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排查强化练(十)A组易错排查练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2015江苏单科,21)提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2015江苏单科,21)提示: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的借鉴吸收,并不是消除文化个性。3中法两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2014新课标卷,19)提示: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4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2014江苏单科,24C)提示: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5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2013山东卷,22)提示:文化交流不会
2、消融文化多样性。6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015天津卷,11)提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种多样,比如民主的发展进步、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科技的进步等,网络语言有先进、落后之分,其出现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7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2014北京卷,25)提示: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继承为前提。8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2015北京卷,26A)提示: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展。9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2015山东卷,31A)提示: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10传统文化要排除陋习、移风易俗,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3、(2014安徽卷,7BC)提示: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11对待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2013浙江卷,31B)提示: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扬弃。12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2013广东卷,32)提示: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13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015江苏单科,20A)提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14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014北京卷,25)提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5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2012福建卷,33)提示: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
4、根基。B组高频强化练1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之所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因为()有利于避免城乡记忆消失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和百姓的归属感A BC D解析:正确;说的是民族节日;中的“决定”说法错误。答案:C22016年是中欧建交41周年。中欧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沟通与日俱增。目前,有257万中国留学生选择到欧洲的大学学习,而在中国的欧洲留学生数量也达到了4万,预计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增加。这体现了()A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B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趋同
5、C教育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互派留学生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解析:A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B错在“趋同”。C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符合题意。答案:D3“抛弃墨水,拥抱键盘”,从2016年秋天开始,芬兰教育界将放弃使用了几个世纪的书写系统,正式进入数字时代。由此可见()A现代教育方式变革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B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文化变革的先导C信息技术实现了新媒体对旧媒体的替代D科技运动推动了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析:墨水被键盘替代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的,D入选。教育方式的变革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A表述不科学。思想运
6、动是文化变革的先导,排除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排除C。答案:D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C D解析:三字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项正确。是发展大众文化的方针,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都不符合题意。答案:A5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
7、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媚外,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解析:A、B与题意无关;C错误,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答案:D6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
8、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A BC D解析: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体现注重不同文化间的文化交流借鉴融合,题中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演绎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体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故入选。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题中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学习,而不是强调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故排除。答案:A7安徽黄梅戏最早起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
9、的欢歌劲舞,都是黄梅戏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A BC D解析:黄梅戏最早起源于民间歌舞,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正确。它吸收了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正确。故选B。不符合题意。答案:B8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不同时代对“孝”文
10、化理解不同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A BC D解析: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新旧“二十四孝”的对比,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没有说明民族性,排除。答案:C9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解析:追随大师的过程是学习借鉴的过程,逃离是为了不让大师的风
11、格抹杀自己的个性,故B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说法错误。答案:B10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
12、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认为,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解析:首先明确设问限定的知识,涵盖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其次,设问指向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可从知识范围入手,厘清申报文化遗产的意义。答案:(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尊重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作贡献。(2)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我国积极申报
13、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巩固中华民族精神根基。(3)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从以下角度回答亦可:增进民族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文化遗产的具体意义。)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年来,很多省市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某省教育厅指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这引起了很多网友
14、的热议。网友A:在当下社会,完全按照三字经培养的孩子,90%会不适应社会。网友B: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多内容对于我们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就算是学了,也不会有实质的收获。网友C:传统的文化及知识需要的是现代人发展、结合现代人实际的传承,不是死搬硬套。网友D: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确实有重要的作用,但今天更重要的是创新而不是继承。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化的创新比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解析:解答本题要辩证分析。首先从文化创新的作用分析合理性。然后,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分析局限性。最后,从文化发展与继承的关系,分析如何正确
15、处理二者关系。答案: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加强对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文化的创新,有利于传统文化与当代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使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因此,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有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中的精华部分;有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因此,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与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既要不断地创新,又要大胆继承并发扬光大其精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