注射疫苗出现聚集性异常反应事件”。那么,下列关于疫苗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B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C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答案:A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疫苗是抗原

9、,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加强特异性免疫效应;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暴露出相应的抗原。9. 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神经递质的传递红骨髓产生淋巴细胞减数分裂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基因突变激素与特定受体的结合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A. 全部B. C. D. 答案:D解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中。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中,是外环境。基因突变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10. 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下列有

10、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和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C二次免疫时,只能由增殖分化而来D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答案:C解析:题图中是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是B细胞,是记忆B细胞,是淋巴因子,与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T细胞、B细胞和记忆B细胞均有增殖分化能力;二次免疫时,浆细胞主要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部分也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自身免疫病就是机体产生了攻击自身正常结构或物质的抗体所致。11. 水的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和单纯的神经调节。如图为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A醛固酮、渴觉中

11、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分析,b是尿液产生的出发点,也是血浆渗透压降低的原因,结合选项分析,b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由此推出a为抗利尿激素,其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c和口渴感觉的产生有关,应该属于渴觉中枢。12.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溶菌酶消灭细菌的机理是:溶菌酶有“颚”,能够抓住并咬穿细菌的细胞壁,进而消灭细菌。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菌酶和皮肤黏膜均属于第二道防线B溶菌酶消灭细菌的过程是非特异性免疫C溶菌酶对入侵的细菌不具有识别功能D溶菌酶消灭细菌具有特异

12、性答案:B解析:溶菌酶消灭细菌属第二道防线,皮肤黏膜属第一道防线;溶菌酶消灭细菌是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由材料可知,溶菌酶正是对入侵的细菌具有识别功能才会“抓住并咬穿细菌的细胞壁”,但细菌的细胞壁一般都含有肽聚糖,因而溶菌酶消灭细菌不具有特异性。13. 西班牙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MVAB疫苗,为人类战胜艾滋病提供了新手段。该疫苗以牛痘病毒为基础,插入了没有复制能力的4个HIV基因,它能够降低HIV对人体的危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4个HIV基因的不同是核苷酸序列的不同B疫苗中的HIV基因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对HIV的识别C插入不能复制的HIV基因,从而保证临床试验的

13、安全DMVAB作为抗体可消灭侵入人体的HIV答案:D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核苷酸序列的不同导致种类不同;人体通过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疫苗),因此疫苗中插入HIV基因将有助于对HIV的识别;插入的HIV基因没有复制能力,以保证临床试验的安全;MVAB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14. 如图表示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a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Bb细胞不能直接清除抗原Cc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发挥作用Dd细胞通过和靶细胞接触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a为吞噬细胞,b为B细胞,c为靶细胞,d为效应T细胞,a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14、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c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15. 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B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为骨骼肌细胞,肌糖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中D若为肝脏细胞,饭后5小时葡萄糖的移动方向是答案:D解析: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是淋巴;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产生的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以降低血糖,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随血液流动进入脑细胞内,使得处的氧气浓度高

15、于处,脑细胞产生的CO2会随血液排出体外,处的浓度低于处;肌糖原不会分解转化为葡萄糖;若为肝脏细胞,饭后5小时,人体的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葡萄糖的移动方向是。二、简答题(共45分)16. (7分)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含量明显降低的激素是_,该过程属于_调节。(2)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图中_来实现(答数字)。(3)饭后34小时,机体通过_分解和_转化过程使血糖含量仍保持相对稳定。(4)当某种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中能特异性识别它的细胞有_。(5)机体稳态的维持是

16、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2)和(3)肝糖原 非糖物质(4)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1)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渗透压,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会减少,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寒冷状态下的体温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3)饭后34小时,血糖含量因消耗而降低,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糖类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4)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T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5)由图可知,机体稳态的维

17、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17. (8分)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为了研究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100只、桑叶提取液、链脲佐菌素(STZ)、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注:大鼠全部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全部存活;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实验步骤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1)随机取80只大鼠,禁食12 h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适量STZ(注射的STZ的量根据大鼠质量,按65 mg/kg的比例确定,注射时需将STZ溶

18、于适宜浓度和pH的枸橼酸盐缓冲液中),在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_。(2)注射48 h后,凡血糖浓度高于13 mmolL1,尿中出现糖,并出现_等症状者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步骤二:检验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1)将实验步骤一中剩余的20只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成乙、丙两组。(2)_。(3)每天对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_。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4)4周后,_。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组别数量实验开

19、始时(mmolL1)给药4周后(mmolL1)A203.851.283.942.20B2018.623.0810.122.65C2019.463.9819.002.70实验结论:_。答案:实验步骤一:(1)等量的枸橼酸盐缓冲液(2)多饮、多食、多尿实验步骤二:(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3)灌喂蒸馏水2 mL,连续灌喂4周(4)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A. 甲B. 丙C. 乙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明显,但不能使其血糖浓度降到正常水平解析:糖尿病大鼠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由实验可知,正常大

20、鼠给药前后血糖浓度基本不变,糖尿病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后血糖浓度会下降,而不灌喂桑叶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将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由表格数据可知,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但不能使其降到正常水平。18. (12分)如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如_、免疫细胞和_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每空答出一个即可)(2)图中实线表示_过程,虚线表示_过程。图中乙细胞是_,丁细胞是_。戊是_,其合成分泌与_和线粒体有关。(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人体内的T细胞,对机体免疫造成的影响是_。(4)重症肌无力是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所以

21、属于_病。答案:(1)淋巴结、扁桃体、脾、骨髓、胸腺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T细胞被杀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4)自身免疫解析:(1)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骨髓、胸腺等;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B细胞、浆细胞、抗体是体液免疫特有的,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特有的。图中乙细胞是浆细胞,丁细胞是效应T细胞。戊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3)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杀伤T细胞后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

22、疫部分丧失。(4)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19. (12分)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其特点是_ 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灭活抗原 B抗体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3)B细胞和T细胞依靠细胞

23、膜表面的_识别抗原。(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_不同。(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_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是_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_细胞。(6)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_。A乙肝 B流感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1)C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记忆BD(2)A(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4)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5)吞噬T浆(6)自身免疫D解析:兔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成

24、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X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B表示兔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若在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血液中X的抗体含量一直降低,出现曲线D所示的变化。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其中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25、,因而有死疫苗和活疫苗之分。细胞识别是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其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20. (6分)回答下列与免疫相关的问题。(1)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细胞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

26、大量抗体。(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做抗原,产生了相应抗体。该抗体与神经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信号转换的过程受阻。答案:(1)非特异性(2)B浆(效应B)记忆(3)化学信号向电解析:(1)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3)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若抗体和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则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将受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