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1文化与社会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2016年,“蓝瘦,香菇”、“小目标”、“洪荒之力”、“吓死宝宝了”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的繁荣。这表明()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新词、热词提升了我国文化实力C新词、热词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解析:A、B与材料无关;新词、热词反映的是当下的现实生活,与时代是否进步无关。答案:D2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不同看
2、法。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A BC D解析: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也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属于自然遗产。答案:B3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文化有先进与落后
3、之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 BC D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古人的服装穿着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入选;材料中的“布衣”“白丁”等服装文化字眼,是群众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入选;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都不选。答案:B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4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产值约占GDP的3%,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一般可达到10%12%,我国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4、显得日益紧迫解析:材料未提“综合国力”,A不选;C在材料中未体现;D与材料无关。答案:B考点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5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A BC D解析:材料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只有发达的经济才会产生先进的文化,正确,错误;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答案:C2016年9月8日,苹果新品iPhone7的发布,瞬间成为全球最热话题。iPhone7这个词从未在主流媒体报道中缺失,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据
5、此回答67题。6有人说:苹果电子引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呈现双向运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C D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非任何文化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错误;文化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答案:A7文化是品牌要塑造的重要元素。换一个角度看,文化其实是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消费者购买到一样产品,所得的不仅是这个产品带来的实际功能,还有产品
6、品牌的文化附加值。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动力表明经济离开文化就无法存在与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说法正确。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动力,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可以离开文化存在与发展,说法错误。答案:D考点四文化与综合国力8“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建
7、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A BC D解析: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错误;是文化霸权主义的做法,排除;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答案:BB组提能强化练9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8、、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知识。鲁镇人民学习电脑技术并学会了上网,体现了;鲁镇人民借助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不为材料所体现。文化生活只能影响政治生活,错误。答案:C10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 BC D答案:A11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早已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随着“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
9、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红火。这表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化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A BC D解析:错误,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经济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基础。答案:C12对近来热议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中央文明办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一强调是基于()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B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C文化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D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各民族文
10、化一律平等解析:通过材料“塑造实力”可看出A符合题意。B中的文化民族创造力的关系,C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D中文化平等现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AC组大题冲关练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解析:设问中心观点指向的是“文化的作用”知识点,可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文化与综
11、合用力等角度分析。解答如此题需要把握好“文化与社会”的知识体系。答案: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14南海很早就出现于我国的古籍中
12、,早在后汉书和三国时期的南州异物志以及宋代的太平御览都有对南海的记载,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腐(今海南省)管辖。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海历来属于中国的依据。解析:首先把握好“文化与社会”的知识体系,主要知识点有文化的实质、作用、文化与经济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其次注意“正确性”,要求按“理论依据意义”模式组织答案即可。答案: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南海的文化记载反映了早期的中国人民就在南海进行生产实践活动,表明南海自古就隶属中国。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历史上中华文明经久不衰,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历史上的强盛可以实现对南海的管辖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早期对南海的文化记载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南海隶属我国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古籍对南海的记载表明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