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726.18KB ,
资源ID:32824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82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pdf

1、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程(高二 历史)学科试题1/7第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上表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说明()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

2、代战争不断2纵观中国秦以后 2000 多年的历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这主要是()A历朝军阀混战的结果B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博弈的结果C地方各层级博弈的结果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弈的结果3下列图片反映了 12 世纪至 14 世纪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是()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中央集权制度向君主专制转变D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等级制转变4以下是摘自英国艾格蒙特勋爵的日记。下列选项中能够从材料中得出的是()长春市十一高中 2021-2022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2021-2

3、022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程(高二 历史)学科试题2/7A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B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的先例C英国内阁中首相的职位已经确立D英国首相直接由国王任命才有效5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6下表为 20 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1912 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31 年 中华苏维

4、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 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民主政治建设的精华7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北朝因民族交融呈

5、现文化多元B鲜卑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C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D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8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且能在“笼”中充分飞翔。“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A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9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程(高二 历史)学科试题3/7强迫乡闾清议与政

6、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察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1018 世纪末英国的执政党一上台便利用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培植政治小集团,官员的任命只注重政治忠诚而非才干和品格。“政党分赃”一定程度上导致英国出现政治混乱的局面。这反映当时英国()A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B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封建势力根深蒂固D国家权力被贵族控制11从 1929 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 1933 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并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

7、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表明()A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继承B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C制度的创新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D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12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理化植物动物图画体操合计课时2088410177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13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

8、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 30 个专业。这一划分()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14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和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这反映出秦朝()A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B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C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D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程(高二 历史)学科试题4/715在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

9、书,是经道教传入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A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B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C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D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16朱子家礼原序称:“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其存于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于世。(熹)独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之意,亦或有小补云。”这反映出朱熹()A推崇三代之际礼制制度B欲恢复三代的礼制秩序C依托先秦礼制重建秩序D致力于三代礼制的整理17下图为民法大全中所载的古

10、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述。其意在强调()A人的自然权利是平等的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奴隶制度违背法的精神D法律具有至高权威性18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找到如下资料:牛津大学建立于 11 世纪晚期,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早在 11 世纪末 12 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下列观点中,可以用上述资料加以证明的是()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D中世纪大学脱离了教会控制19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

11、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此规定意在()A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B重申公民政治权利C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总结民主建设经验2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程(高二 历史)学科试题5/7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2

12、1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明清改为直接委派流官管理,即“改土归流”。该变化表明()A君主专制体制定型B中央对全局管控加强C国家重视边疆开发D民族自治模式的形成2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 2018 年 6 月 10 日共同会见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国()A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B积极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与欧亚国家结

13、成政治联盟23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他们的这些做法()A意在進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B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需要C确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D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2416 世纪,欧洲新建了许多大学:在德国,路德派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这些大学多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且学生的来源逐渐本土化。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欧洲()A教育摆脱宗教束缚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民族国家兴起D封建王权弱化2021-2022 学年度

14、上学期第一学程(高二 历史)学科试题6/7第卷(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25(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湖南师范大学郑大华教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

15、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的局面。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648 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 18 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16、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 18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

17、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4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并说明原因。(11 分)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汉朝以前,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了汉成帝时,开始了机构改革,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在三公之下,又设置了太常等 9 个“卿级”官员,卿的办公场所称为“寺”。“九寺”是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程(高二 历史)学科试题7/

18、7汉代的中央行政执行机构。一直到明清时期,也都有不断的机构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创设“四辅官”,内阁内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延续到了清朝。材料二亨利八世从 1529 年起,连续八次、历时七年,以宗教改革为主题召开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使英国摆脱了教皇的神权控制,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直接推动了国家机构改革。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都铎君主审时度势,提高议会地位;改组政府机构;分立法庭专司审判,明确国家机构各机关职责。据朱正梅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的变革整理(1)根据材料一

19、、二,比较中英机构改革的差异。(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机构改革的影响。(6 分)27.(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以降国家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基层社会已经存在早期自治组织。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的必然。自郡县制建立以来,帝国人口不断增加,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秦汉地方政府职役多至数百人。与此同时,乡村治理的难度却在增加,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大量的财产隐匿和人口隐匿的现象。因此,各朝代不得不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

20、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就是不可避免的。唐宋时期,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它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摘编自韩海

21、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乡村地方自治的作用。(7 分)长春市十一高中 2021-2022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CDBAAA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CACCDBAA题号21222324答案BADC1答案:B解析:从使相出身、所在和结果的逐步变化可以看出地方独立性增强,故选 B 项;唐玄宗时期使相只是代天子巡边,并未形成藩镇割据,排除 A 项;代天子巡边只是使相的一项职责,并不能说明分

22、割了宰相的权力,排除 C 项;藩镇割据致使唐代战乱不断,排除 D 项。2答案:D解析:县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中央在加强集权时往往以县以上的行政层级作为改革对象,所以题干中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博弈的结果,故选 D 项;历朝军阀混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 项;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变化,与地方行政无关,故排除 B 项;虽然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但县作为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无法说明是地方各层级博弈的结果,故排除 C 项。3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图片左边是等级制度,而右边实际上体现的也是等级制度,只是左边

23、存在着公侯伯子男等封建爵位,而右边是教会、世俗贵族,所以体现了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等级制的转变,故选 D 项。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排除。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由于他(沃波尔)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及时间信息“173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沃波尔已是英国第一任首相,说明内阁首相的职位已经确立,故选 C 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于 1721 年,排除 A 项。题干提及的是托马斯爱斯顿爵士当选的问题,不是沃波尔任首相的资格与程序问题,排除 B 项。英国首相由国王任命只是形式上的,国家行政权力中心是首相,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 D 项。5答案:D解析:由材

24、料信息“群众组织”“404万人”“27%”“村村有党员”等,并联系抗日战争前后的史实可知,此时中共的影响力较抗日战争之前有显著提升,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山东根据地的情况,C项不能得出。6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近代民主化进程,但是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宪法使民主政治变为可能。这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

25、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 项正确。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学习汉语,禁用鲜卑语。但是民间仍有部分人使用鲜卑语,士大夫对儿子“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其子受到公卿宠爱,说明鲜卑语还有许多官员使用,从而显现出,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性,答案为 A 项;B 项在题意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制度改革不彻底,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鲜卑的习俗问题,D 项错误。8答案:A解析:陈云用鸟和笼之间的关系来比喻市场和计划的关系问题,主张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故选 A 项。材料未彻底否定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B 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

26、在中共十四大上,排除 C 项。D 项表述只是表象,而非意图。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东汉时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九品中正制形成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有利于削弱地方大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A 项。九品中正制并未完全克服察举制的弊端,排除 B 项;材料并未体现九品中正制更加注重德行的考察,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有利于改变乡闾清议带来的不公平现象,有利于选拔有用人才,故排除 D 项。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代议制民主。“政党分赃”使英国出现政治混乱的局面,说明当时英国政治存在弊端,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故选 A 项;168

27、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 B 项;执政党并非封建势力的代表,排除 C 项;当时英国的执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并非贵族,排除 D 项。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既有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继承,也有对传统政治制度的借鉴,还有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吸收,是在对古今中外多种相关制度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所以 B 项正确;A、C 项都只是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对公务员制度的态度,排除 D 项。12答案:A解析: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

28、科学;从课时分布来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这说明教育出现了近代化趋势,故选 A 项。中国并非殖民地,排除B 项。C 项与材料主旨明显不符。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排除 D 项。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材料体现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实行分类考查,细分各种具体技术职位,该措施能够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施政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故选 C 项。从 1929 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 1933 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故排除 A 项。材料只说明官僚机构趋向专业化,看不出官僚机构膨胀,故排除 B 项。材料仅反映出专业细化,不等

29、于实践经验,故排除 D 项。14答案:A解析:古人认为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因此秦朝颁行强制剃除头发等刑罚,才能起到惩罚罪犯的作用,说明秦朝刑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 B 项;秦朝时期法律严酷,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制度,没有涉及法律的执行,排除 D 项。15答案:C解析:劝善思潮的出现,从侧面说明了现实社会中道德败坏,世风日下,故选 C 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统治者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 A 项。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不是从侧面反映的,而是直接反映的,排除 B 项。材料主旨不是在说宗教的实用性,排除 D 项。16答案:C解析

30、:题干“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其存于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于世”说明朱熹认为三代的礼制规定已经不适应当时的需要,他“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即将先秦礼制中不可变化的部分加以增减,目的在于“崇化导民”,这充分反映出朱熹要依托先秦的礼制来重建社会秩序,故选 C 项;题干能够反映出朱熹对先秦礼制的推崇,但这仅是题干内容的一部分,没有全面概括题干材料,排除A 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朱熹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先秦礼制的增减来“崇化导民”,而并非单纯地恢复先秦的礼制制度,排除 B 项;朱熹对先秦礼制增删的目的在于重建社会秩序,而不是整理先秦的礼制,排除 D 项。

31、1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应当承认和维护裁判官发布的告示的法律效力即便裁判官的奴隶身份也不能构成对法律效力的影响皇帝也应当遵守法律”,可知乌尔比安强调遵从法律的权威,故选 D 项;罗马存在奴隶制,本身就违背了权利平等原则,且 A 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A项;罗马法下,在法律面前是公民人人平等,并非奴隶与奴隶主平等,且题干强调的是法律的权威,排除 B 项;题干未体现奴隶制与法的关系,排除 C 项。18答案:B解析:“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培养牧师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等说明,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影响深远,故选 B 项。A、C、D 三项材料不能体现,均排除。19答案:A解析:材料中

32、规定了其他法律不能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目的是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故选 A 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不是公民政治权利,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 1982 年宪法,不能体现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 C 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不是总结民主建设经验,排除 D 项。20答案:A解析: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故 A 项正确;B 项是 1978 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立开始于 1980年

33、,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21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故选 B 项。秦朝时君主专制体制就已基本定型,排除 A 项。元朝和明清采取的不同的民族区域管理政策都体现了对边疆开发的重视,这无法构成民族政策变化的原因,排除 C 项。“改土归流”是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员取代地方世代相袭的土官,并非民族自治模式,排除 D 项。22答案:A解析:由材料“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可知,各方同意深化伙伴关系,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互利合

34、作的新型区域合作,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自由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C项错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D项错误。23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为贡赐贸易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的实施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即边患危机的加深和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正确;贡赐贸易是不计经济利益的,故 A 项错误;闭关锁国与世界贸易发展趋势不符,故 B 项错误;贡赐贸易旨在宣扬国威,不能确立贸易优势,故 C 项错误。24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 16 世纪新教教派新建的许多大学多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且学生的来源逐渐本土化,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

35、革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兴起,促进了各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 C 项;材料中的大学都是由新教教派新建的,这说明教育并未摆脱宗教束缚,故排除 A 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现象的出现关系不大,B项错误;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导致封建王权加强,D 项不符合史实。25答案:(1)不同:前两个阶段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文明,第三阶段则更加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前两个阶段强调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第三阶段则更加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第三阶段民族主义的范围要更加广泛因素。(一点 2 分,三点 6 分)因素:国内:封建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激化;近代经济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思想

36、的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国际: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点 2 分,四点 8 分,只答国内最多 6 分)(2)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一点 2 分,三点 6 分)差异:时间上,中国民族主义兴起晚于西方;内涵上,西方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原因:中国受到西方侵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近代化和反侵略双重任务。(一点2 分,三点 5 分)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民族主义发展。(1)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一“从原来的

37、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并结合所学可知前两个阶段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文明第三阶段则更加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依据材料一“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可知前两个阶段强调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依据材料一“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可知第三阶段更加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阶段民族主义的范围要更加广泛。第二小问因素,国内方面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阶级矛盾激化、近代经济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回答;国际方面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回答。(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

38、民族国家构建始于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及所学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回答。第二小问差异,依据材料一、二从时间和内涵两个方面比较不同。第三小问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中国受到西侵略、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以及近代化发展和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回答。26答案:(1)差异:中国侧重行政机构改革,英国在多个权力机构进行;中国围绕相权开展,英国以宗教改革为依托;中国以皇权为中心,渐渐削弱相权,英国体现权力制衡;中国实行大部制,职能综合性强,英国体现单一化,职能独立性强。(一点 2 分,三点 6 分)(2)影响:促进民族国家的巩固与

39、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管理效能,提高了办事效率;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的分权学说、启蒙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一点 2 分,任意三点 6 分)解析:第一小问“差异”根据“三公”“九寺”等可知中国侧重行政机构改革,根据“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英国在多个权力机构进行;根据“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得出中国围绕相权开展,根据“以宗教改革为主题召开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使

40、英国摆脱了教皇的神权控制”得出英国以宗教改革为依托;根据“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得出中国以皇权为中心,根据“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英国体现权力制衡;根据“九寺是汉代的中央行政执行机构”得出中国实行大部制,职能综合性强;根据“明确国家机构各机关职责”得出英国体现单一化,职能独立性强。第二小问可分别从促进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高国家的管理效能和办事效率、促进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的分权学说和启蒙思想奠定实践基础等角度分析总结。27答案:(1)原因:乡官制度存在困境;乡村自治组织的发展;官员多,财政负担加重;人口大量增加,政府难以实现直接控制。(一点 2 分,四点 8 分)(2)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节约了国家的行政成本,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一点 2 分,任意三点 7 分)解析:(1)据材料一中“直接管理”“人口不断增加”、治理难度增加、“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2)据材料信息“唐宋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它们来稳固统治”“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宗族組织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