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知识点剖析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山西省煤炭资源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我国是能源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石油占40%,天然气占23%),世界的核能占比重(7%)大,我国则几乎没有。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很大的比重(
2、66.1%),天然气所占的比重(2.7%)很小。我国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及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这样必然会加速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同时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的标准煤缺口,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购买石油。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甚至煤的比重还有可能增加,山西省的煤
3、炭资源开发对于我国提高能源的自给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不仅要考虑山西省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区位以及交通条件。如表3-1所示。表3-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资源优势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开采条件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市场条件能源消费供不应求,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晋煤大量开采提供了优越的市场和外运条件区位条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主要能源消费市场交通条件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二、能源基地建设 (一)晋煤外运的
4、铁路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而消费市场主要在华北、华东、华南,因此我国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向是西煤东送,北煤南运。而铁路又是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力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田区的开采和缺煤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六五”时期开始,为加强晋煤外运,我国开始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目前形成的晋煤外运铁路有两个方向,其中东运方向主要有大秦铁路(秦皇岛港出口)、京包京沪铁路、京原京沪铁路(天津港出口)、神黄铁路(黄骅港出口)、石太石德京沪胶济铁路(青岛港出口)、焦兖日铁路(日照港出口);南运方向主要有同蒲宝成成昆铁路(到西南)、同蒲太焦焦柳铁路(到华南)。 煤炭外运也是山西省公路货物运输的首要任务。随
5、着公路运输市场的开放,全省出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成分、全社会办交通的繁荣局面,山西省煤炭外运量不断增长。目前山西省公路运煤车辆已直达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东、河南、湖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2001年公路外运煤炭5533.65万吨,占外调煤炭的21.91,比1989年的12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公路为铁路集运煤炭1.5亿吨,在晋煤外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煤炭的加工与转换 我国的煤炭分布极不均衡,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因而我国历史上就有“北煤南运”现象。而山西省的煤炭能源在全国首屈一指,是我国的能源大省,煤炭的外运是必然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对山
6、西省来说,输电要比输煤好。 就经济效益而言:输电能使1吨煤炭增加452.5元的收入,增加了煤炭的附加值,同时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降低了损耗,节省了运费,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 就环境污染而言:无论是输煤、输电都会产生大气环境的污染,只是发生的地区不同,在发电过程中可通过提高煤炭燃烧率,减少废气的产生,以及采用现代化的除尘、除硫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其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减小了运输过程中对沿途的污染。 就水源而言:山西省水源的解决可利用跨流域调水,如引黄入晋的万家寨工程,来缓解当地火电发展中的水源短缺问题。 对输入地来说,输电要比输煤好。 就能源利用结构而言:可使输入地逐步
7、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就环境而言:能有效改善输入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输入地居民的消费而言:用电要比用煤便宜,同时用电要比用煤卫生。 (三)山西省煤炭市场面临的挑战 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实施,大型水电站、核电站的建设,山西邻近省区大型露天煤矿的开发,山西省面临着天然气、水电、核电、邻近省区煤炭对市场的巨大挑战。山西省要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为了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山西省不断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形成一些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山西省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山西省发展炼焦
8、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同时结合本地铁矿、铝土矿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钢铁、炼铝工业。 山西省采取的根本措施是延长煤炭的产业链,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促进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山西省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经济发展水平低,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振兴地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山西省结合区域内的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能源开发,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以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从主要工业的发展顺序来看,煤、电优先发展。在煤与电之间,电力发
9、展速度要快于煤炭。突出电力,带动两边:一边是转化煤炭,变向外输煤为输电,减轻煤炭外运压力;一边带动高能耗工业的发展。 在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中,发展的顺序是冶金、化工、建材。在冶金工业中,结合本地的铁矿、铝土矿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钢铁工业、炼铝工业,形成煤、电以外的第三个支柱产业。 在化工工业中,煤化、无机化并举,以煤化工为主,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其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等为主的多元结构,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山西省在煤
10、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我们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子,能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山西省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总结了许多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一是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物利用技术,以及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建立起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省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三是“三废”的治理。对于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及塌陷区;对于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对于空气污染,一方面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和作业面进行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了大气污染;二是营造防护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对于废水,则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